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0 月 9 日消息,中国公司 Rokid 乐奇(杭州灵伴科技)旗下的 Rokid 乐奇眼镜在海外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上创下了超过361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575 万元)的众筹金额,并且这一数字仍在攀升,目前已经打破了 AI/AR 眼镜品类在该平台的历史记录。与此同时,Rokid 乐奇宣布其国际事业部正式落户上海,将其视为链接全球市场的新起点。
这两则消息,单独看或许只是单一公司的里程碑,但若将其置于全球 AI 眼镜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则传递出了更深远的信号:
在被誉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入口的智能眼镜赛道上,以 Rokid 乐奇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正凭借扎实的产品力与快速迭代能力,从过去的旗鼓相当,转变为对行业巨头 Meta 的全面超越。这标志着中美在该前沿领域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10 月 11 日,Rokid 乐奇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访客——被誉为 " 科技预言帝 " 的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其中国行程中,还专门拜访了这家中国 AR 公司。
Rokid 乐奇 创始人 &CEO Misa(左)和 Kevin Kelly(右)
凯文凯利作为硅谷最有名的科技预言家,曾有个著名的预言:"2049 年,智能手机将被智能眼镜终结 "。他的到访,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全球顶级的科技趋势观察者,专程到访中国科技公司,这表明了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在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竞赛中,中国力量已不再是竞争者,而是必须被正视的、极具活力的创造者与引领者。
凯文凯利的这次拜访,也为 " 中国科技逆袭 " 提供了一个极具分量的证明。
从并跑到领先:Rokid 乐奇的差异化破局之路
在智能眼镜的发展历程中,Meta 凭借其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资源,较早地推动了相关产品的普及。2021 年,Meta 与雷朋合作推出了 Ray-Ban Stories,探索了穿戴设备的社交与娱乐潜能。
不过,这款产品更像是一款植入了摄像头和音频功能的时尚太阳镜,其核心是社交分享,而非智能交互。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 2023 年 9 月,Meta 发布了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它在继承前代时尚外形的基础上,大幅强化了内置的 Meta AI 助手功能,使其能够通过语音进行更为复杂的交互。
Ray-Ban Meta
尽管 Ray-Ban Meta 依然不带显示功能,但其 "AI 助手 + 潮流外观 " 的组合拳,配合 299 美元的亲民价格和雷朋的品牌号召力,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销量突破 200 万台,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参考方向。
几乎在同一时期,Rokid 乐奇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当行业聚焦于 AI 语音交互时,Rokid 乐奇将重心放在了 "AI" 与 "AR 显示 " 的深度融合上。
2024 年 11 月,Rokid 乐奇眼镜正式发布,其最大的特点便是配备了双目 AR 显示系统,将翻译、提词、导航、信息提示等功能的视觉化呈现作为核心体验,重量控制在 49 克。这意味着,Rokid 乐奇从一开始就在构想一个超越 " 能说话的眼镜 " 的未来——一个能够将数字信息无缝叠加到现实世界的视觉化助手。
Rokid 乐奇眼镜
而真正的竞争可以说是从 2025 年开始的。2025 年 6 月,Rokid 乐奇眼镜进行了小批量发售,不仅更新了外观 ID,更增加了创新的 " 慧眼 " 功能,可通过摄像头实时 AI 识物,展现出其在服务视障群体等特殊场景探索上的前瞻性。至 2025 年 9 月,乐奇眼镜大货正式发售,价格定为 3299 元人民币,并且仍在持续根据早期用户的反馈优化体验。
反观 Meta 的反应,则显得有些仓促。同样在 2025 年 9 月,Meta 发布了其首款带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Ray-Ban Display。这款产品采用了单眼彩色显示方案,并创新性地搭配了神经腕带进行操控,但重量达到了 69 克,定价也高达 799 美元。
Ray-Ban Display
时间线在此交汇,对比尤为鲜明。当 Meta 刚刚迈出 " 带屏 " 的第一步时,Rokid 乐奇已经完成了带双目显示的眼镜从发布、功能迭代到成熟量产的完整周期。这意味着,在"AI+AR"融合的这一关键产品形态上,Rokid 乐奇在极短的周期内,从产品成熟度上实现了从 " 并肩 " 到 " 超越 ",中美智能眼镜的竞争格局,由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核心产品对比:Rokid 乐奇眼镜与
Meta Ray-Ban Display 谁更占优势?
