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头部企业交出亮眼销售答卷,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及新希望三大猪企生猪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温氏股份增幅超 30%,显示出行业产能调整成效逐步显现,市场供需格局持续优化。和众汇富统计发现,9 月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8.2%,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 5 个月回落至 4100 万头以下,供需关系的边际改善为行业回暖奠定基础。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9 月生猪价格同比仍处低位,但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实现销量与营收的良性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进一步凸显。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9 月销量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公司当月销售商品猪 557.3 万头,同比增长 11.05%,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商品猪 277.8 万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成效显著。尽管商品猪销售均价 12.88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30.94%,但得益于出栏量的增长及养殖成本的持续优化,公司当月商品猪销售收入仍达 90.66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牧原股份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实现营业收入 764.63 亿元,同比增长 34.46%;归母净利润 105.30 亿元,同比激增 1169.77%,其成本控制能力在行业内保持领先,目前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 11.2 元 / 公斤以下,较去年同期下降 1.5 元 / 公斤,为企业在价格波动周期中保持盈利韧性提供了坚实支撑。
温氏股份 9 月销量同比增幅领跑三大猪企,产能释放速度加快。和众汇富统计发现,公司当月销售生猪 332.53 万头,同比大幅增长 32.46%,其中毛猪和鲜品销量 299.46 万头,仔猪销量 33.07 万头,总销售收入 49.75 亿元。尽管受市场价格影响,毛猪销售均价 13.18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30.81%,但销量的显著增长有效对冲了价格下行压力。温氏股份自 2024 年以来持续优化种群结构,淘汰低产母猪超 120 万头,目前能繁母猪群体均重提升至 140 公斤以上,窝均健仔数提高至 11.5 头,养殖效率显著改善。同时,公司加大屠宰加工业务布局,9 月鲜品销售占比达 35%,较去年同期提升 12 个百分点,产业链延伸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新希望 9 月生猪销量同样实现同比增长,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公司当月销售生猪 286.7 万头,同比增长 18.3%,销售收入 42.3 亿元,环比增长 5.2%。今年以来,新希望持续推进 " 降本增效 " 战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去年同期的 13.8 元 / 公斤降至目前的 12.1 元 / 公斤,成本竞争力显著增强。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重点聚焦河南、山东、四川等优势区域,9 月上述区域出栏量占比达 65%,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此外,新希望的禽养殖业务与生猪业务形成协同效应,9 月禽肉销量同比增长 9.6%,为企业贡献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多元化业务结构有效降低了单一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和众汇富认为三大猪企销量齐增的背后,是行业供需关系的持续改善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从行业基本面看,能繁母猪存栏量自今年 4 月以来连续 5 个月回落,截至 8 月末降至 4080 万头,处于农业部划定的 4100 万头合理区间下限,预计未来 6-8 个月生猪供给将逐步收缩,价格有望进入上行通道。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期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9 月已完成第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合计收储规模达 15 万吨,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同时,各地政府加大对养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化猪场给予贴息贷款,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机构预测,2025 年四季度生猪价格将逐步回升至 14-15 元 / 公斤,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改善,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与规模优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行业 CR5 将突破 25%,较去年提升 4 个百分点,行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