在名著《百年孤独》中,孤独是一种体验,也是人生中的常态。
这在跑圈头部品牌马孔多创始人艾国永的创业之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 2015 年创业至今,艾国永在创业十年的节点,用一本自传体新书《创业三十六记》,记录了自己的来时路,解密了马孔多从无到有、从危机到突破的成长密码。
作为草根创业者,艾国永亦是跑圈创业场上难得的 " 耐力者 "。从知名体育主编辞职,到 2015 年举办马拉松赛事创业起家,再到 2019 年转型做跑步鞋服品牌,艾国永始终步履不停,创业不止。如今年营收超 2 亿元的马孔多,也是艾国永的十年创业交出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而在创业这条路上,艾国永和他的马孔多,仍将砥砺前行。
一本自传体新书,回望十年创业 " 马拉松 "
" 马孔多是从无到有的地方,创业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我想和同事们一起写一段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故事。" 艾国永在新书发布会上,再次阐释了马孔多品牌的由来与内涵。
一本书很薄,但它可以承载一家企业数十年的创业历程。艾国永的新书《创业三十六记》,就承载了一个体育主编转型的完整心路,艾国永用 36 篇文章记录了 10 年的创业经历,全书共分为热身阶段、投身阶段、分身阶段三部分,逻辑清晰地呈现出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历程。
在《创业三十六记》的新书发布会上,艾国永与嘉宾畅谈创业历程与体育产业发展机遇。体育主编出身的艾国永谈吐温雅、逻辑清晰,显示出了极高的文学底蕴和行业洞见;而艾国永选择的创业方向,则是亲身入局跑圈赛事,为国内的体育事业丰富了内涵与注脚。
可以说在体育事业上,艾国永实现了 " 知行合一 "。
2015 年,身为《新京报》体育主编的艾国永,面对安逸的岗位,以及互联网大厂的高薪橄榄枝,毅然选择了创业这条最具有挑战的道路。
艾国永坦言,他在创业十年中,见到了很多创业之前不曾见过的人生风景。如今的风轻云淡,则是过往生死徘徊的心智磨炼。在书中,艾国永毫不掩饰当年创业的狼狈与艰辛。
当主持人问起马孔多遇到的困难时刻时,艾国永分享了马孔多历史上的两次 " 生死时刻 ",一次是 2016 年,如果没能拿下北京市延庆区的办赛服务合同,马孔多将会死掉,幸运的是,这个合作最终达成了。
另外一次则是 2019 年,马孔多公司现金流断了,没有钱发工资、付货款,艾国永通过抵押房产贷款,为公司续了命。" 人生无畏," 艾国永说," 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回避,努力克服是我们唯一的行动指南。"
正如艾国永所言,"当我为马孔多押上全部身家,那才是我创业的真正开始。"
有嘉宾在新书发布会现场问艾国永,为什么叫 " 创业三十六记 ",而不是 " 创业三十六计 "?不是应该给普通人和创业者提供一些关于创业、关于工作的 " 计谋 " 吗?
而艾国永则回答,回首创立马孔多的 10 年,没有计谋、没有绝招,对创业者来说,创业需要的是创业者的勇敢和坚韧,勇敢,才会踏入创业这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坚韧,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竭尽全力去脱困、去破局。
用 " 原创 " 思维,构筑马孔多硬核商业壁垒
虽然不再是体育主编,但艾国永从未放下手中的笔,直至此次《创业三十六记》的出版。可以说,在艾国永的创业历程中,主编的这段经历,也成为其创业成功的底层基因。
" 原创,是《新京报》能够干成全国数一数二的都市报的法宝之一,我移植到了自媒体上。" 在创业初期,艾国永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抖音的红利期,通过 " 马拉松助手 " 的原创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在 2018 年的巅峰期,全中国跑步类公众号 "10 万 +" 阅读量的文章,一半以上出自马孔多。