抛开所有的背景不谈,智能眼镜这一领域的格局划分,归根究底还是要看产品的直接优势。将 Rokid 乐奇眼镜与 Meta 最新的产品 Meta Ray-Ban Display 放在一起,便能清晰地看出两者在战略取舍和技术路径上的差异。
从显示技术来看,Rokid 乐奇眼镜采用双目显示,视野范围达 25 度,分辨率比同类产品提升 40%,并支持根据光线自动调节亮度。其双目显示模组基于衍射光波导技术,能为双眼提供一致的视觉信息,沉浸感更强,也更符合人类视觉习惯,适合长时间的信息阅读和 AR 应用。
而 Meta 的 Ray-Ban Display 采用的是单眼显示,信息主要呈现在右眼,在显示效率和沉浸感上稍逊一筹。
在佩戴体验上,Rokid 乐奇将重量控制在 49 克,并且支持配镜,极大提升了日常佩戴的舒适度和普适性。而 Meta Ray-Ban Display 为集成显示和电池等模块,使眼镜的重量增至了 69 克,对于需要长时间佩戴的用户而言,这是一个显著的差异。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交互与功能集成,这是 Rokid 乐奇优势最为明显的领域。Rokid 乐奇眼镜将 AI 能力深度整合进了各类日常场景,其翻译功能可实现近乎实时的双语对话转写和播报;提词器功能的智能跟随能力为内容创作者和演讲者提供了莫大便利——
今年 2 月,Rokid 乐奇眼镜亮相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款产品首次作为智能提词器应用于公开演讲场景,通过内置提词功能实现 " 脱稿 " 演讲,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大量关注。
Rokid 乐奇眼镜翻译功能
此外,Rokid 乐奇眼镜还支持 AR 导航指引直接叠加于现实路面、高质量的摄影摄像及会议纪要生成、AI 识图问答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全面、即开即用的个人助理。
Rokid 乐奇眼镜 AI 识物看花
而 Meta 的 Ray-Ban Display 的交互核心仍主要通过语音与 Meta AI 对话,高级则操控依赖神经腕带,虽然新颖,但也增加了用户的携带成本和学习门槛。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 Meta Connect 大会展示环节,Meta Ray-Ban Display 还翻车了两次,虽然官方将其归结为 wifi 的问题,但也不难看出,这款产品的功能使用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除了硬性参数和功能以外,在战略上,也能清晰地看出两家公司的不同。
Meta 显然奉行的是" 潮流驱动 "的策略。其核心优势在于品牌营销与生态合作,通过与雷朋、Oakley 等顶级时尚和运动品牌联名,Meta 快速地将智能眼镜打入了潮流人群,通过不断推出新 ID 和联名款来维持品牌热度和时尚溢价。
Meta Oakley 联名款
这种策略使其产品在 " 看起来像一副正常眼镜 " 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并成功打开了市场。但代价是,在产品形态和技术整合上可能会受限于合作方的工艺与成本考量。
Rokid 乐奇则选择了" 产品驱动 "策略,让产品更专注于打磨核心技术和用户体验。一个典型的体现是,其团队将大量精力投入在系统的持续更新和功能的深度优化上。这种对产品功能 " 死磕 " 的精神,为其赢得了早期技术爱好者和重度用户的口碑。
当然,Rokid 乐奇在产品定义初期,也同样考虑到了潮流属性的重要性,其与眼镜品牌 Bolon的战略合作,昭示了该属性在其最初的设计和规划范畴中已有体现。
两家公司的区别在于,Meta 更看中其产品作为穿搭配饰的作用,而 Rokid 乐奇则从国内庞大的光学眼镜市场出发,将产品外观设计为可以全天候佩戴的常规眼镜。同时考虑到了近视、远视人群的配镜需求,支持额外配镜,以适配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为何 Rokid 乐奇能实现 " 弯道超车 "?
Rokid 乐奇能够在短时间内与 Meta 这样的巨头掰手腕,实现" 弯道超车 ",原因来自于其自身积累与中国独特的科技生态。
首先,是长达十年的技术深耕。Rokid 乐奇并非智能眼镜领域的 " 速成玩家 ",其在 AR 领域已默默耕耘超过十年,在光学显示、SLAM 空间定位、人机交互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Rokid 乐奇在 AR 眼镜上所展现的技术能力,是其长期研发投入的自然结果,而非短期跟风。
其次,是中国完善的大模型生态红利。AI 智能眼镜的灵魂在于其背后的 AI 能力。Rokid 乐奇眼镜一个独特的优势在于,它并未绑定单一 AI 模型,而是可以允许用户在国内通义千问、DeepSeek、豆包等多个顶尖大模型之间根据需求自由选择。这种全面接入 AI 大模型的策略,得益于中国国内激烈竞争下形成的完善大模型基础设施,让硬件公司可以像接入公共服务一样,快速集成最先进的 AI 能力,并规避了单一模型可能带来的能力瓶颈或风险。
当然,强大的供应链与研发效率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内完善的消费电子制造产业链,为 Rokid 乐奇提供了从设计快速打样、生产到成本控制的全面优势。这使得 Rokid 乐奇能够快速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稳定、可靠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消费级产品。
现在,Rokid 乐奇用一年时间走完了从发布到成熟量产的全过程,而 Meta 则被迫将原计划更晚发布的产品提前上市以应对竞争,导致了产品形态和功能上的妥协。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Rokid 乐奇的崛起并非孤例。从无人机、短视频应用到新能源车等领域发散来看,中国科技企业出海都具有一种相似的路径:凭借扎实的工程技术、快速迭代的产品能力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控制,在一个新兴高增长赛道中,从垂直领域突破,逐步赢得全球市场的认可。AI 智能眼镜,正有望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又一张 " 新名片 "。
小结:格局已变,竞争步入深水区
经此一役,AI 智能眼镜赛道的竞争基础已经改变。单纯的 AI 语音助手或时尚联名,已不足以定义顶级产品。市场开始期待融合了显示、交互、AI 和时尚的完整解决方案。
短期来看,Rokid 乐奇将凭借其产品力优势,借助 Kickstarter 带来的全球声量和上海国际部的运营,持续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特别是在对科技更敏感的用户群体中建立口碑。而 Meta 则会继续利用其品牌、渠道和社交生态优势,巩固其在潮流人群和市场的基本盘,并势必加速其硬件研发进程,以尽快弥补在产品形态上的差距。
长期而言,竞争将步入深水区。未来的较量将不再是简单的硬件参数比拼,而是升级为硬件、内容生态、AI 辅助、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的全方位竞争。
对 Rokid 乐奇而言,接下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产品继续向全球化推进,拓展更丰富的产品线以覆盖不同审美和场景的用户。
当前,这场关于未来交互终端的竞赛才刚刚进入中场阶段,最终的赢家尚难预料。可以确定的是,全球智能眼镜的格局正在重塑,而以 Rokid 乐奇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正在向全球证明自己的实力。
文 / 清月泠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
爆料投稿|
媒体合作|
往期精彩推荐
VR / AR 星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