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展 前天
双985父母,儿子考上普本,为什么他们很满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我的推荐:

这是我们一位校友 + 好朋友的分享。

当年受她影响,我儿子也进入了同一所 " 爱与自由 " 的幼儿园。后来,她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出现学习障碍,被确诊为 ADHD 患者(注意力缺陷障碍)。

从抓狂到淡定,到完全接纳孩子的状态,她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得:

我们跟孩子从来就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一路携手并进的战友。

看了她的分享,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

当我们面对自己独一无二的孩子时,能不能放下心中作为成年人的 " 傲慢 ",放下对传统路径和经验的执念,真正 " 看见孩子 "。

只有看见孩子,帮助他找到自己的自信按钮,扬长避短,成为 TA 的避风港,和他一起去寻找解决的方案,才能真正帮助 TA 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路。

我希望,每一个正在焦虑中或在成长中的家长,看了葱花的分享,都能有所得。

——————以下为分享正文———————

今年 9 月中旬,我们全家一起,送儿子到湛江上大学。

30 年前,我先生从湛江考到广州;30 年后,儿子从广州考回湛江。

在世俗眼光里,这或许是个失败案例:

我和先生都毕业于 985 高校,儿子最终只上了普通公办本科。

但对我来说,18 年育儿一路升级打怪,也算一个圆满的节点。

6 年前,11 岁多的儿子被确诊重度 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过往的一切不寻常行为一下子有了合理解释。

从 " 考大学不就跟玩儿一样 " 的傲慢,到 " 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学渣 " 的抓狂,再到坦然面对儿子的状况,尽我所能为他提供支持。我从管教者,变成了助力者。

儿子的表现也一天比一天好,高考考了高中以来的最高分数。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儿子,接纳自己,从不内耗,没有经历所谓的 " 叛逆期 ",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自己有能量,他对周围的人也很好,在家给妹妹辅导功课,外出照顾腿脚不便的奶奶……

当我告诉他,我要写一篇文章,讲讲他的成长经历,会提到他的 ADHD 时,他也十分坦然。我有些惭愧,在接纳这件事上,我还需要修炼。

小学前:

孟母三迁,给娃我认为最好的教育

我和先生没怎么吃过学习的苦,大学毕业后工作也顺风顺水。

作为一个天蝎座 "J 人 ",我对人生有严格规划:25 岁前结婚,30 岁前生孩子,主打一个 " 一切尽在掌握 "。

儿子的到来,是我人生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打乱我人生规划的重要一环。

在娘胎里,他就不爱动。一直到预产期,我也没有经历过宫缩。眼看预产期过了两个星期,我坐不住了——都快 9 月了,再不生,岂不是要多养他一年?

就这样,2007 年 8 月 27 日,我剖腹生下儿子。

从来对小孩无感的我,自打看到儿子的第一面,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小家伙。

育儿的书买了一大堆,《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都被我翻烂了,当时流行的孙瑞雪、小巫、李跃儿、卢勤、蒙台梭利的书我也看了全套。

我和先生从小就过得比较自由,我是漫山遍野跑,他是下海抓鱼捞虾,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户外活动,从满月起就每天带他晒太阳,节假日则到处旅游。

对于育儿,我自信满满:像我这么好学,肯付出,养个好儿子还不是手拿把掐?

生孩子前,我和先生住的是小两居,怀孕时我们换了一套三房。

2009 年,我们卖了三房,租住到一所拥有蒙氏幼儿园的小区。

孩子小学时,我又各种研究,选择了一所以 " 生本教育 " 为特色的重点小学,买了学位房。

短短 6 年,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我们搬了 3 次家,住过 4 套不同的房子。"孟母三迁"此刻具象化了。

至暗的小学:

我数次被老师骂哭

幼儿园崇尚爱与自由,没有学业压力,还记得儿子主班老师跟我说:

" 你儿子这么聪明,肯定不用担心未来的学习。"

幼儿园毕业的暑假,我突击给儿子认识了 300 个汉字,踏上了小学征程。

儿子上小学时做作业常常各种搞怪。

一到三年级还好,每次儿子在学校里犯了错,我也都会积极跟老师沟通,认为小男孩总是难免调皮一些。加上儿子二年级时我又生了妹妹,暂时只能把重心从儿子身上移开。

四年级时,儿子班里换了一个非常严厉的班主任。儿子的学号,频频出现在家长群的 " 黑名单 " 里:上课不听讲、不交作业、不搞卫生、跟同学打架……

我开始慌了," 威胁 " 儿子:" 你的名字再出现在班级群的黑名单里,我就要揍你。" 奇怪的是,即使我每晚守着他做完作业,第二天他还是不愿意交。

跟班主任沟通时,得到的是这样的指责:" 你们是怎么当父母的,把儿子养成这样!" 那时的我总是控制不了要大哭一场,对待儿子像仇人一样。

还记得有一次跟朋友吃饭,她问:" 在你看来,你儿子有什么优点吗?"

