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在宣布成为全面 AI 驱动投行的时候
有没有考虑过我们 IBD 分析师的感受
cr.CNBC
以前一个团队熬通宵赶出来的 PPT
现在用 AI 半分钟就跑出来了
投行新人是真没招了:
以前还可以拼谁熬得晚
现在连熬夜的资格都被 AI 抢走了 ......
因为 AI,摩根大通和高盛打起来了 ......
摩根大通不愧是投行中的行动力王者,当其他投行还在模棱两可地预测未来几年 AI 是否有可能代替 IBD 分析师的时候,它早已踏出了实际行动的第一步——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投行正在为迎接 AI 时代进行 " 彻底重塑 "。
首席数据分析官 Derek Waldron 宣布,JPM 正在朝着成为一家 100% 全面 AI 驱动的企业目标前进。
而这一切,都要从 2023 年摩根大通为员工提供的名为"LLM Suite"的生成式 AI 助手开始讲起。
这是一项整合全球顶尖 AI 技术的平台,如今已经成为摩根大通 AI 战略的核心,每 8 周更新一次,并且持续从银行的庞大数据库和软件应用中吸收学习新功能。
⭐写作协助
LLM Suite 简化了内容生成过程,使员工能够高效地创建和完善文书,减少了起草报告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产出效率和质量。
⭐想法生成
通过促进头脑风暴和产生创造性概念,LLM Suite 使员工能够在他们的角色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最终为业务增长做出贡献。
⭐文档摘要
采用 LLM Suite 总结冗长的文档,从而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确保了关键信息易于访问,使各级管理层能够快速做出明智决策。
LLM Suite 的三项关键功能
首席数据分析官 Waldron 在接受外媒时展示了 LLM Suite 的强大功能。仅用 30 秒,这个 AI 平台便生成了一份 investment banking deck PPT,看上去非常真实可信。而谁能想到这些工作量过去需要一整支初级分析师团队熬夜完成。
JPM 毫不掩饰对于 AI 驱动未来的野心:每位员工都将拥有个性化的 AI 助手,每个流程都由 AI 代理驱动,每位客户都将享受到由 AI 定制的服务体验。
LLM Suite 现已为超过 6 万名员工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撰写邮件和报告等任务,预计该软件将像视频会议程序 Zoom 一样普及于全行。
在截至 2024 年 10 月的 Evident AI Index 指数中,摩根大通更是稳稳位列第一:
cr Evident,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类 AI 取代 IBD 初级分析师的论调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在看华尔街大佬的观点之前,作为投行求职者的大家可以自己花 30 秒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投行初级分析师真的会被 AI 取代吗?
WST 曾拿到八大投行之一暑期实习 Offer 的成功学员 Denisy 分享了一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NYU 有一门课叫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而教授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去告诉我们 AI 是不可能取代投行员工的。
" 信息本身是中性的,然而,对资产好坏的判断以及涨幅预测,却涉及带有主观色彩的逻辑推理。AI 的逻辑基于既定规则与数据模型,可投资过程中,诸多关键变量难以用 AI 算法处理,诸如市场情绪、市场环境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另外,当前媒体环境复杂,部分媒体会发布虚假新闻,比如宣称某资产下跌。AI 收集到的信息也是真假难辨,因此更需要专业人士从中辨别。"
cr.NYU
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 AI 对 IBD 的影响,更好地储备投行 Technical 知识,WST 也为大家找到了 NYU 这门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课程官方教案中指定教材的电子版
Moelis CEO 曾经预言 "AI 会替代 IBD 分析师并且降低薪酬比例",并且精品投行已开始裁撤初级分析师岗位。
今年 1 月,高盛 CEO Solomon 曾指出:"传统 IPO 招股书的起草工作,通常需要投行 6 人团队耗时两周完成,而如今借助 AI 技术,短短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95% 的基础性内容。"
AI 发展给投行招聘造成的影响除了屡见不鲜的裁员,还有大量的岗位外包。
据外媒报道,摩根大通计划将初级分析师与经理的比例从 6:1 降低到 4:1。
甚至放话,在留下的初级分析师中,有一半将被安排或 " 外包 " 到印度、阿根廷等低成本地区。像伦敦或纽约这类较大规模的办公室,削减幅度更是有可能达到三分之二。
但显然,这仅仅只能代表摩根大通的单方面观点。
几乎在同一时间,八大投行中另一家的 CEO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高盛 CEO Solomon 认为,正是因为 AI 的发展,未来十年内投行员工数量会呈增长趋势,而非减少。
这个消息或许能给一些人带来宽慰,但更多人肯定还是对这个说法存疑:前脚说 AI 替代分析师,后脚又说 AI 会带来岗位增长?
