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管财经
如今,全球酒店业正经历一场品牌泛滥、业绩下降的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酒店品牌数量已超过 1000 个,但市场上仍在不断涌现新的酒店品牌。
近日,CBRE 发布的《2025 酒店品牌绩效报告》中就警示全球酒店行业面临三大风险:品牌溢价已经收窄至 12.7%、新品牌存活率低于 35%、中高端品牌供给过剩概率激增。
报告中指出,全球酒店品牌以每年 7% 的速度疯狂扩张,换来的却是实际收入较疫情前下降 10.9% 的残酷现实,全球酒店业正站在从规模泡沫到价值深耕的十字路口。
内卷、倒闭,洗牌,在供给持续膨胀、消费分化明显的大背景下,酒店行业或将进入一轮深度洗牌期,效率与品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01 酒店品牌越来越多了生意却变差了
当下,酒店业正酒店业正陷入一个怪圈:品牌越来越多,业绩却越来越低。
CBRE 在《2025 酒店品牌绩效报告》中指出,自 2014 年以来,各大品牌系列的产品组合已翻倍增长,到 2024 年平均每个品牌系列拥有 24 个品牌。同期内,忠诚计划会员数以 15%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
然而,自 2019 年以来,品牌数量增长最快的品牌家族(复合年增长率为 15%)却录得最慢的中位数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仅为 0.3%。
图源:CBRE2025 酒店品牌绩效报告
其中,新品牌存活率低于 35%,超六成的新品牌生存艰难。
这意味着每推出三个新酒店品牌,就有一个可能面临失败结局。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锐酒店品牌,往往因缺乏资金支持,在资源、效益、人才等日益集中的当下步履维艰。
此外,酒店的业绩断层也在持续扩大,2019 年前 52% 的酒店品牌可超越行业平均增速(1.6%),2024 年该比例骤降至 28%。
在 2019 至 2024 年间,奢华品牌中表现最佳与最差者之间的差距从 2014 至 2019 年的 5% 扩大至近 7%。
对此,报告中指出,如今酒店品牌似乎成了一种 " 符号的传销产品 ",而非真正价值创造者。这种盲目扩张的结果是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
在整体低迷的市场中,中高端品牌板块成为唯一亮点。凭借价格弹性优势,其 RevPAR 增速以 2.1% 年复合增长率领跑全行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型连锁品牌则陷入萎缩周期,2019 — 2024 年 RevPAR 持续负增长。
这一趋势在中国市场同样明显。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华住、锦江、首旅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份额已分别提升至 46.4%、58.7%、27.5%,凸显其市场主导地位。
另据财报数据显示,华住、锦江、首旅、亚朵四巨头 2024 年关闭近 1900 家门店,主要针对老旧物业或入住率低的经济型酒店。
然而,随着经济型酒店开始向上升级,高端酒店不断下沉抢占市场,而中高端酒店也逐渐成为这场混战中的 " 夹心层 "。
据厚海数据平台不完全统计,2024 年全年超过 1000 家中档及以上酒店停业,共 1572 家中档及以上定位的酒店经历品牌变更(摘牌和翻牌),涉及 344 个酒店品牌和 132 家酒店管理集团。
关闭的酒店中,68% 属于中档层级,与中高档层级酒店合计高达 95%。
可以说,酒店市场的新旧更迭,酒店人的焦虑和迷惘、挣扎和韧性,在今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02 国内酒店迎来高饱和强内卷时代
近两年,酒店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几乎所有国内酒店从业者都感觉到了生存压力,以至于很多同行来私信问我,这样的内卷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的答案是:内卷才刚刚开始!