我想了想说:" 没有。"

她很惊讶:" 如果孩子在母亲的眼里一点优点都没有,他真的好可怜啊。"

这句话点醒了我,儿子刚生下来时我那么爱他,现在为什么却变得面目狰狞?

8 岁开始在家洗碗,持续到现在。

在朋友建议下,我带儿子去医院看了心理科,两家三甲医院的诊断结果都是重度注意力缺陷障碍,但好消息是儿子的智商 126,属于中上水平。

拿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哭了,不是感到绝望,而是在突然间理解了儿子——

对他来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在学校里学习,就好像我们熬了几个通宵,还要写一篇学术性很强的报告,应该是生不如死的感觉吧。

从那时开始,我决定,要站在儿子身后,成为他的依靠。

他学校里的表现我无法控制,我唯一能做的是,把老师的负面评价拦截到我这里,尽量不转移到儿子身上。

当时儿子在爸爸带领下,迷上了《篮球飞人》这部动画片,篮球成了一个可以深挖的突破点。我给儿子报了篮球班,并鼓励他进入校队。

六年级时,儿子终于成为校队的主力,勇夺区级篮球比赛第一名。

打篮球获得的认可,让他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充满自信。

六年级的儿子随队勇夺区级篮球比赛第一名。

初中:

打不过就加入!不用管学习豁然开朗

小学毕业时,儿子班级有一半同学择校去了名校,我们则选择直升公办初中的普通班。与其到名校当 " 炮灰 ",还不如在普通初中当个中等生。

儿子依旧不愿意交作业,我已经不再愤怒,而是向班主任建议,由经常缺交作业的孩子的家长组成值班小组,每天放学后轮流去学校监督孩子把作业完成。

每次去学校看着孩子们补作业的时候,我也都是笑眯眯的:我是来帮你的,不是来管你的。

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儿子 8 门功课加起来只考了 390 分。

他告诉我,长大了他就去快餐店、奶茶店、水果店打工,因为他注意观察过这些店员,他们都挺快乐的。

我问他," 你的智商 126,真的甘心一辈子用体力挣钱吗?"

显然他和我都不甘心。

我把儿子送去一对一补习机构,每天放学后他自己坐地铁到机构里做作业,一周上 6 次一对一课程。补习的价格不便宜,但这已经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帮他的办法。

只有在一对一的环境下,儿子那不受控制的注意力才能被强行转移到学习上,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对在学校里一直被老师负面评价的他来说,尤为珍贵。

而我不用直接管他的学习,焦虑也减轻了不少。

他变得越来越自信,特别是物理,从一开始只能考 30 多分到能考 80 多。初二的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儿子中午不愿意午休,跟同学跑去打球,她的惩罚是让儿子给同学讲物理题。

最后,儿子的中考成绩离我定的目标 640 分只差了 6 分,在广州市排在前 40%,刚过示范性高中的录取线。不过那一年广州的中考人数比前一年暴涨2 万多,高中分数线也水涨船高。儿子以 9 分之差无缘心仪的高中,滑档到一所郊区中学。

儿子很快就释然:只要有高中读就行。

初中毕业,儿子(左)跟好朋友一起到砖厂参观,了解真正的 " 搬砖 " 工作。

走向正轨的高中:

从 343 分到 523 分

到了高中,我也逐渐退出管理者的角色,理解他的行为,尊重他的决定,同时也告知这样做的风险。

儿子住校了,但问题还是不断出现:上课睡觉,晚自习讲话,偷偷点外卖被校长抓住……有一次英语考试儿子只考了 0 分,老师说他考试时睡觉,叫都叫不起。

高二期末考试,他的6 科裸分 297.5,赋完分只有 343.5 分

这个成绩在广东,连上个公办大专都困难。

我跟儿子谈了几次,摆在面前的就两条路:

第一条路:继续待在学校开心混日子,之后上民办大专,毕业后我给他一些本钱做点小生意;

第二条路:高三出来上全日制一对一,辛苦一年,结果不确定,但做小生意的钱就没有了,以后得靠自己。

儿子几乎想都没想,就选择了第二条路。

去年 7 月,我们全家花了一周时间,从茂名到汕头,参观了十几所录取分数在 500-580 分的广东省公办大学。对每个学校的环境、特色和近年来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做了详细了解。