知道你急,但你先别急,高盛 CEO 自然有他的道理。
Solomon 坚信,AI 的发展将帮助公司扩展团队,而非缩减规模。
如果你思考一下高盛的价值来源,就会发现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人才、资本和技术。
AI 技术的进步能够帮助 " 聪明、有才华、充满干劲且经验丰富的人 " 获取更好的信息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所有岗位的人数都会增加,Solomon 表示如果 AI 发展是一部电影的话,在结局有赢家,就有输家。
但说白了,AI 始终无法代替分析师作为人类的本质——高盛希望持续扩招的人需要有与客户建立更深层链接的能力。
至于员工数量增长的逻辑,Solomon 认为高盛一定会在未来十年间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张,并且在其他增长领域进行投资,那么十年后,高盛的工作岗位一定将比今天更多。
驾驭 AI 还是被 AI 取代,答案很明确了 ...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投行不是不招了,而是将招聘重心转移到那些作为人类能够真正创造价值的复合型岗位上。
AI 发展对于 IBD 行业的求职门槛产生了什么变化和影响?WST 创始人 Jerry 也在直播中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层次的探讨和解释
细品之下就会发现,高盛 CEO David Solomon 的观点也并没有自相矛盾,当 LLM 能完成 95% 的工作时,人类做的那 5% 就变得至关重要。
回到最初的核心问题:投行初级分析师会被取代吗?
AI 不会取代分析师,但会用 AI 的分析师将取代不会用 AI 的分析师。
八大投行都在用各种方式拥抱 AI,比如德银正大力推进招聘计划,试图将其约 300 人的 AI 员工队伍扩充一倍以上、摩根士丹利有 30 多个 AI projects 正在筹备中 ...... 想要进入投行,必须掌握投行工作中各种 AI 实用技巧
最无脑(非常适合直接交给 AI 处理)
翻译 | 检查基础错误 | 阅读长文件 | 改善语言 | 写邮件 | 应付老板模糊的 comments
输入文件 / 段落后,需要给予 AI 清楚的指示,明确需要的语言、风格、目的(可以理解 AI 就是你的 Graphic team/Research/Analyst,只有足够清晰的指示才能避免因为模糊的语言造成的 back and forth)。
转换完成后需要进一步检查有没有 AI 理解错误的问题。
中等动脑(需要提供一些初步的输入内容,AI 即可完成改写部分)
仿写(各种 Memo、OSS 等)| 总结(文章、会议纪要等)
需要有初步的 inputs,比如会议中覆盖了哪些要点,希望发出去的段落里包含什么样的 key message,或者目标行文风格是怎么样的。
将 inputs 一股脑丢到 AI,让 AI 整合成一篇通顺合理的段落 /bullet points/summary,可使用 " 最无脑 " 区功能进一步改善。
输出后要仔细检查!!很有可能 AI 会嫁接错误的信息,尤其在处理复杂的逻辑关系时。
有意思的动脑活动(AI 作为灵感库,为你的自主研究提供启发和指引)
AI 作为一种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可以快速获取较为广泛的通用信息
直接询问 AI 框架性的问题:例如 xx 行业有什么重点技术指标,如何论证 xxx,交易中 xxx 与 xxx 结构的差异为何。
结合这些框架性的回复,大量阅读相关材料(可利用 " 最无脑 " 技巧),并整合核心观点用 " 中等动脑 " 技巧进一步完善输出。
最后仔细检查,需要确保逻辑通顺,没有基础错误。
其实除了紧跟 AI 时代培养与时俱进的硬技能之外,对于想要进入投行中国留学生来说,如果不想被 AI 取代,那你一定要想明白的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虽说 AI 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有巨大潜力,但是投行分析师的不可替代性就在于其深度分析能力和大局观的视野。
AI 冲击华尔街,留学生该如何突围上岸?在 WST 的视频号里,或许能找到答案,WST 不少资深行业导师详细解读了这个问题
不经过正规化和魔鬼式的训练,何谈年薪百万?
备战 2026 求职季
报名 VIP 项目,扫描下方二维码
联系 WST 团队咨询项目 ~~
声明:所有学员斩获的高薪岗位实习 / 全职 offer,均是通过 WST 的求职项目达到自身实力过硬,符合公司录用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请所获得。
▼ 点击这里,更多求职资讯尽在 WST 官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