从供给侧来看,酒店开店扩张势头极猛。
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酒店约 25.24 万家,1347 万间客房,到 2024 年底已经涨到 34.87 万家、1764 万间客房,3 年净增近 10 万家。
再来看看民宿,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两年新增的民宿相关企业数量近 19 万家。其中,2024 年全年注册 9.96 万家民宿相关企业,创近十年注册量新高。
图源:企查查
截至 3 月 17 日,国内民宿相关现存企业达 33.1 万家,其中超六成企业于 3 年内成立,是 19 年的 4 倍多。
随着时代红利的消退,酒店业过度规模化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同质化、价格战、利润摊薄。
据酒店之家驿镜酒店大数据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国内酒店的平均房价与 2024 年同期相比,再次呈现下降趋势。
整体 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11.2%。部分经济型酒店在 2025 年第一季度更是大幅下调房价,降幅达到 18%-22%。
去年上半年,北京住宿业的利润是 10.5 亿,这已经大幅下滑 32%,谁知道今年更惨,直接下滑 92%,只剩个零头。
图源:北京统计局
今年上半年,北京 1600 多家住宿业单位总共只赚了 5980 万,平均下来每家只赚 3.7 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时代变了。
一句话总结就是,便宜又好住的酒店越来越少了。
" 今年十一年轻人抛弃酒店转而住进帐篷 " 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不为了诗和远方只为了防止背刺。
越来越多年轻人出游选择搭建帐篷,确实把国内不少酒店给干蒙了。
随着 Z 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不再盲目跟风追捧大牌时尚,也不再炫耀消费而是更注重体验感和质价比,省钱但不降品味,成为最主要特征。
传统酒店所提供的标准化服务、雷同的空间设计,与年轻人追求独特性、情感连接和即时满足的新消费心态已严重脱节。
当年轻人宁选帐篷也不住酒店时,酒店业是时候反思产品逻辑和服务创新了。
没办法,在这个得年轻人就得天下的消费时代,讨好他们就是生存王道。
谁先做好,谁就 " 拿捏 " 住了他们。
03 酒店业需要长期主义者
酒店品牌建设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酒店品牌却在品效失衡的路上狂奔,并陷入流量内卷、传播错配、定力不足的困局中。
德鲁克曾说,企业有两个关键功能:一是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市场营销,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
但现在很多酒店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短期的流量和促销上,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
这种做法忽略了对潜在用户的长期培养,使得信息茧房效应更加严重,品牌建设需要统一的心智和长期的沉淀。
随着众多酒店品牌持续多年的跑马圈地,酒店业主也开始觉醒。
《2025 酒店品牌绩效报告》中指出,业主战略已迎来根本转向,年增速达 42% 的软品牌成新宠;绩效对赌条款加速普及;品牌筛选聚焦会员计划强度(贡献率超 31%)及酒店项目管理团队的质量。
时至今日,不少酒店业主已不是 " 被动接受者 " 或者 " 浅尝辄止的小白 "。
浩华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酒店市场品牌变更的酒店数量继续增长,全年共有 1572 家中档及以上定位的酒店经历了品牌变更,涉及客房约 15.8 万间,较 2023 年(11.1 万间)增长显著。
图源:厚海
不难看出,目前国内酒店存量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行业竞争的重点表现形式会是酒店翻牌,业主会向竞争力更强、业绩更好的品牌靠拢。
酒店最终的需求方是消费者,但是对于连锁酒店品牌来说,服务好业主加盟商,加盟商才能更好的服务消费者,酒店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忠诚度等品牌资产才会提升。
长期主义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本质上,是以慢制快的生存革命。
用品牌价值对抗经济波动,用时间深度稀释风险浓度。
当短视者在大环境中随波逐流时,深耕者正悄然成为环境本身。
诚如一句商业箴言所说: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酒店业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抓住新一代消费者品质需求,又能驾驭数智化,同时保留服务温度的企业。
正如《2025 酒店品牌绩效报告》所总结的那样,随着市场供大于求格局的形成,消费者不断寻求 " 平替 ",行业共识已然形成:在百家争鸣时代,精准确认性能指标比盲目追求品牌数量更能守护资产价值。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真正的酒店品牌,从不依赖于速成的喧嚣,而是成就于经年累月的校准与沉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