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 10-10
融资3亿!南航博士干低空飞行器:飞一圈成本120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铅笔道 直八

听说了吗?今天,有个电动飞行器公司融资 3 亿:零重力飞机。

这家公司总部在合肥,2021 年成立,融了 7 轮资——轮次有点多,居然到了 "A+++ 轮 "(铅笔道 DATA)。要再融资下去,估计 "+" 号都不够用了。

零重力飞机瞄准的,是下一代交通工具: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

别看今天电动汽车打得火热,也许 5 年之后,该轮到电动飞机火热了。以后的国庆假期,咱也别在地上挤了,而是 " 空中来空中回 ",谁也别挤谁。

至于这些美好的愿景啥时候到来,就得依仗 " 零重力飞机 " 这类公司的艰苦奋斗了。短期来看,eVTOL 已经用于观光旅游、飞行员培训有所应用,未来将在城际交通发光发热。

01

零重力飞机的创始人叫李宜恒,河南周口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16 岁时因向往设计飞机考入南航,大学期间便开始创业——飞行器型号研发取证项目。

2018 年,他负责的课题,帮助国内某通航公司的小型飞机取得相关适航手续。也就在当年,他启动了小型飞行器创业计划。

零重力飞机干啥的?关键词是:低空 + 电动 + 垂直起降 + 载人飞机(eVTOL)。

" 低空 " 说的是它的场景:飞得比较低——不往平流层飞,也不往太空飞。根据《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 低空指的高度大概不超过 500 米。

当然,这里面还有区分。比如 0 米 -120 米高度的,主要是航拍无人机;120 米至 300 米高度的,载客、载货的会多一点;200 米至 450 米高度的,多数是垂直起降裁人机。

" 电动 " 说的是它的动力方式。别意外,现在很多飞机都是燃油的,比如直升机和部分军用飞机。而零重力飞机专注搞电动。

" 垂直起降 " 说的是它的起降方式。除了垂直起降,另一个主流方式就是依赖跑道。" 载人飞机 " 则说的是它的用途:不是用来载物,而是载人。

02

当然,有人会说:现在电动汽车都接近饱和过剩,这种电动飞机能有哪些市场?有的,只是还没走进老百姓生活。

一个场景是观光。你如果经常旅游,看到景区那种燃油直升机,买个门票飞一趟不得 2000-3000 元,简直就是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贵?因为成本高啊。

传统的小型燃油飞机,飞 1 小时的成本大约 650 元(燃油费、维护保养费等 / 元新闻),加上飞行员工资、景区成本摊薄,收你 2000-3000 元是不是也挺合理?

而零重力的相关飞机,飞行 1 小时成本大约 120 元,是传统飞机的 1/5(安徽商报)。

当然,同样的 " 成本逻辑 ",在飞行教练机、城际载人机上也适用。

总体来说,这个市场还不大,毕竟只有少部分人需要。截至 2025 年年初,零重力飞机的相关机型累计卖了 60 架(订单),另有 1000 架意向订单。

与我国 4.7 亿航空用户相比,这些销售数据说明:行业太早期了,目前还是需求验证阶段。

毕竟,这个行业还这么年轻。零重力所处的赛道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 2015 年之后,行业发展速度才加快。

那会,锂电池技术有突破,大家主要研发 " 多旋翼构型 ",并且是聚焦货运飞机。为啥?这也是无奈之举,当时行业没有适航标准。

到了 2020 年,国内低空开放政策密集出台,民航局也发文了(eVTOL 审定规则),技术和政策天时一到,载人飞机才成为竞争焦点。

行业发展了 5 年,目前有些场景已经被证明是刚需,尤其是低空观光旅游、飞行员训练。

低空观光旅游这个需求通俗易懂,飞行员训练场景怎么理解?eVTOL 也算是个新物种,任何新物种都得持证上岗,就像驾照考试一样——这么说能明白不?

