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旬阳跳河新郎遗体已被找到
10 月 3 日,29 岁的旬阳男子小周,突然在自己的婚礼现场夺门而出,头也不回、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投入了旬河的滚滚急流之中。
10 月 9 日,旬阳市有关部门告知家属:在小河北旬河大桥下游 100 米处左右打捞起一名男子的遗体,经辨认确为小周。原本应当是他大喜的日子,就这样变成了他的忌日。
事件曝光后,网络舆论场迅速被各种声音占据。有人说:女方在婚礼上突然又加价两万元的彩礼,硬生生逼死了新郎;有人声称:新郎母亲因伤心过度,也跟着跳了桥;还有人开始借题发挥,狠命抨击 " 彩礼这种封建糟粕,国家早就应该立法废除 ";更多的人则在带节奏,有的质疑当地官方通报存在刻意隐瞒细节,还有的已经开始阴谋论,说肯定脱不开一个钱字 ......
▲旬河(图:网络)
此前,旬阳公安机关已经辟谣,说跟彩礼没关系,小周是因为 " 婚礼琐事 ",一时冲动之下就跳了河。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琐事,还 " 正在调查之中 "。
害死小周的,究竟是这场婚礼吗?也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婚礼上的所谓 " 琐事 " 是逼得小周跳桥的直接导火索,最差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说不是,则是因为小周自己的冲动和极端,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变故时的能力缺陷击倒了他。
在国内,结婚固然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但在 " 百年好合 "" 白头偕老 "" 早生贵子 " 的祝福声落幕之后,你将要面对的是将此前几十年间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一系列生活习惯全部推翻并彻底改变的巨大挑战:换房子、变更作息时间、背上贷款、生活水平改变(基本上都是明显下滑)...... 于是巨大的压力如约而至。
但话说回来,压力再难绷,应对的方式也有很多,冲动求死是最不可取的,更何况你才 29 岁,还正在大好的青春,你死了,痛苦的是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逼迫你的、让你痛苦的那些人,他们却还是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这划算吗?
所以有什么事就一定要说出来,能沟通大家就心平气和地沟通,毕竟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字;如果真觉得没法沟通,大不了当场掀桌子走人,一句 " 这婚谁爱结谁结,老子不伺候了 ",既然进退两难,不如直接推倒挡住你出路的那堵墙,或许就能发现新世界。
婚姻的本质,说穿了只是一种高级的生活状态,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有了固然好,没有也不是就活不下去。它不是你的人生目标,更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必须为之奋斗的任务。发现跑偏了,那就随时纠正,哪怕立即扔了都行。别让委屈和郁闷日复一日地累积,当积蓄已久的压力爆发之时,连哭都来不及。
2. 泰国坠崖孕妇离婚案宣判
2025 年 10 月 10 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原告王某与被告俞某某离婚纠纷一案一审情况的通报》:依法判决准予原告王某与被告俞某某离婚,判令被告俞某某给付原告王某离婚损害赔偿 50 万元。
曾震惊全网、令人发指的那场 " 泰国坠崖孕妇案 ",时隔 6 年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一审情况通报(图:网络)
简单梳理一下案件的过程:2019 年 6 月 9 日,怀孕的王女士在泰国一处公园旅游时,从 34 米高的悬崖上坠落,全身 17 处骨折,在 ICU 抢救了整整 8 天才脱离生命危险,前后动了 5 次大手术,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渐渐站起来,全身打满了钢板和钢钉。
清醒后,王女士声称自己并非失足,而是被人亲手推下来的,下此毒手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老公俞晓冬。后者随即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泰国警方逮捕,经过三次审理,俞晓冬的刑期从终身监禁改为有期徒刑 10 年,终审判决为有期徒刑 33 年零 4 个月,民事赔偿 520 万泰铢。(约合人民币 113.25 万元)
后来,王女士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消失的她》搬上了银幕。她给自己改名 " 王暖暖 ",坦然面对自己所遭遇的苦难,向大众承认 " 这个电影女主角的原型就是我 ",并表示 " 我不想隐姓埋名,希望活成一个警示牌 "。
很多人被王女士的坚强和乐观打动,为她打气鼓劲,为她终于得偿所愿、成功离婚叫好。但正如王女士自己所言,她这 6 年来所经历的曲折和痛苦,并非只是一部简单的悲喜剧,而应当是一块警醒大众的警示牌。
爱情是所有人都需要的精神诉求,婚姻则是所有人都期望的一种境界,王女士想要警示的,就是在步入婚姻的过程中,切不可被片面的爱情蒙蔽了双眼,导致识人不清、引狼入室。
" 孕妇坠崖案 " 在网上发酵后,有网友扒出了王女士丈夫俞晓冬的履历,发现其劣迹斑斑,几近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2002 年才 16 岁时就因为盗窃被罚;2005 年因为寻衅滋事被拘留 15 天;2006 年因抢劫、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 ...... 就是如此抽象的一个小混混,王女士居然和他只认识几个月就闪婚,当时还天真地觉得自己 " 可以拯救他 "。
结果结婚后,俞晓冬仍然恶习不改,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他之所以对妻子下黑手,也是为了骗取保险。王女士本着 " 做慈善 " 的目的跟俞晓冬结婚,结果差点把命都搭上了,直到在鬼门关遛了一圈才迷途知返,赶紧及时止损。
