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前天
张一鸣,来上海捐赠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久违一幕——

昨天(10 月 9 日),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正式开业,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现身,并发表演讲。印象中,这是张一鸣近年来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这一次,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 ACM 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知春创新中心,专注前沿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开源工具和算法开发、以及顶尖创新人才培养。

" 我自己长期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注意到很多人才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作为知春创新中心的捐赠人,张一鸣现场发言表示,创新中心希望培养思维活跃、有热情和韧性的人才,核心是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保持平常心,放松自信,拥抱不确定性。

张一鸣和俞勇

联手发起一个创新中心

张一鸣罕见现身,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知春创新中心,落地在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专注前沿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开源工具和算法开发、以及顶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

具体而言,创新中心计划招聘对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从预备研究员做起,以科技史为线索连接数学天文物理生物化学等科学知识,并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的方式,在一个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培育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同时产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作品。

此番开业,一段往事被重新提起。

那是字节跳动成立 8 周年之际,张一鸣在内部信中写道:"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公司好多优秀的算法人才都来自上海交大 ACM 班,我特地去上海拜访了俞勇老师。从交大 ACM 班的成材率,以及后来对 Minerva University 的调研,让我直接认知到教育对激发人的潜力非常关键,并且教育本身也还有巨大的潜力。"

自此之后,张一鸣便萌生支持教育创新探索的想法。他还曾资助由 John Hopcroft 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教授共同发起的 " 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以支持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提升。

2021 年,张一鸣卸任字节跳动 CEO 一职,随后持续对教育创新保持关注,调研国内外做得比较成功的新型理工类教育和研究机构。他在此次的分享中提到,自己长期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注意到很多人才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

时间来到 2024 年 10 月,又一次和俞勇交流教育创新时,张一鸣问他是否愿意一起创办一个小而精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俞勇对此也很感兴趣,两人一拍即合,一个创新机构的想法由此成型。

过去半年里,知春创新中心已经先后举办三期知春未来科技营,帮助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拓展知识边界,为未来深度参与科技创新打下基础。

此次,知春创新中心的 14 名预备研究员及其父母参加活动仪式。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徐汇当地领导和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也出现在了现场。

中国 AI 最隐秘门派

说到上海交大 ACM 班,在中国 AI 江湖鼎鼎有名。

时间回到 2002 年,来自上海交大的俞勇教授,带领三位本科生一举拿下 ACM 大赛的世界总冠军,这使得上海交通大学成为首个荣获该项赛事世界冠军的亚洲高校。

拿到冠军之后的第一件事,俞勇便向学校提出申请,要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 ACM 班,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计算机科学家。很快,申请便得到上海交大的批复,俞勇清楚记得这一天:2002 年 6 月 18 日," 我终于可以做我理想中的教育了。"

俞勇,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86 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96 年开始带学生参与 ACM 比赛。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组织,颁发堪称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 图灵奖 "。多年赴赛,让俞勇真切意识到彼时教育存在的问题。

" 这个比赛考核的其他能力,课堂里是没有的。我们好像只教硬的东西,但又比不过别人。没人去强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这些软的。我慢慢发现,这是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学生都缺。"

2002 年 9 月,ACM 班开始招生。作为创办人,俞勇的目标很明确:" 不是多拿几个世界冠军,更希望能够去培养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希望在前沿科学上,也有我们占领高峰。"

此后二十年多年里,ACM 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趟出一条新路,一批批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从这里走出。据统计,ACM 班走出来的学生已遍布在众多人工智能方向,这批公司整体估值已超千亿元,包括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凌杰、禾赛科技首席科学家孙恺、森亿智能创始人张少典等等。

由此,ACM 班被誉为中国 AI 人才的 " 黄埔军校 ",而总教头俞勇则被称为 "CTO 摇篮 "。

昨天现场,俞勇在发言中透露,他其实此前一直就在思考,上海交大 ACM 班经历了 20 多年发展,又赶上人工智能爆发式涌现,如果有机会重新做一个 ACM 班,还能怎么做得更好,能改变的是什么,不能改变的是什么。

" 创建 ACM 班已是第 24 个年头,从教更是第 40 个年头,我已年逾花甲。但我还想折腾。" 俞勇说。

开抢 AI 人才

这是今年最火的战场。

随着全球互联网巨头在 AI 领域的战火蔓延,顶级 AI 人才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一个天才的算法改进能引发整个行业革命,其价值即便是千军万马也无法比拟。

此前《财富》发文指出,全球范围内顶尖 AI 专家数量不足千人,且主要集中在 OpenAI、谷歌、Meta 等科技公司核心团队,揭示了 AI 领域人才稀缺的严峻现实。甚至还有一种说法,真正能够推动 AI 发展的顶尖人才,可能仅有数百人。

因此,谁能抢到这些人才,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今年以来,大厂对人才的渴望有目共睹。上个月,阿里巴巴 CEO 官吴泳铭带着一行人来到清华校园进行了一笔捐赠,受捐的无穹书院是清华新设的 " 四大书院 " 之一,以培养下一代人工智能开拓者为使命,今年 8 月迎来首届 172 名新生。

阿里的目的不言而喻,支持并尽早抢下处于浪尖的 AI 人才。

数据显示,训练一个前沿的 AI 大模型成本惊人,可高达数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而在总成本中,投入顶尖研究员进行算法设计、模型调优和运行监控的费用,往往与 GPU 等硬件成本不相上下。

正如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合伙人大卫 · 卡恩说," 一年前,AI 主流叙事还是巨大算力才能推动行业发展,如今重心已经转向人才优势。"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场 AI 人才战中,中国年轻面孔最为抢手。黄仁勋曾指出,全球有 50% 的 AI 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是目前最大的单一人才群体,领先于其他国家。当我们梳理下来,这波年轻 AI 人才无一不是名校出身。

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创新土壤,让年轻人可以安静地投身到创新事业中,便是一场基于国家科技战略体系之下的选才。

所谓全球 AI 竞赛,说到底比拼的就是一位位年轻的人才。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 周佳丽,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0/55567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张一鸣 上海 计算机 字节跳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