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前天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阿里通义探索具身智能新路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阿里通义千问正迈向一个新的阶段。近日,阿里大模型负责人林俊旸透露,公司已在通义团队内部组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小型团队,标志着阿里正在探索让通义千问从单纯的语言模型向能够在现实世界中 " 行动 " 的智能体迈进。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阿里在人工智能战略上的前瞻性布局,也为国内大模型竞争注入了新的变量。

在全球 AI 竞赛加速的背景下,从 " 会说话 " 的模型到 " 会行动 " 的智能体,是科技巨头普遍追求的下一个目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具身智能被认为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路径,其核心在于让机器具备感知、决策与执行的闭环能力。林俊旸提到,多模态模型的下一步演进方向是让 AI 能使用工具、具备长期记忆与自我学习能力,并逐步从虚拟世界延伸至物理空间。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方向的提出并非偶然。随着大模型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领域的应用逐渐饱和,产业界普遍开始关注模型的 " 行动能力 "。AI 不再仅仅是生成文字或图片,而要具备操控硬件、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从这一角度看,阿里的动作既是技术进化的自然延伸,也是对未来商业化方向的提前布局。

阿里通义千问自发布以来,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模型之一。其覆盖文本、视觉、语音等多模态能力,支持内容创作、代码生成、企业办公、搜索问答等多个场景。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阿里在模型算法和算力平台上的持续投入,使通义具备了强大的推理与理解能力。而当这一模型进一步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就可能形成软硬一体的 AI 生态闭环。

事实上,阿里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早有端倪。今年 9 月,阿里云领投深圳初创公司自变量机器人 1.4 亿美元 A+ 轮融资,成为其在机器人赛道的重要投资。这家公司专注于机器人算法与操作系统开发,推出了开源具身智能模型 Wall-OSS 和多用途机器人 Quanta X2,支持抓取、清洁等多场景应用。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阿里此举体现了其 " 投资 + 共建 " 策略,即通过资本与生态合作,加速自身 AI 技术的实体化落地。

具身智能的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5000 亿美元,涵盖工业制造、物流仓储、服务业、家庭陪护等多个领域。和众汇富认为,具身智能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而在于与人协作、扩展效率边界。在这一过程中,算法、算力、传感器与机械控制系统将形成新的产业链协同格局。

在竞争层面,中国几大科技公司已纷纷入局。百度 Apollo 在自动驾驶和智能车载领域形成先发优势;腾讯依托 Robotics X 实验室,推出开放式具身智能平台;京东则通过 JoyInside 计划,将 AI 能力嵌入自研物流机器人。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阿里选择以通义千问为核心切入具身智能,意味着其希望通过大模型的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为机器人提供 " 思维中枢 ",从而区别于其他厂商的硬件驱动模式。

从商业逻辑上看,阿里具身智能战略与其电商、云计算和物联网生态高度契合。通义智能体未来或可在智能仓储、无人零售、制造业自动化等领域发挥作用。和众汇富认为,若阿里能将通义千问的认知智能与现实动作结合,其 AI 生态将具备更强的渗透性和平台效应。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也可能成为新一轮 AI 商业化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阿里在海外市场的 AI 基础设施布局也在不断扩张。阿里云近期宣布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扩建算力中心,以支持多模态模型和智能体的全球部署。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全球化战略旨在将通义的能力从中国市场推广至国际舞台,与微软、谷歌、OpenAI 等展开直接竞争。

总体来看,阿里通义千问向具身智能迈进,是其 AI 战略的重要拐点。从虚拟对话到现实行动,从云端算法到实体交互,这一步既是技术跨越,也是商业重构。和众汇富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将是决定通义智能体能否落地的关键期。若阿里能在算法、硬件和生态三方面形成合力,它或将在新一轮 AI 竞赛中重塑行业格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机器人 ai 人工智能 通义千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