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十三行 前天
每52秒交付一辆吉利星愿 藏在小车里的大野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10 月 10 日,2026 款星愿正式上市,这场发布会从头至尾没有讲重塑格局,但在场所有人都清楚,这款起售价 6.58 万元的小车,正在以一种极不寻常的速度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运行逻辑。

刚刚结束的 9 月,每 52 秒就交付一辆吉利星愿,从市场数据来看吉利星愿长居 A0 级纯电市场爆款,但如果只看销量,就低估了它的意义。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在发布会现场用 " 大厨烹小鲜 " 来形容吉利星愿把一套 B 级车标准放进了纯电小车,用 11 合 1 智能电驱、宁德时代电池与 AI 云动力系统,把 " 能耗、安全、续航 " 变成一体化体系逻辑。在吉利星愿背后的销量、技术、用户三道命题,远比 " 卖得好 " 更值得被拆解。

52 秒就有一辆星愿走进一个家庭

在 2025 年的中国车市没有哪个数字比这更直白,不到 52 秒就有一辆星愿走进一个家庭,这是吉利星愿在 9 月单周交付中交出的 11573 辆成绩单,7 天 10080 分钟,彻底改写纯电小车市场格局。

很多人曾经把 10 万以下的轿车市场视作 " 价格红海 ",是低质、低配、靠补贴拉动的那部分 " 底部需求 "。但从吉利星愿开始,这个价位段正在被彻底改写。A0 级纯电小车成了新能源普及的真正起点。

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 8 个月 A0 轿车同比增长接近 100%,成为新能源车里增长最猛的细分品类。而在这股浪潮里,吉利星愿不是参与者,而是塑造者,2025 年前 8 个月吉利星愿卖出了超 28 万辆,销量是海鸥的 1.6 倍,是五菱缤果的 3.7 倍,远远甩开所有对手,甚至成为中国首个连续 5 个月击败 Model Y 的销冠车型。

新能源时代的 " 低价车 ",不再是 " 低质车 "。吉利星愿用扎实的配置、智能化的体验和极致的交付效率,把过去 " 为便宜而买 " 的人群,转化为 " 愿意为价值下单 " 的人群。吉利星愿的速度打破了一个行业共识,当别人还在争夺 " 最低价 " 的时刻,吉利星愿已经靠产品实力重建了整个 A0 市场的推进节奏。

吉利星愿用越级三电给足信赖感

起售价 6.58 万元足以让吉利星愿引人注目,但真正让星愿在 10 万元以下市场脱颖而出的,是背后那套越级的三电体系。

需要看到,吉利星愿是行业首款搭载 11 合 1 智能电驱的 A0 级车型,从电机、电控、减速器、充电、电源、控制模块等被重新压缩进了仅 66L 紧凑的体积中,在保证性能输出的同时,释放了 70L 的超大前备箱空间。得益于结构高度集成与冷却效率优化,星愿实现了 89.2% 的系统能效和 97% 的电机效率,带来了更低的能耗与更真实的续航表现。

更重要的是,吉利星愿上的三电系统的稳定性是用 3000 小时台架耐久、200 万公里真实路试打出来的。在高温、高寒、电磁冲击、扭矩冲击等 7 类极限挑战下,星愿通过中汽研的 " 高可靠电驱 " 权威认证,这也是在 A0 市场里是唯一的存在。

在电驱之外,吉利星愿全系搭载宁德时代高能量密度电芯,并配合吉利 " 神盾电池安全系统 " 与 " 星睿 AI 云动力 " 构成的三重防护体系,从结构、温控到云端监控,覆盖了用电全场景。电芯容量验证方面,国标要求 500 次循环后保留 90% 电量,星愿直接把测试翻倍做到 1000 次后容量仍达 90.72%;甚至用一辆跑了 8.4 万公里的用户实车,完成了业内首次的 " 六大串行极限测试 ":海水腐蚀、泥水冲刷、高原充放电、烂路刮底、极限火烧……全程无失效。

更直观的,吉利星愿电池在零下 30 ℃到 55 ℃极限温差下,仍能 " 即停即充 ";日常使用中,30% 到 80% 电量仅需 21 分钟,解决城市通勤和周末出行的补能焦虑。这些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一个事实:星愿所代表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 " 能代步 " 的入门车,而是把核心动力系统做成整车产品力的纯电解法。

如果说燃油车时代,用户愿为发动机买单;那纯电时代,决定一辆车上限与下限的核心依旧是三电,吉利星愿就是那个给出答案的产品,真正把 " 能耗、安全、效率 " 做成一套系统逻辑的纯电小车。所以,这辆不到 1 分钟就能卖出 1 辆的现象级小车,靠越级的三电体系,重建了 10 万元以下市场对 " 价值感 " 的理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宁德时代执行总裁孟永健愿意亲自为吉利星愿站台。

别忽视吉利星愿的架构造车思维

当 A0 级市场陷入价格内卷,很多人以为答案是 " 谁更便宜 "。但吉利星愿给出的路径,恰恰不是比低,而是回到造车的底层逻辑,从一开始就选择架构正向研发。

这是一条注定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的路。五年前,在 A0 市场还是 " 代步车 + 政策车 " 逻辑主导的阶段,吉利就已经启动 GEA 架构的开发,投入百亿元造了一条别人看不见的起跑线。这套架构并不为星愿而生,但吉利星愿是 GEA 体系中最能体现 " 以小见大 " 的那一部分。

比如后置电机,比如斜置散热器,比如中置空调箱,最终形成的是 85% 得房率和准 B 级大空间,这些空间效率是由底层结构能力决定的。你可以把星愿看成一台 A0 级车,但它的空间逻辑、三电布局和安全结构,其实来自一个全尺寸正向开发平台,而不是从某辆老燃油车上切一段过来。

但吉利想做的不只是工程正确,它更想让这套逻辑变成用户感知。吉利星愿的研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做完了再推给市场,而是把用户从一开始就纳入产品共创。从 2021 年正式成立用户品牌 " 我们 " 开始,吉利试图让每一款产品、每一笔服务都围绕用户认知演进。在本次用户大会上,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提到 " 我们 " 已有 1800 万用户,仅过去一年就新增 230 万新车主,星愿就是这个新增用户中 " 出圈速度最快 " 的典型。

当用户不再是被研究的对象,变成产品共创的一部分,从提出问题,到研发给出解决路径,最终在产品上落地解决。这种深度共创带来的,不只是好看好开,更是品牌信任的反复建构。在很多车企还在研究如何把成本摊到最细时,吉利已经在思考,如何把结构效率、功能体验与情感归属感变成长期价值。

当一家车企拥有从芯片、卫星、算力到电驱、架构、渠道的底层能力时,如果它愿意用这些能力去服务 "6-10 万元人群 ",这本身就是对行业惯性的一次突破。在吉利眼中," 智能精品车 " 不分价格段,不是因为便宜就放弃技术,也不是因为用户预算有限就减少诚意,这种长期主义在吉利星愿身上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验证,吉利星愿让架构、用户、数据、供应链这些高维词汇,第一次出现在 A0 级市场,并且自然发生。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吉利 新能源 成绩单 model y 最低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