据 Spherical Insights & Consulting 数据,全球飞行员训练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的 85 亿美元增长至 2033 年的 20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9.36%。

这其中,低空旅游飞行员是潜力赛道。比如黄山风景区,单日最大承载量就达 4 万人(官方数据),光靠传统索道以及数千元的直升机,运力略显饱和。

03

既然有需求,为何 eVTOL 发展得不能再快些呢?有几个卡点:适航取证周期长、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营成本高。

首先就是手续麻烦。先不说认证周期了,单一项适航认证费用,估计多数中小企业就扛不住,金额可达数亿元。

其次,基础设施不够好:飞机要飞必须得有机场。国内虽然已经有一批低空经济试点城市,比如深圳、珠海等,起降点还在建设过程中,eVTOL 很难规模化运营。以深圳为例,其已建成 249 个低空起降设施,到 2026 年预计建成 1200 个以上低空起降点。

再次就是技术不成熟,体验也一般,这里包括价格体验,也包括行驶体验。

目前,eVTOL 的电池能量密度普遍较低,约 300Wh/kg,续航时间不足 1 小时——这导致动力成本高,用户出行还不如直接 " 打的 "。

另外,一些 eVTOL 运行时,噪音普遍超过 65 分贝(甚至达 70 分贝)——让人烦得很,还不如 " 打的出行 "。

当然,新技术出现时,多少都有点不完美,就像刚出生的小孩一样,都是丑宝宝,但长开了就会逐渐让人心情愉悦。

目前,该行业的头部公司已经初现,比如亿航智能、峰飞航空、零重力与亿维特航空、牧羽天航空等。但站在未来 10 年看今天,行业的蓝海空间还很大。

比如,国内已取证的电动载人航空器不足 10 款,而仅通航培训市场每年就需要数百架教练机补充。

例如,亿航智能的 EH216-S 是全球首个 " 四证合一 " 的低空载人飞行器;峰飞航空的 V2000CG 凯瑞鸥于 2025 年获得了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成为全球首架 " 三证齐全 " 的吨级以上 eVTOL。

除此之外,一些成长期公司——如时的科技、零重力、沃兰特等,都在积极取证,但尚未完全获得相关证书。

04

行业正在开启一场技术竞赛,主要集中在 3 个维度。

1、高能量密度电池,让续航从 50 公里提升至 300 公里以上;2、降低飞行噪音与故障风险,如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3、自主安全飞行技术,如余度飞控技术。

这些技术进步,会催生一些新场景。

在景区,电动 eVTOL 可将观光价格降至百元级别,激活大众消费市场;在城市,电动固定翼飞机可构建「1 小时通勤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偏远地区,低成本飞行器能打通医疗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场景的应用,关键时间点是 2027 年 -2028 年。

预计到 2027 年,部分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景区可能会率先出现 eVTOL 观光服务。随着市场发展,更多的观光点将开放低空空域,并配套建设垂直起降点,eVTOL 也将从头部景区逐步扩展至全域范围。预计到 2040 年,eVTOL 在各级 A 类景区的渗透率可达 4%-11%,年销量接近 4000 台,市场规模可达 8 亿美元。

其次,在城市通勤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表示,2027 年,部分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能实现 eVTOL 商业化,达到打 " 空中出租车 " 的目标。

2030 年大城市将基本进入低空经济时代,eVTOL 将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城市通勤场景也将随之逐步普及。欧洲时报的报道也指出,预计 2030 年前多个城市将实现飞行出租车的常规运营,飞行路径固定、服务常态化,为市民提供新的出行选择。

最后,在偏远地区医疗救援上。目前,该场景还处在个别案例阶段。比如 2025 年 8 月,淳安县联合杭州市卫健委举办水、陆、空一体化急救演练,其中就涉及到了 eVTOL 等低空飞行器在医疗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

有国内政策文件显示,部分城市有在 2028 年引入医疗 eVTOL 的计划。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垂直起降 融资 直升机 电动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