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内容创作处境还是市场趋势,以及娱乐消费的宏观竞争环境来看,国庆档所映照出的院线电影市场,都面临着一个堪称冷酷的现状。
读娱 | yiqiduyu
文 | 零壹
2025 年国庆档以八天 18.35 亿元的成绩收官,这一数字在近十年国庆档中仅高于 2016 年(15.88 亿元)和受疫情影响的 2022 年(14.97 亿元),如此低迷的结果一出来,还是挺让行业破防的。
其实对 2025 年票房赶不上 2019-2021 年巅峰期,大家都早有心理准备,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有几点是明显低于预期的。
一片火热中,电影市场成了异类
其一,2024年的国庆档已经被称为低迷,而对比影片阵容,2025年和2024年至少半斤八两,甚至看起来更有卖点,但结果却比去年的21.05亿还少了近3亿。
今年国庆档日均票房收入仅约 2.29 亿元,较去年日均 3 亿元大幅收缩。去年的《749 局》口碑崩盘票房一日游,《爆款好人》《出入平安》爆冷出局,而今年的阵容至少看起来更 " 齐整 " 一些。虽然《刺杀小说家 2》和《风林火山》口碑平庸,但《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口碑都超出了预期,还有《731》的火热余温,但结果却反而不如去年。
尤其是领衔的影片都是同一系列,去年的《存亡之战》在国庆内拿下 8 亿票房,今年的《浴血和平》直接腰斩到了 4.5 亿,这一反差还是在后者口碑反超的情况下出现的。
也就是说,在经历 2025 暑期档口碑高峰后,内容质量水准六七十分、但没有大爆款的节日档期阵容,反而越来越得不到路人盘观影群体的青睐。
其二,2025年国庆档场次高达364.7万场,是历年最高;而观影人次仅5000万,是过去十年正常国庆档期内最低的。这个数据其实非常恐怖,2025 年 18.35 亿票房与 2018 年 19.08 亿基本相当,可是 2018 年场次仅 247 万场,今年多出来足足一百万场,相当于付诸东流了。
其三,2025年国庆档平均票价36.6元,比2021年的46.8元最高点低了10元,也是2018年后最低的国庆档票价。低票价策略没能明显改善市场走势,票价的下降并未带来观影人次的提升,表明观众在常规娱乐消费选择中观影意愿的明显减弱——大档期、低票价、低票房几个元素组合到了一起,不由得影院行业不颓。
其四,2025年国庆期间的文旅、演出、线上娱乐数据都呈现上涨趋势,电影几乎是唯一掉队的娱乐形式。虎鲸文娱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庆期间演出总观演人次同比上升达 39.5%,线上的剧集、动漫、纪录片、综艺、电影等不同品类观看市场均有明显涨幅。而据文旅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国庆中秋假日 8 天,全国国内出游 8.88 亿人次,较 2024 年国庆节假日 7 天增加 1.23 亿人次。
换句话说,无论是内容创作处境还是市场趋势,以及娱乐消费的宏观竞争环境来看,国庆档所映照出的院线电影市场,都面临着一个堪称冷酷的现状。
国庆档影片输在哪?
为什么 2025 年国庆档的成绩会如此低迷?以 " 事后诸葛亮 " 的角度来评析,也是在内容供给、消费趋势等层面上有一定迹象。
从内容供给角度来说,首要因素是IP续集失灵,头部影片号召力不足。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系列三部曲的终章,前作积累了大量受众,本被寄予厚望,结果却比前作票房少了一半。前作《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 " 存亡冲突 " 主题,通过紧凑的战场叙事实现类型化突破;而续作《志愿军:浴血和平》尝试融合战场战斗与外交谈判双线叙事,豆瓣 7.4 分是系列最高,但预期票房却是系列最低。
另外一部国庆档主力《刺杀小说家 2》作为续集表现同样远不及前作,AI 预测票房 4 亿,不足前作一半,豆瓣评分刚及格,暴露出故事框架老套、叙事连贯性缺失等问题。
《刺杀小说家 2》设定了小说角色可以 " 反穿 " 到现实的 " 双向穿越 "。这个更复杂的设定本需更有技巧的叙事来支撑,但影片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而是把 " 天马行空 " 拍成了乱七八糟。影片充满了逻辑漏洞以及强行制造的笑点,严重破坏了叙事的连贯和情感的沉浸,而据说花了大价钱的特效投入,也没能与叙事结合形成整体性。影片它试图用更宏大的设定、更炫目的特效来 " 升级 ",但反而放大了这一 IP 的缺陷。
两部新片乏力,导致上映已久的《731》都能够在国庆档实现上座率领跑,这其实是国庆档表现大滑坡的直接原因。
头部影片不及预期的同时,几部口碑超预期的影片也未能转换为票房。从数据来看,今年国庆档影片的口碑整体并不差,《震耳欲聋》和《毕正明的证明》路人口碑都称得上佳片,但两者在档期内 1.75 亿和 5176 万的票房表现中规中矩,完全没有黑马走势的意思。
《震耳欲聋》是一部聚焦聋人反诈的现实题材影片,《毕正明的证明》则是一部和《天下无贼》题材类似、风格差异巨大的反扒影片,两部作品都是新人院线电影导演出品,内容风格上呈现出了相当不错的类型创意。尤其是《毕正明的证明》,把一个小偷江湖的故事讲的颇为流畅,快速凌厉的剪辑、个性十足的人物塑造,观感是比较耳目一新的。
《毕正明的证明》票房走势在口碑出炉后有一定逆袭,但仍然在单日数百万级别,最终破亿希望渺茫,仍然没有突破受众圈层。
这个现象背后,一方面是因为《毕正明的证明》的题材、演员阵容、宣发投入级别等层面天生不足,片名也起的没什么看点。普通观众接收不到充分的新片讯息,影片首日上座率仅 5.2%,是国庆档主要新片中最低的。直到 10 月 5 日,《毕正明的证明》的上座率才实现对《浴血和平》和《刺杀小说家 2》的反超,但这时候影片的排片已经下降到了 4.2%。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缺乏足够的营销声量,即使作品质量还不错,但并没有好到"神作"的级别,口碑的发酵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观众。
而另一个现象,则是市场整体的排片较为固化,档期后段,《志愿军:浴血和平》和《刺杀小说家 2》的上座率已经不断走低,但排片一直稳居新片前二。目前排片更关注IP基础、明星效应及商业类型元素,以及头部发行商与院线谈妥的份额,市场调节的灵活性还是不足的。
2025 年国庆档表现低迷,显然对电影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冲击,短期财务压力与长期结构性风险交织显现。节后 A 股开市,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等院线龙头纷纷应声大跌,已经传递出了资本市场的看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