在举办赛事上,艾国永也坚持了原创这一原则。在艾国永和地方联办马拉松赛事的过程中,每一次办赛,都是一次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的挖掘,这种将赛事与当时人文结合的方式,也成为了马孔多赛事的一大亮点。
2019 年,当马孔多转型跑步装备品牌,这个领域已经是各大运动品牌厮杀的 " 红海 ",艾国永坚信,尽管跑步装备市场看似被国内外品牌环伺,但细分市场还是存在缺口,这意味着做装备比做赛事的盈利天花板更高,更能支撑起他做一个大企业的梦想。
如何破局?艾国永依然靠 " 原创执念 " 找寻突破口。作为资深跑步爱好者的艾国永,深谙跑步过程中的体验痛点,马孔多通过诸多的原创设计和专利,在跑步的细分市场做到了 "在一平方厘米,深挖一千米" 的商业韧性。
2019 年," 跑步就穿马孔多 " 的企业 slgon 横空出世,这一目标的背后,则是对跑步装备痛点的精准解析。
例如,由马孔多产品团队原创的便携式跑步外套,专门为秋冬季气温变化大准备的跑步 " 神器 "。在艾国永看来,刚开始跑步,气温低,需要穿着外套保暖,跑一跑热了,就可以把外套收纳成一个腰包形状,系在腰上,而且可以根据腰围大小调节系扣。这样的话,就免除了户外跑步没有地方存衣服,拿在手里又影响跑步体验的麻烦。
还比如,跑步装备中常见的短裤和长裤的后腰手机兜,被马孔多放大和创新,推出备受跑者喜欢的后腰防水手机兜,这款带着实用新型专利的短裤,精准解决了跑者 " 出汗弄湿手机 " 的痛点,此后成了品牌的 " 常青款 "。
洞察到跑步群体年轻化的趋势,马孔多也在服饰的颜色与时尚度上,凭借敏锐的国际视野和色彩洞察,连续多年押中了多巴胺、美拉德、小鸡黄等国际流行色。目前,马孔多搭建起汗水管理、夜跑安全、肌肉管理等七大科技平台,成为跑圈专业主义的代名词。
马孔多的设计,也和专业跑圈粉丝形成高度互动。在如今各大专业马拉松赛事上,马孔多在 " 破三 " 选手的穿着率上都位列前十名。这些专业运动员不仅是消费者,也在成为推动产品迭代和改善的关键力量。
从专业赛事到生活方式,马孔多的 " 变与不变 "
从 2019 年的 400 多万营业额,到如今的超 2 亿的营收,如今马孔多 " 专业、科技、原创 " 的产品理念,已经成为行业的现象级案例,虽然已经度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刻,艾国永却从未放松。
艾国永认为," 在跑步这条赛道,要成为领先者意味着你需要具备超越同行一到两个档次的能力,但现在谁都不敢说这话,即便暂时领先,可能其他人三个月后就能追上来。"
如何能始终保持跑圈头部品牌的优势?
在艾国永看来,马孔多传递给消费者的,不仅要有硬核的产品,更要有软性的跑步理念和生活理念,这也是马孔多的护城河之一。随着品牌步入正轨,艾国永更着重用文化链接用户情感。
目前,马孔多如今全网粉丝超 510 万,下单消费者突破 200 万,不少用户是从早期赛事参与者、新媒体粉丝转化而来。对于马孔多的用户,艾国永也与胖东来一样,用售后形成粉丝粘性——哪怕用户剪了吊牌、过了售后时效,只要有合理需求,马孔多都会尽量满足退换。
" 我们不仅要让跑者有好装备,还要让更多人爱上跑步。" 艾国永在企业内外,始终坚持这一理念。
在内部,企业通过 " 月度跑量激励计划 " 将员工健康管理纳入管理体系,而艾国永更是在各种跑圈赛事中的活跃者。在外部,马孔多发起的 " 马孔多兔子赞助计划 ",深度嵌入中国马拉松赛事生态,通过为全国近百场赛事的官方配速员提供专业装备支持。
在社会责任维度,这位西北学子曾带领企业多次向甘肃、西藏地震灾区捐赠御寒物资,并将公益定义为 " 代表消费者捐赠 ",践行 " 取之于消费者,回馈于社会 " 的初心。
十年,足以让一个理想生根发芽,也足以让孤独沉淀为力量。艾国永在《创业三十六记》中,那些抵押房产的深夜、现金流断裂的寒冬、被残次品欺骗的愤怒,如今都化作书页间的淡淡墨香。
艾国永用三十六 " 记 " 而非三十六 " 计 " 命名人生之书,恰是对这个时代最温柔的提醒:计谋或许能赢一时,但唯有真诚,才能在岁月长跑中,把一个人的执念变成一群人的信仰。艾国永与马孔多的奔跑故事,也是所有创业者共同的脚步声——踉跄却坚定,孤独却滚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