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后,如何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破解依赖难题,在激烈竞争中巩固技术壁垒,将决定暖哇科技能否真正实现从 " 众安孵化 " 到 " 行业领袖 " 的蜕变。
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刘宇
出品丨鳌头财经
近日,保险 AI 科技企业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暖哇科技)正式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与汇丰银行共同担任联席保荐人。暖哇科技是众安保险在大健康领域的重要投资,从 2018 年成立以来,已经得到了红杉资本、龙湖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这家由众安在线孵化、成立仅 7 年的 AI 科技公司,以 " 健康险全栈风险分析头部玩家 " 的身份冲击资本市场。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暖哇科技已累计促成首年保费 107 亿元。然而,高速增长的营收背后,是三年半累计超过 7 亿元的亏损。
业绩增速与财务亏损的矛盾,既折射出保险 AI 的爆发潜力,也暴露了行业独角兽成长中的典型困境。
01
7 年成长路
业绩增长与财务隐忧
2018 年,暖哇科技成立之初,正值国内百万医疗险兴起、健康险产品创新加速的关键节点。作为众安在线孵化的科技企业,其成立初期便依托股东资源积累了首批业务数据与客户基础,这成为业绩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招股书显示,2022 年,公司收入 3.45 亿元,2024 年收入迅速增长至 9.4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65.5%,即便在 2025 年上半年市场环境波动下,仍实现 4.31 亿元收入。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服务网络已覆盖超过 90 家保险公司,包括国内前十险企中的八家,累计完成 2.04 亿例承保与理赔审核。
作为一个保险科技头部公司,在业务结构上,暖哇科技采用 "AI 承保 +AI 理赔 " 的模式。其中 AI 承保解决方案是绝对核心,2025 年上半年收入 3.21 亿元,占比达 74.5%,AI 理赔解决方案收入 1.10 亿元,占比 25.5%。
暖哇科技的主要竞争力在于运用 AI 技术帮助保险公司提升效率、智能识别保险欺诈、降低赔付率。但是,从公司招股书可以看出,暖哇科技面临着可持续性盈利与流动负债压力两大压力。
在盈利能力方面,虽然业绩保持高速增涨,但是盈利能力却呈现分化态势。2024 年,毛利率达 49.8%,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 51%。净利润表现尚未稳定,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超 7 亿元。
暖哇科技在招股书中声称这种财务上的反差源于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2022 至 2024 年,研发开支从 6807 万元增至 9399 万元,占收入比重虽然从 19.8% 降至 10.0%,但绝对金额仍处于高位。
在现金流与偿债能力方面,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暖哇科技的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 4.12 亿元、4.88 亿元、6.58 亿元和 6.51 亿元,同期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 9.42 亿元、12.67 亿元、16.16 亿元和 16.96 亿元,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差额越来越大,偿债压力显著。
从财务逻辑看,暖哇科技正处于 " 规模换利润 " 的关键阶段,高毛利率为盈利转正奠定基础,收入留存率证明商业模式可持续,若能通过上市融资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有望实现账面盈利的实质性突破。
02
行业风口
多方面的竞争博弈
暖哇科技的上市引力,来源于健康险的广阔增长空间。瑞士再保险和太平洋保险联合报告显示,过去 10 年间,中国商业健康险规模从 1587 亿元快速增长至 9773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了 20%。
然而,行业表面繁荣下隐藏着重重问题,传统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这些重要环节上,一直被效率低和赔付金额高的问题困扰。
据北京商报报道,2024 年,122 家险企中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中位数为 41.34%。传统险企在承保风控、理赔效率等环节的技术短板日益凸显,这为暖哇科技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在政策层面,监管层面会持续推动保险数字化转型,鼓励技术应用于风险防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市场层面,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等新型产品的快速迭代,对风控精度与理赔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而带病人群保险等创新领域的开拓,更需要 AI 技术破解 " 风险定价 " 难的痛点。
广阔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保险科技,例如镁信健康、水滴等。保险 AI 科技赛道上的竞争已日趋激烈,暖哇科技面临三重竞争压力。
其一,互联网巨头凭借流量与数据优势跨界入局,蚂蚁、腾讯等旗下保险平台均在强化 AI 风控能力。
其二,传统险企加速自建科技子公司,平安科技、泰康科技等依托母公司资源形成竞争壁垒。
其三,商汤、旷视等 AI 技术公司也在向保险领域渗透,聚焦计算机视觉等细分技术场景,竞争焦点已从单一技术输出转向 " 数据合规 + 定制化能力 + 全流程服务 " 的综合实力比拼。
按案件处理量计算,2024 年,暖哇科技凭借 3100 万案件数排名第三,是榜单上最靠前的独立 AI 科技公司。但在健康险细分领域,按收入计算,暖哇科技以 9.45 亿元收入仅位列第五。
03
上市考题
客户依赖与增长可持续性
赴港上市为暖哇科技提供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契机,但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仍需解答资本市场关于 " 独立性 " 与 " 增长性 " 的核心考题。
客户集中度偏高是最受关注的风险点。尽管来自于第一大股东,同时也是第一大客户众安在线的收入占比已从 2022 年的 78.7% 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49.6%,但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仍高于 73.6%。
这种结构带来双重风险,一方面,众安在线的业务调整可能直接影响公司业绩,另一方面,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可能引发市场对其定价公允性与独立运营能力的质疑。更值得注意的是,众安在线同时还是暖哇科技的供应商,这种 " 双向关联 " 的关系进一步加剧了业务依赖性。
技术迭代速度是另一重考验,AI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若不能持续保持研发领先,现有优势可能快速流失。2025 年上半年,暖哇科技研发开支占比已降至 7.9%,虽仍高于传统行业,但在科技行业中并不突出。
对于市场而言,判断暖哇科技的价值需要平衡短期风险与长期潜力。短期看,客户集中度与盈利稳定性仍是待解难题;长期来看,在健康险 23.1% 的复合增长赛道上,作为头部玩家的暖哇科技,若能借助上市实现客户结构优化、研发升级与业务拓展,有望享受行业增长与份额提升的双重红利。
随着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保险科技行业将加速分化,具备数据合规能力、技术迭代能力与客户服务能力的头部企业,终将在保险 AI 科技的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暖哇科技的故事才刚刚开启。上市之后,如何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破解依赖难题,在激烈竞争中巩固技术壁垒,将决定这家 AI 保险科技巨头能否真正实现从 " 众安孵化 " 到 " 行业领袖 " 的蜕变。
------- The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