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9 日,多家外媒都在说一件大事: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跟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了协议,从 2025 年第四季度开始,以后卖铁矿石给中国,要用人民币结账了。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拿到铁矿石的定价话语权,对让人民币在国际上更吃香,更是一步关键棋。
要搞明白这事多重要,得先说说以前的 " 憋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全世界 75% 的铁矿石都被咱们买走了;而澳大利亚呢,82% 的铁矿石都得靠卖给中国赚钱,这生意甚至占了澳大利亚全国 GDP 的 5%。按说 " 买家大就是爷 ",可过去这么多年,咱们压根没话语权:价格人家说了算,付钱还必须用美元,平白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用 2025 财年举例,必和必拓挖一吨铁矿石的成本才 19 美元,却非要把长期合同价定在 109.5 美元(约 780 元人民币)一吨,还只收美元。咱们当然不乐意啊,想按季度的现货价算,现在现货价才 82 美元(约 584 元人民币)一吨,按实际购买力算还能更便宜。可为啥以前没法争?因为西方四大矿山控制了全球 70% 以上的海运铁矿石,咱们国内钢企又多又散,各买各的,谈判时凑不到一块儿,没底气跟人家硬刚。
直到咱们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情况才彻底变了。这个集团把国内四大钢铁和矿产企业整合到一起,对外谈判时就一个声音说话,再也不是 " 各自为战 "。而且这些年咱们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还找了巴西淡水河谷这样的新供应商,不再单靠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手里有了筹码,腰杆自然就硬了,这次才敢给澳大利亚立规矩。
这次的规矩,是中国 9 月 30 日先提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告诉全国主要钢厂和贸易商,以后不准买用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不管是新签的合同,还是已经运在路上的,哪怕货到港了没卸,只要不用人民币算钱,一律不准收。这可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禁止采购澳洲铁矿石,力度空前。
一开始必和必拓还嘴硬,说这禁令对他们影响不大,今年最后两个月的矿石差不多都卖完了,大不了跟中国耗到明年。可才过了一周,他们就扛不住了,赶紧让步同意用人民币结算。为啥变脸这么快?因为他们心里门儿清:中国市场丢不起,要是真跟中国僵到底,自家的铁矿石卖给谁去?
现在咱们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好处可不止 " 少花钱 " 这么简单。以前买铁矿石必须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中间多了一道手续,还得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有时候换汇就能亏不少。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省事又省钱。更关键的是,这让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里露了脸 , 其他国家以后跟中国做类似生意,说不定也会跟着用人民币,这就是在帮人民币 " 走出去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而且这次咱们拿到定价权,也给其他依赖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提了个醒: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 " 只能被动接受价格 " 的买家了。现在咱们有能力整合资源、找好备胎,谁要是还想仗着垄断地位欺负人,咱们有的是办法应对。
从长期看,这事不仅能帮国内钢企降低成本,让咱们在国际贸易里更有主动权,还能推动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里发挥更大作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和产业整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咱们在国际博弈里越来越有底气的证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