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温颖颖
宗馥莉辞职了。
10 月 10 日晚,娃哈哈集团确认,宗馥莉已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职务,相关程序已获股东会和董事会通过。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宗馥莉目前仍是娃哈哈集团第二大股东。
明面上看,宗馥莉辞职的原因,是无法应付娃哈哈的复杂局面,而决定退出、专心经营自己的品牌 " 娃小宗 "。
从重用 " 宏胜系 " 班底惹争议、娃哈哈商标与股权的归属关系疑云,再到家族内斗、启用新品牌 " 娃小宗 " 引发经销商不满,宗馥莉正式出任娃哈哈董事长的 1 年 14 天里,麻烦一桩接一桩。
10 月 11 日," 娃小宗 " 微博账号完成平台认证,认证主体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
同一时间里,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似乎暗示了更深层且微妙的原因:
" 宗馥莉最大的问题是,接班娃哈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大规模,如何赚钱,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现状。"" 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只是和许许多多员工和消费者共同创建的品牌。" 内容中,他引用了 " 刚易折 " 的古语。
而长远来看,这场长达数月的娃哈哈风波,仍未到结束的时候。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复杂的局面
过去这一年多里,宗馥莉多次尝试对娃哈哈进行改革与调整,也牵扯出了许多麻烦事。
首先是围绕 "宏胜系" 的争议。
自 2024 年 2 月宗庆后离世以来,宗馥莉便着手将 " 娃哈哈系 " 的部分资产与业务逐步转移至 " 宏胜系 " 旗下,并大规模更换管理层,将关键岗位悉数替换为宏胜系人马。
在娃哈哈集团,宗馥莉持股比例为 29.4%,只是第二大股东;在宏胜饮料集团,宗馥莉通过恒枫贸易 100% 持股、拥有掌控权。同时," 宏胜系 " 在股权上与娃哈哈集团没有关联。
这种做法虽能强化个人掌控力,却激起了内部势力的不满。
2024 年 7 月,网上传出了一份匿名举报信,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8 月,宗馥莉正式接手宗庆后所持股份,并对高层人员进行大幅调整;9 月,大量娃哈哈员工起诉集团,指控宗馥莉将集团资源转移至个人资产中。
尽管风波不断,宗馥莉仍坚持推进。通过股权穿透可以发现,近期多家原属娃哈哈的子公司发生股权变更,其背后都能看到 " 影子夫人 " 杜建英的身影。杜建英在相近时间里被曝与宗庆后有三个海外子女。
由此,又牵扯出了" 家族内部股权争夺风波 "。
2025 年 7 月,宗馥莉被 " 同父异母三弟妹 " 在香港和杭州的法院起诉,要求分得 21 亿美元信托权。随后,宗馥莉方面提出五项上诉理由。目前的消息是,香港高院驳回了她的上诉,维持此前的 " 冻结建浩公司在汇丰银行账户中的 18 亿美元资产 " 保全裁定,并要求宗馥莉披露相关账户信息,直至杭州诉讼结束。
再来是,新品牌 " 娃小宗 " 的出现,进一步激化与经销商的矛盾。
宗馥莉合计持股 62.47% 的娃哈哈食品公司,表面上 " 娃哈哈 " 系列商标的所有权,实际上仍存在争议。
1996 年,娃哈哈集团、法国达能合资成立娃哈哈食品时,双方签署了 " 将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至娃哈哈食品 " 的协议,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没有通过此次转让。
于是,娃哈哈集团和法国达能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签署了一份 " 授权娃哈哈食品使用商标 " 的合同。到 2007 年,杭州仲裁委裁定,娃哈哈集团与娃哈哈食品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已经终止。
简言之,娃哈哈的商标并未完成转让,娃哈哈食品却作为实际权利人,长期使用并授权关联方使用商标。
2025 年 1 月,宗馥莉试图将 387 件娃哈哈商标,从娃哈哈集团转移至娃哈哈食品,后在舆论压力下,转让事宜被叫停。基于 " 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独启用 " 的集团规定,宗馥莉或是出于无奈,也或是想给其他股东施压,决定启用新品牌 " 娃小宗 "。
宗馥莉此举,因被外界理解为 " 要雪藏娃哈哈商标 ",而随即遭到大量经销商反对。加之,娃哈哈在此前大量清退年销售额低于 300 万元的经销商,并将部分地区的年度销售指标提高 50%-200%,已然让部分经销商心怀不满。
多重负面情绪之下,已有经销商表明了态度:如果宗馥莉要与娃哈哈 " 一刀切 ",全卖 " 娃小宗 " 他们不会再签协议。一位与娃哈哈合作长达 20 年的经销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推断:"99% 的娃哈哈经销商不会做‘娃小宗’。"
大股东的态度转变
更深一层的是,娃哈哈背后还站着国资。
根据企查查资料,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上城区财政局,也就是说,娃哈哈集团 46% 的股份为实打实的国有资产。
