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财经 前天
这一代美国年轻人,对父母的经济依赖正达到最高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国长期以来被视为个人主义的灯塔,其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独立、自我实现和对家庭权威的超越。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子女被鼓励尽早独立,追求个人自由,父母的角色则更多是引导而非强制管束。

然而,一个看似与此文化理想相悖的现象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美国成年子女在经济上持续依赖父母的支持。

本文将首先剖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家庭观念,然后通过数据揭示经济依赖的普遍性,进而重点分析驱动这一现象的深层结构性经济因素,并最终探讨文化观念如何在这种经济现实下进行调和与演变。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家庭观念:独立作为核心理想

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深刻地塑造了其家庭关系和育儿观念。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权利、自由和自我负责。在家庭教育中,这种价值观体现为对子女个性和自主性的高度尊重。父母倾向于采用民主、宽容的教养方式,鼓励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与强调服从和集体荣誉的集体主义文化不同,美国家庭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自力更生的个体。

在这种文化框架下,成年被普遍视为经济和生活上完全独立的开始。代际关系也呈现出一种 " 有限责任 " 模式 ( limited liability ) ,即父母和成年子女在经济和生活层面相对独立,互不依赖,彼此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

成年子女向父母寻求经济援助,或年迈父母主动向子女要钱,在传统观念中都可能被视为个人能力不足或 " 失去尊严 " 的象征。因此,文化理想层面设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成年即意味着切断对原生家庭的经济依赖,独自面对社会挑战。

普遍存在的现实:成年子女接受父母经济支持的数据与模式

尽管在价值观上强调独立,但现实数据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证实,成年子女接受父母经济支持在美国已成为一种常态而非个例。

一项研究指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在青少年到 40 岁之间没有依赖过父母任何形式的物质支持 。超过半数的美国父母会给 18 岁以上的成年子女提供财务帮助。

具体到年轻群体,数据显示近一半的 Z 世代(18-27 岁)依赖父母的财务援助 ,而约 70% 的 " 早期成年人 "(通常指 18-25 岁)在过去一年内从父母那里获得过财务支持。

这种支持并非仅仅是应急的零花钱,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显示,约 42% 的父母帮助成年子女支付账单,35% 帮助支付学费,23% 帮助支付车辆费用,22% 则帮助支付租金。父母的支持形式多样,除了直接的金钱转移,还包括提供免费的住所和食物、共同签署贷款、或将子女保留在家庭的医疗保险计划中。

另一项调查虽然在具体数据上不尽相同,但依然显示出父母对子女普遍的经济支持:63% 的父母每月都在为子女支付房租或房贷,每月支付的平均金额为 653 美元;83% 的父母为子女提供食物支持,65% 为子女支付手机账单,44% 为子女承担汽车费用,21% 则为信用卡账单提供援助。

还有一项调查指出,父母每月为成年子女提供的支持正在逐年增加。2024 年,父母为 18 岁及以上子女提供的月均支持为 1,384 美元,而这一数字在 2025 年预计将增至 1,474 美元。

另一项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和父母住在一起。年龄越小,住在一起的比例越高:18 岁至 24 岁人群中,57% 的人和父母一起住;25 岁至 29 岁人群、30 岁至 34 岁人群的比例分别为 21%、11%。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美国成年子女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是广泛且深刻的。这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力量造成了崇尚个人独立自主的美式价值观,与子女普遍接受父母经济支持的社会现实之间如此巨大的鸿沟?

理想与现实的鸿沟:驱动子女对父母经济依赖的结构性因素

将成年子女接受父母经济支持的现象简单归因于个人选择是不够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美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几大系统性压力所驱动的。这些压力显著提高了年轻一代实现经济独立的门槛。

1) 高等教育的经济负担:数倍增长的学生贷款

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被视为实现 " 美国梦 " 和阶层跃升的关键途径,但其成本在过去几十年中急剧攀升。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贷款债务的爆炸性增长。

据统计,美国公立和私立大学在过去几十年学费增长了 3 倍左右,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

有研究显示,学生贷款已成为美国家庭债务的第二大组成部分,仅次于抵押贷款。皮尤研究中心则分析,计入通货膨胀因素后,1992 年时年轻人背负的学生贷款中位数为 6000 至 7000 美元。2022 年,25 岁至 29 岁年轻人的学生贷款中位数为 1.6 万美元,30 岁至 34 岁年轻人的学生贷款中位数为 2 万美元。

