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平台围绕本地生活,尤其是到店餐饮业务的动作,越来越多了。
2024 年,抖音本地生活宣布 GMV 突破 3000 亿,并加大餐饮板块扶持;快手加大同城团购,对下沉市场商家尤其有吸引力;小红书同年上线 " 同城 " 和 " 附近 " 入口,推动本地商户在站内做长尾流量。
到了 2025 年,高德赶在国庆前推出了 " 扫街榜 ",以用户搜索、导航到店、收藏等行为数据为基础,对美食、景点和酒店等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小红书推出了本地生活订阅会员服务 " 小红卡 ",用户花 168 元购买年卡后,可以在精选门店中享受 9 折优惠。
餐饮商家也闻风而动,把目光投向不同的平台。
除了大众点评,一些商家在店铺开业前就在小红书造势引流,一些商家把目光放在了抖音直播团购,还有一些商家更重视私域的运营。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大众点评、小红书和抖音上,餐饮商家的营销效果分别是怎么样的?我们采访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商家和相关从业者,试图探究一二。
餐饮商家,不再"独宠"大众点评
通过到店餐饮业务,平台连接了商家和消费者,一边帮商家引流拉新,一边帮消费者找店。
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的报告,2023 年到店餐饮业务的线上化渗透率约为 10%,市场空间广阔。而在所有平台中,美团到店业务历经千团大战,并在合并大众点评后,靠商家供给和点评体系形成了壁垒,吸引许多商户入驻、做营销。
但因为平台对商家和消费者没有独占性,不同商家的需求又有差异,所以随着像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开拓到店业务,餐饮商家对平台的选择也变多了。
从事大众点评代运营相关工作多年的 @毛毛 表示,在她从业的几年时间里,餐饮商家对营销的认知发生了很多变化——
过去,很多商家几乎没有营销意识,今天,线上推广已经不可或缺;过去商家只知道大众点评,现在对不同社媒平台都有所涉猎。
" 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原本是只为商家提供大众点评代运营服务的,但后来也开始提供抖音、小红书的方案。"
有的商家更愿意在抖音上下功夫。
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汉堡王等连锁品牌餐饮商家,它们更愿意在抖音主打 " 折扣 " 和 " 低价 ",通过直播间上架团购套餐和代金券等玩法,进行全国性营销活动,在不同区域都能实现 " 货找人 "。
有的商家则更青睐小红书。
这些店铺通常规模不大,有精致、出片的环境与菜品,店主会在小红书分享符合调性的店铺日常,然后通过 " 预约制 " 的模式,将流量从公域转到私域,积累自己的店铺熟客。用户在小红书上 " 看内容 - 到店消费 - 晒图 " 的闭环,也推动这些小店被更多人种草。
@刘芳 是杭州文叨刘小酒馆的主理人,2022 年从阿里辞职后,她在一个小区的一楼开了一间只有 30 平左右的小店,菜品除了葡萄酒,还有她在全世界旅行时品尝到的、印象深刻的菜系。
(文叨刘小酒馆的菜品)
比起传统的餐饮模式,这里更像 " 买手店模式 ",主理人选酒、分享菜品、定期举办品酒活动,寻找到了一批忠实的周边社区熟客。" 我们还是希望跟客人能离得更近,多聊一聊,聊酒也好,聊餐也好。"
今年年初,他们开了第二家分店,也是从新店开始,@刘芳 尝试在不同平台推广。
6 月,她决定暂时把重心放在小红书,因为过往的经验表示,这类小而美的店铺,人力、面积等接待能力有限,与其去俘获广泛的用户,不如培养精准的常客。
(小酒馆会定期举办活动)
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店铺,有不同的考量。@明月 是一个三线城市的餐厅运营,这家餐厅定位中高端、带有商务接待性质,在策划线上推广之初,就决定不运营大众点评。
@明月 表示,小城市往往拥有强大的 " 人际关系圈 " 和 " 口碑圈 ",这些关系足以为一家餐厅带来稳定的客流,而且 " 当地人不依赖大众点评,更多会看小红书、抖音、视频号 "。
@毛毛 也提到,在县城,可能没人做大众点评,但有孵化抖音 IP 的公司,会策划一些内容,比如 " 从大城市放弃高薪工作,来小城市开店的一天 VLOG"。
营销意识变高,手里预算变少
越来越多平台能提供本地生活服务,让商家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商家的手头变紧,因此也让商家在平台选择上,愈发的谨慎。
根据 @毛毛 多年服务商家的经验,虽然商家们的营销意识变高,但 " 手里的预算都变少了 "。因此,商家们都开始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对在哪些平台营销、怎么营销这些事上精打细算,希望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从本地生活服务的业务逻辑来看,商家和平台的关系注定了 " 付费项目 " 的存在。
在大众点评上,商家向平台交钱获得更多权益、流量和曝光度,平台向商家收取佣金(包括代金券、套餐、买单,平台根据产生的交易额来收费)和多种广告费。
像抖音、小红书等看似 " 免费 ""0 保证金 "" 扶持 " 的政策背后,也有卖流量的生意。小红书有面向商家推广的 " 聚光平台 "、为达人推广的 " 蒲公英 ",抖音也有相应的本地通和 "Dou+"。
@毛毛 所在的代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帮助商家在平台上运营四大内容:视觉设计、流量操作、活动策划和评价管理,这些都与平台曝光挂钩。
比如一家新店想在大众点评迅速 " 冒头 ",首先要开通 9800 元 / 年的商户通,有了商户通,商家才有 " 装修 " 主页的权利,即上传更多头图、展示招牌菜,更新活动 ......