只不过,在宗庆后时代,娃哈哈的强人文化与家族治理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体系,国资方则不插手经营、不参与管理,更像一位 " 隐形投资人 ",对外声称是 "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对内则放手让宗庆后 " 一人定乾坤 "。
即便多年来国资大股东一直未获得公平的分红权益——《经济参考报》曾报道,截至 2022 年底,境内 " 娃哈哈系 "(包括体外公司)总资产为 370.47 亿元,净利润为 47.67 亿元;而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资产总额仅为 58.07 亿元,净利润只有 1871.28 万元。也就是说,这个体外公司的规模要比国资所在的娃哈哈集团大得多,前者利润是后者的 254 倍,由此推算,国资大股东能获得分红相当有限。
但国资大股东仍与娃哈哈长期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合作关系,映射出,其没有那么看重分红。
宗庆后去世后,国资大股东却一反常态,不再保持沉默。在过去一年里接连表态,且态度各不相同。
2024 年 7 月,宗馥莉因娃哈哈的经营合理性受到质疑而提出离职时,国资大股东的回应是 " 对宗馥莉辞职并不知情,领导正在核实中 "。随后,宗馥莉卷土重来,继续履行集团相关管理职责。
很快,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再向媒体表示,已就宗庆后遗产相关纷争 " 成立专班,介入处理 "。
这意味着,国资大股东所看重和担心的问题,如今才真正出现——
宗馥莉为了将娃哈哈核心资产装入 " 宏胜系 " 不惜关停 18 家工厂,引发 " 代工门 " 事件;宗馥莉的 " 同父异母三弟妹 " 如果胜诉,或会进一步稀释宗馥莉手中的 29.4% 的股权,让娃哈哈股权更加碎片化;宗馥莉宣布启用 " 娃小宗 ",不仅会让她的经营压力陡增,还可能让娃哈哈沦为 " 空壳 "。
以上种种,均在让这场宗家纷争的性质发生转变,不再只是家族内部的权力博弈,而是一步步演化为牵涉公共利益、企业治理的风暴核心。
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失控的股权结构都是治理的大忌;对以稳定为最高优先级的国资来说,更是一种不能接受的局面。较早之前,便有业内人士判断,在这种背景下,不排除国资大股东会强化自身话语权,甚至推动治理结构重塑。
时间来到当下,宗馥莉第二次提出辞职,离职程序在一片沉默中走完了。
或许,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尚未结束
这场风波仍未结束,还有问题未被解决。
首先是职工持股会的股权归属问题。
娃哈哈的职工持股会拥有 24.6% 股权,是在国资和宗庆后之后,集团的第三大股东。
2018 年,宗庆后曾主导一项股权 " 回购 " 方案,将员工持股转为干股,换句话说,员工不再持有股份,但仍能获得分红。此回购行为在宗庆后去世前,都没有人提出异议。
据《财经》早前的报道,职工持股会成员其实只有宗馥莉一人。理论上,宗馥莉拥有持股会 24.6% 股份的话语权,再加上继承的 29.4% 股份,她是能够完全掌控娃哈哈的。
事态却在宗庆后去世后发生了变化,部分退休和离职员工对 2018 年签署的回购协议提出异议,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推翻当年协议,导致这部分股权尚未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如此大比例的股权,未来会落到谁的手里,又会引发怎么样的争夺风波,都是将成为不可忽略的变量。
再来是"宏胜系" 的未来发展问题。
尽管宗馥莉启用 " 娃小宗 ",展现出另立门户的想法,只是从经销商的抗拒态度、宏观市场表现来看,这都将是一条艰难的路。娃哈哈的数百亿营收版图,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成果,几乎不可复制。更何况,娃哈哈多年积累的国民认知,未必会成为 " 娃小宗 " 的助力,反而可能成为消费者接受新品牌的最大阻力。
运营 " 娃小宗 " 的 " 宏胜系 " 的高业绩,亦是主要依托娃哈哈集团实现的。
《经济参考报》曾援引娃哈哈集团高管的表述指出,截至宗庆后去世前,宏胜集团已承接娃哈哈 1/3 的产品生产,大部分是高利润率产品线," 宏胜享受了不少娃哈哈集团给予的优待,比如产量有限的时候,娃哈哈集团会优先保障宏胜的工厂生产,娃哈哈的管理、研发、销售资源也优先让宏胜使用。"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娃哈哈作出切割后," 宏胜系 " 的走向并不明朗。
目前有利于宗馥莉的是," 宏胜系 " 的工厂、物流、原料公司几乎涵盖了娃哈哈产品的所有关键生产环节,换言之,是掌握了娃哈哈的核心资料。
未来,"宏胜系" 是否会以娃哈哈代工企业的身份,继续与娃哈哈产生交集?一切都令人期待。
不过,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
虎嗅《宗馥莉,放下了》
盐财经《宗馥莉,危险》
金角财经《宗馥莉,正在经历最难的一局》
金角财经《娃哈哈大股东,不忍了》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 袁明武 责编 :角爷
版式 :伊妍
商务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