巨额的贷款债务(平均数万美元)意味着毕业生在踏入社会之初就背负着沉重的还款压力,而且极大挤压了美国年轻人的独立性,使其难以储蓄、投资或承担其他大额开支,如租房、购房和组建家庭。这种财务困境直接导致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来应付日常开销或偿还贷款。

而且美国的学生贷款体系通过 " 家长 PLUS 贷款 "(Parent PLUS Loans)等机制,直接将父母纳入为子女教育融资的一环。这意味着,从教育阶段开始,代际间的财务捆绑就已经形成。父母不仅在子女毕业后提供支持,更在教育过程中就承担了直接的债务责任。

因此,看似旨在促进个人发展的教育投资,其高昂的成本和相伴的债务结构,反而成为了延迟甚至阻碍年轻人实现经济独立的首要因素。

2)高速增长的美国房价和租金

住房是实现独立生活的物理基础,然而,美国尤其是大城市的住房市场,对年轻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从 2010 年到 2024 年,美国的房价和租金经历了显著上涨,其增长速度远超同期年轻人的工资增长速度。

于此同时,美国年轻人的劳动参与率在过去几十年显著下降,而对于拥有工作的那部分年轻人来说,劳动收入则一直在低位徘徊。

这导致美国年轻人对住房的购买或租赁能力急剧下降,尤其是在就业机会集中的城市区域。

因此不难理解,高昂的居住成本使得许多 25 至 40 岁的成年人无法独立负担租金或支付购房首付。其直接后果是,与父母同住的年轻成年人比例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18 — 24 岁年龄段,有 39% 的人与父母同住;18 — 34 岁年龄段,23% 的人与父母同住。

这种 " 回巢 "(Boomerang Kids)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经济依赖形式,父母通过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住所,极大地补贴了成年子女的生活成本。

而对于那些希望购房的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资助往往是决定性的。由于房价高企,来自父母的赠与(用于支付首付)已成为许多年轻人实现房屋所有权的关键。

住房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使得 " 离家独立 " 这一美国成年礼仪式的标志,变得异常昂贵和困难,从而迫使代际间的经济联系得以延续。

3)日益增长的医疗成本与其他生活开支

除了教育和住房这两座大山,不断上涨的医疗成本和普遍的通货膨胀也进一步压缩了年轻人的财务空间。

美国的医疗体系以其高昂的成本著称。即使拥有保险,自付费用(out-of-pocket costs)也可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从事零工经济或初级工作的,可能无法获得稳定的雇主赞助保险。因此,留在父母的家庭保险计划中(根据《平价医疗法案》可至 26 岁)或在面临大额医疗账单时向父母求助,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

近些年因为货币放水、贸易战、关税战,引发通货膨胀不断上升,导致食品、交通、能源等基本生活开支全面上涨,而工资增长却相对滞后。这使得年轻人在支付了学生贷款和房租之后,维持体面的生活水平变得愈发困难,从而增加了对父母零星或定期财务支持的需求。

美式价值观的演变与调和:重新定义 " 独立 " 与父母的 " 安全网 " 角色 面对严峻的经济现实,美国社会对 " 独立 " 的文化观念及其实现路径正在经历一场微妙的演变与调和。父母的经济支持不再被简单地视为子女的失败或对个人主义的背叛,而是被重新诠释。

在美国," 独立 " 的定义被延长和重新阶段化。完全的经济独立不再被视为一个在特定年龄(如 18 岁或 22 岁)必须一蹴而就的事件,而是一个更漫长、更曲折的过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支持被看作是帮助子女最终实现独立的必要工具。

社会学研究中开始出现 " 安全网 "(safety net)和 " 脚手架 "(scaffolding)等概念来描述父母的角色。父母的经济支持并非旨在培养依赖,而是为了给子女提供一个缓冲,让他们能够在高风险的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追求更高的教育、更好的职业机会,并最终实现更稳固的独立。

在这种文化逻辑中,父母的 " 支持 "(包括经济支持)往往被理解为 " 帮助子女更好地实现自主 ",而非 " 对子女的控制 "。这既包含了对子女深厚的爱与关怀,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务实选择。他们认识到,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是其子女凭一己之力难以克服的。因此,提供支持是为了确保子女能够拥有一个不因经济困顿而受限的人生起点。

其实,跳脱开这些社会意识层面的学术解释来看,当下美国社会中 " 崇尚个人独立 " 与 " 成年子女普遍接受父母经济支持 " 的现象并存,并非简单的个人选择或文化矛盾,而是美式价值观在遭遇严峻结构性经济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结果。

至于这种价值观未来走向如何,或许还是那句教科书上的老话会起作用: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美国 家庭教育 育儿 学费 z世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