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1号 前天
票房爆款突踩刹车,泰勒·斯威夫特《Showgirl》终止海外影院续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号出海 · 第 189 篇

一场绑定新专辑、原定覆盖「百国 +」的影院特映,却在首周票房告捷后突然终止后续海外巡映——泰勒 · 斯威夫特《泰勒 · 斯威夫特:Showgirl 官方发布派对》的发行骤停,不仅以 3410 万美元北美票房力压好莱坞巨星大片,刷新「非传统银幕内容」的商业高度,更揭开了欧美娱乐 IP 全球化的新玩法:当艺人掌控核心决策权,「短周期爆点」远比「长线扩映」更重要,而本地化障碍与效率取舍,正成为全球化发行的关键考题。

《Showgirl》的发行故事,是一次「反传统影院逻辑」的实验。

9 月 19 日 AMC 与泰勒团队官宣时,曾高调承诺该项目将登陆「美国以外 100 多个国家」,初期计划清晰:10 月 3 日 -5 日先在北美及 18 个海外市场(含英、法、澳等)限时 3 天上映,后续 10 月再解锁更多地区,且预售细节原定于 10 月 3 日公布。

但现实是,关键日期悄然而过,仅 10 月 5 日 AMC 一句「放映已结束」,宣告后续海外计划流产,受影响区域集中在拉丁美洲与亚洲部分地区。

《The Life of a Showgirl》剧照

这场「戛然而止」的背后,藏着娱乐 IP 发行的多重博弈:一方面,本地化门槛成为显性阻力——部分市场的分级审查需时、首周放映版本仅含英文(无多语言字幕),暴露了「快速上线」与「本地化适配」的矛盾;另一方面,泰勒 · 斯威夫特的「绝对控制权」是隐性关键——消息人士透露其团队「希望推进其他事务」,这种艺人主导的决策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制片厂「以市场覆盖为核心」的发行惯性。

但不可否认,这场「短窗口期特映」已创下现象级成绩:北美票房 3410 万美元,力压道恩 · 强森、莱昂纳多主演的商业片;全球票房 5010 万美元,跻身史上第二高音乐类影院项目(仅次于泰勒本人 2023 年《时代巡演》)。

更值得关注的是内容形态的突破——它既非演唱会电影也非纪录片,而是融合 MV、幕后花絮、歌词影像的「专辑宣传特映」,89 分钟的内容精准击中粉丝需求,数据显示 90% 观影者为女性、74% 低于 34 岁,印证了「粉丝向内容」的商业潜力。

尤为关键的是 AMC 与泰勒的合作模式:作为 AMC 发行部门 2023 年成立后的第二次合作,该项目从官宣到上映仅 14 天便登顶北美票房,创下「最短周期票房冠军」纪录。这种「艺人 IP+ 影院渠道」的深度绑定,让 AMC 成为业内羡慕的「赢家」,也证明非传统银幕内容完全可以突破「长线放映」逻辑,靠「短爆式发行」实现商业闭环。

《Showgirl》的海外发行转折,绝非简单的「计划夭折」,它揭示一个新趋势:当内容与艺人 IP 强绑定,「热度时效性」远比「市场覆盖广度」更重要,而「本地化效率」正成为决定全球化成败的核心变量。

泰勒 · 斯威夫特巡回演唱会海报

从「广撒网」到「精准止损」 ,泰勒团队最初规划「100+ 国上映」,本是传统娱乐 IP「全球同步」的惯性思路,但当分级审查耗时、字幕适配滞后等问题浮现时,他们选择果断终止后续发行——这种「不恋战」的决策,恰恰保住了项目的「热度峰值」。首周全球 5010 万美元的票房,已通过「粉丝集中消费」完成商业回收,若为覆盖更多市场等待数月,反而可能因专辑热度消退、粉丝注意力转移导致收益缩水。

而反观国内娱乐 IP 的出海困境,可以说是卡在「本地化最后一公里」。

对比之下,国内艺人的「银幕化出海」仍停留在「点状尝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逻辑。最典型的是演唱会电影。譬如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诺亚方舟》重映仅覆盖港澳台及东南亚华语市场,未进入欧美主流影院。

大量案例暴露的问题,恰是泰勒团队已解决的「效率痛点」——国内项目往往先确定「出海目标」,再补做本地化准备,而欧美则是「先评估本地化可行性,再定发行范围」,顺序差异导致结果天差地别。

译者|分味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Hollywood Reporter

原文作者|Pamela McClintock

原文发布日|2025.10.9/ 周四

《主编浅度》视频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