去参观高校的途中路过惠来的妈祖像。

回来以后,儿子在房间里贴了一张纸条,写上每一科的目标成绩,总分 580(见下图)。

去年八月,儿子不再去学校,进入补习机构学习,我则开始系统研究高考的报考规则、院校、专业、就业方向,并把

" 研究成果 " 及时跟儿子交流,根据他的情况动态调整目标。

我负责收集资料,让他为自己的未来做主。

儿子在补习机构成绩变化明显,班里也有两个同学转到他所在机构学习。一次,一位同学跟补习班老师起了冲突,儿子还去劝说:

" 老师跟我们是一伙的,是来帮我们的,就算你受不了管理方式,也不应该骂老师。"

儿子在补习机构学习。

我当时听了真是老怀甚慰,这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啊:我们跟孩子从来就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一路携手并进的战友。

6 月底,高考成绩出来,523 分,儿子 580 分的目标没达成,离特控线还差 11 分。

但是这个成绩比高二下,已经提了整整 180 分。

报志愿时,我们母子一起商量好排序,以儿子的意见为准,让他一个一个填入系统。最后,他被湛江一所公办大学的工科专业录取。

父子:30 年前,我先生从湛江考到广州;30 年后,儿子从广州考回湛江。

从抓狂到淡定:

我做对了什么?

回顾 18 年育儿过程,向儿子学习,我变得越来越平和淡定,人生总是计划不如变化,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有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对了什么呢?

1.大量阅读,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特点

儿子上小学前,我阅读了很多给孩子 " 爱与自由 " 的书籍;后来孩子确诊了 ADHD,我把能找到的书看了个遍;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我则转向看一部分心理书。

阅读对于面对孩子的状况手足无措的我来说,是行动指导,更是心灵抚慰。

当你明白孩子 " 为什么这样 " 的时候,就能放下对他 " 为什么会这样 " 的焦虑。

2.减少内耗,远离 " 学霸 " 家长

人与人在一起,很难不比较,特别是中年妇女。为了避免自己被嫉妒吞噬,我从儿子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尽量避免跟 " 学霸 " 家长交朋友了。更何况,大家走的不是一个赛道,无效交流不如不交流。

3.换位思考,我们和孩子不一样

虽然我自己是 " 小镇做题家 ",但很少拿我当年的 " 辉煌 " 来和儿子的现状做对比。

上大学前,我生活在一个省会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区里就一所高中,三个班。当年成绩好的同学都流行考中专,初中就分流一大部分了,可以说我的 " 成功 " 完全是 "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儿子从小就读省一级小学,同学的父母大多是各个省份到广州发展的

" 过江龙 ",对教育都很重视。我们家 " 双 985" 本科父母也就是基本配置。

4. 从孩子的监护人到 " 同盟军 "

最让我最自豪的是,我是儿子的 " 同盟军 ",而非 " 监护人 "。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共同在为战胜 ADHD 的影响而奋斗。

我们用过药物,但专注达和择思达都因为副作用太大而放弃,前者会让儿子吃不下饭,后者则让他暴躁不已。

我们加强运动,让运动促进大脑的多巴胺分泌。现在他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刚到大学就入选了院篮球队。

我们上一对一,解决在学校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只有掌握了知识点,才能不畏惧做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成为了朋友,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但又保持清晰的界限。

比如,我体谅他上大课无法专注,下决心让他上一对一培训,但心里明白,这钱不仅是为他花的,更是为我自己花的,因此不要对高考的结果抱有执念。

如今,他已经考上大学,随着大脑的发育完善,ADHD 的症状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我们的 " 同盟 " 有了新的形式——

我不再是他每个决策的参与者,但会成为他远行时亮着的那盏灯。

当他偶尔回头,会看见我依然站在他出发的地方,目光里没有担忧,只有全然的信任。

————————正文结束————————

我们给葱花的儿子做了一个简单的霍兰德职业测试,发现他的企业型(R ) 、传统型(C)、现实型(R)代码较高。研究型(I)、社会型(S)的代码比较低。他比较适合做一名工程师,也适合在一个团队里做 Leader 或者做销售,承担绩效,说服他人。但是对于抽象的理论,对于学科学习就不太感兴趣了,这可能与他的 ADHD 有关系。

想了解如何 " 看见孩子 ",了解更多 " 关于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和未来方向 ",欢迎来听我的读书会,少一点焦虑,多一点长期主义。

有家长问:我的孩子还很小,参加读书会会不会太早?

我的回答是:孩子越小的家长参加越好,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中学了,已经成了 " 空心人 ",除了刷题外,已经没有其他兴趣了,和你聊天除了成绩已经无话可说。我们能帮到你的,也十分有限了(当然,家长中学时醒悟,也比不作为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湛江 广州 预产期 育儿 幼儿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