如今,王女士终于脱离苦海,迎来新生。祝福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想明白一些道理:当遇到人渣之时,应该果断做到 " 断舍离 ",这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做法。也不要圣母心泛滥,总抱着 " 拯救他人 " 的执念。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不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光靠所谓 " 爱和包容 " 就彻底改变。
婚姻是相互的,并非只要其中一方努力就能幸福,只有正确的人,才配得上我向他付出感情。
3.《三国的星空》票房扑街
2025 年 10 月 1 日,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全国上映。这部电影由于孟、袁原执导,檀健次、路金波、旺旺、任俊鹏、杨卫、良生、方浩然等配音,《哪吒》系列配音导演陈浩担任联合导演及配音导演,光线传媒参投,堪称阵容强大。而主创方最大的 " 腕儿 ",是担任编剧和监制的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百家讲坛》名嘴易中天。
但雷声大雨点小,上映一周,《三国的星空》并没有大爆,截至 10 月 9 日国庆假期结束,票房停留在 7500 万左右,单日票房增长已跌破百万,最终票房大概率无法突破 1 亿门槛,同时豆瓣评分也在不断下滑。对比光线对其接棒《哪吒 2》的巨大期待,这个数据显然远远不及格。
有人分析,说动画片主要面向的观众群体是孩子,但国庆小长假孩子都跟着家长出去玩了,谁还去看电影。这个因素肯定不能排除,但它也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只要看过电影就知道,最主要的,是因为作为编剧和监制的易中天,他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定位和解读出了问题。
易教授从 2006 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开始,他就一直是国内推广 " 三国历史文化 " 这条赛道上的领跑者,而曹操则是他倾注心血研究最多的三国人物,在易中天的眼中,曹操是一个兼具 " 英雄气派、儿女情长、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 的矛盾的集合体,而他想在这部电影中着力表现的,是曹操 " 忠于汉室的理想主义 " 与 " 被权力推着走的挣扎 "。
▲《三国的星空》海报(图:网络)
易教授拍出来的这个曹操是不是更贴近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暂且不论,但这样的题材显然是费力不讨好的。
注意,我不是说三国的人气不够,实际上这段历史是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时代。但大多数人看三国,钟情的是刘备白手起家的励志、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忠勇、赵云威震长坂的神武、周瑜火烧赤壁的雄姿英发、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鞠躬尽瘁 ...... 对于曹操这个声名并不太好的 " 白脸奸臣 " 普遍不大感冒——纵然历史上的曹操确实也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人杰,但他干的那些屠城的破事,也不是只靠写几句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就能洗干净的。
或者说,你如果想把曹操拍成正面人物,那你基本只能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来入手,着重表达他 " 诗人 " 的一面而非 " 政治家 "" 军事家 ",因为一旦跟后两者沾了边,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出镇压起义、屠杀百姓、篡权夺位之类敏感话题,普罗大众对这种人设,是很难做到共情的。即使称他为 " 奸雄 ",排在前面的也是 " 奸 "。
国泰民安的现代中国,确实不具备适合讴歌曹操这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的大环境。易教授要是真心想拍好三国这个 IP,不妨多到田间地头去走走,看看老百姓最喜欢的三国人物都有谁。
4. 河南中牟 " 愧疚式教育 " 引争议
10 月 6 日,一段视频突然开始在网上疯传,全程只有不到 20 秒,却引发了如潮的争议。
画面中,一群人双膝跪地排成一排,弓着背搭起了一座 " 人桥 ",另一群人分站在两侧,扶着一群蒙着眼睛的学生一个个轮流从这座 " 人桥 " 上踏过,现场还配着相当煽情的 BGM,掺杂着 " 走吧!走吧!" 的喊声。
这一场景发生在河南郑州中牟县第三高级中学,号称是一次所谓 " 感恩教育 ",被学生踩在脚下的,是他们的家长。学生们起初是完全不知情的,在通过了 " 人桥 ",摘下眼罩看见自己的父母后,很多人情绪崩溃,甚至有女生当场落下了眼泪。
▲活动现场(图:网络)
恕我直言:当纯真的孩子们摘下眼罩时,他们根本不可能会觉醒什么 " 感恩之心 ",只会被羞耻、负疚和怨愤笼罩,这不是什么 " 感恩教育 ",而应该叫 " 愧疚教育 ",是一场大型的、公开的 PUA。
诚然,父母要善待自己的子女,但善待不代表毫无底线地付出,跪着的家长会也不可能教得出站着的孩子。中牟县第三高级中学搞出的这场行为艺术,除了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留下强烈的负罪烙印,产生不了任何的正向反馈。说白了,就和我们很多人从小听到大的来自家长的那些 " 我这样都是为了你好 "" 要是没有你,我早就如何如何 " 的唠叨一样,出发点或许确实只是想让子女知道感恩,实际效果却往往只是激发孩子逆反情绪的道德绑架。
真正的爱,是靠平等相处实现的双向奔赴,而非用自我贬低的方式来裹挟他人。在愧疚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十字架,逐渐养成自卑、敏感、容易焦虑的性格,反而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疏离。
我们应当走出教育的误区,让孩子在爱意的包围中茁壮成长,而不是在愧疚的阴霾中。小心翼翼地摸黑独行。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