(开通商户通后,商家的页面可以装饰得更丰富)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流量,商家还可以选择使用 " 推广通 " 付费推流,购买搜索广告位,让店铺推荐更靠前,从而获得更多点击。据 @毛毛 透露,点评平台的推广通为 5000 元起充,单日最低投流 150 元。
(使用推广通的商户图片左下角,会显示 " 广告 ")
有预算的商家还会考虑推出 " 团购 " 套餐,虽然团购套餐会进一步压缩餐厅的利润,平台也会在每一单团购中抽走大约在 3%-5% 的返点(佣金),但团购套餐的销量与店铺的人气、推荐位息息相关。
除了线上花钱,线下门店也需要在人力和门店运营上下功夫,比如引导用户进行收藏、打卡、好评,这些消费者行为不仅可以提升店铺评分,还能结合点击率、成交率,帮助商家冲上口味榜、环境榜和服务榜。
不过,花出去的钱,不一定能获得理想中的成效。
如果手头本就不宽裕,营销后也没啥起色,商家就会进一步减少在特定平台上的营销费用。在 @毛毛 服务过的商家,就有后悔花钱、花精力营销的。
平台之争,各有困局
面对入局本地生活服务的各大平台,不少商家都在结合自己手里的钱、营销的效果来观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个平台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局。
大众点评过去作为搭建商家、消费者之间信任纽带的平台,如今需要更有信服力的评分体系,才能让消费者更信赖大众点评,给商家带来流量和销售。
事实上,大众点评已经在通过一系列举措稳固自己的公信力,比如加大对 " 消费后评分 " 的权重,将榜单的类别、地区进行细分,让普通小店也能有上榜机会 .......
文叨刘小酒馆开店一年多后,@刘芳 才终于在大众点评上架了自己的店铺及团购,没有付费商户通和推广通,却意外在今年被收录进所在区域的口味榜第一名,评分也随着 " 消费后好评 " 的增加,上涨到了 4.8 分。
小红书则需要解决 " 种草真实性 " 的问题—— "xxx 天花板 "" 没有对手 " 等引流型标题与货不对板的 " 出片 ",让很多人都吃过亏。
曾经是大众点评等级最高的 V8 用户 @兔子 现在日常也会用小红书获取资讯,大数据也会向她推送本地的美食餐厅," 不过我知道 95% 以上都是广告,所以遇到拍照很好看、夸的很用力的,也都不太相信,被这些东西骗了太多次 "," 如果真要去吃,我也会去人均不高的店,放低期待 "。
抖音的考验,则在于实际的转化和复购。
抖音的低价团购和直播模式往往自带 " 冲动消费 " 的基因,@毛毛 透露,据她了解,抖音团购的核销率可能在 20% 左右,直播可能好一点,在 30% 左右。
" 抖音的泛流量容易让用户画像层次不齐,被引流团购吸引到店的用户可能是偏年轻、消费力偏低的学生,如果恢复原价,他们往往不会产生复购。"
@刘芳 在新店开业后,被抖音官方邀请入驻,并参加了他们的 " 免费试 " 活动,即达人到店享团购套餐免单,再输出相应的探店内容。
但她表示后续没有太大的效果:" 他们本身对我们店里的菜品没有兴趣。"
写在最后
尽管餐饮商家已经开始向不同的平台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在一、二线城市,大众点评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商家,尤其是连锁品牌商家布局的必选项。
不过,平台分流,已成定局。
而且现在本地生活的战局,不仅仅是内容平台与垂直平台之间的竞争,不同平台的效果也并不是恒定的。
@刘芳 表示,在做了几个月小红书以后,她发现小酒馆的新店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她不打算再 " 盯着一个平台 ",因为关键还是 " 用户的留存与转化 "。
接下来,她准备 " 梳理出一个定位,去大众点评也好、小红书也好、私域也好,往各个方向渗透。"
未来,餐饮商家们想要活得更健康,在营销上可能也得越来越像投资一样——学会不同平台的 " 组合拳打法 ",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作者 / 坚 果
编辑 / 郑晓慧@mersailles
设计 / 戚桐珲 运营 / 苏洪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