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宗馥莉手撕一切想要手撕的对象。
文 | 佘宗明
如果能重来,宗馥莉最该读的,也许是康有溥百余年前写的那篇《致易一书》。
康有溥,字广仁,康有为之弟,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 年 6 月,戊戌变法开启,3 个多月时间里,184 项变法诏令密集颁布。
在此期间,康有溥写信给友人何树龄(字易一),忧心地表示:「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
事实正如其所料,当年 9 月,变法失败,康有为外逃。
身为满清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英国人)彼时就感慨: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回顾娃哈哈的「宗馥莉时代」,宗馥莉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所谓改革。
改革意味着要开罪于人。截至目前,宗馥莉直接或变相开罪的对象包括:娃哈哈老员工,经销商,友商(如农夫山泉),娃哈哈初代代言人王力宏,宗氏宗亲,同父异母的弟妹,国资委,杭州法院,宗庆后……
如果说宗庆后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那宗馥莉就是手撕一切想要手撕的对象。
由此可见,宗庆后确实是「厚」,厚于交人之道;宗馥莉果真是「厉」,厉于革新之法。
但由娃哈哈在从宗庆后手上的兴盛和在宗馥莉治下的动荡,不难看出,现实更认宗庆后从本土摸爬滚打练出来的生存智慧,而不是宗馥莉在美式精英教育熏陶下的治企手段。
所以宗馥莉当下的处境只能是退退退:2024 年 7 月,她的逼宫式辞职,是以退为进;而今,她再度辞职,大概率是想进也进不了故而不得不退——心腹严学峰之前曾被立案调查,娃哈哈集团现已任命新总经理,信息量都不小。
现在说宗馥莉「迎来大败局」为时尚早,毕竟决绝出走的她还有宏胜系;但说宗馥莉「仍在危险中」却不为过,她的很多做法未必就经得起显微镜下的审视。
宗馥莉不想做第二个宗庆后,只想做第一个宗馥莉,但相形见绌的段位,已经锚定了她做第一个宗馥莉的代价。
01
不知宗馥莉者,谓其「爽」:都是接班人,大家都是节后接着上班的人,她却是真 · 继承人。
知宗馥莉者,谓其「难」:她接手的,固然不是烂摊子一个,却也是乱麻一团。
这团乱麻里,织着三根危机引线:
一是品牌传承危机。
娃哈哈该不该归「宗」,在「杭州上城区国资委 - 宗庆后家族 - 职工持股会」组成的复杂股权架构中并无定论。
二是家庭内讧危机。
眼下宗不庆后(宗庆后很难庆贺身后事),娃不哈哈(宗馥莉跟几个弟妹都没法笑哈哈),因为遗产诉讼已经打响。
三是企业生存危机。
东方茶叶把无糖茶带火了,娃哈哈错失先机;元气森林把气泡水带火了,娃哈哈后知后觉;在拼装水市场,娃哈哈也被农夫山泉碾压。
可以说,娃哈哈到现在靠的,还是宗庆后时期打造的几大爆品(娃哈哈纯净水、AD 钙奶、营养快线、爽歪歪、冰红茶等)支撑。宗馥莉的确整出了很多新玩法,如推泡泡玛特联名款 PH9.0 苏打水、营养快线彩妆盘等,但正如宗庆后所说,她的营销「看着很热闹,但没有体现在销量上」。
何以解困?
宗馥莉给出的答案是:快刀斩乱麻。
品牌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上?
她以娃哈哈董事长名义,要求将娃哈哈所有商标全部无偿转移到自己控股的宏胜系旗下,被国资叫停后,又试图以 1 亿元收购价值数百上千亿的品牌资产。
▲虎嗅文章曾讲到,在娃哈哈系企业中,宗馥莉持股企业数量至少是娃哈哈集团的 10 倍以上,且娃哈哈集团未能控股任何一家企业。图片来源:虎嗅。
遗产被宗庆后私生子分走?
她主动点燃「划走 100 万美元信托基金」的引信,引爆宗庆后埋下的「雷」。
企业效率下滑?
她一改父亲宗庆后不辞退老员工的「家文化」管理方式,强调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劝退或调整了许多此前身居要职的老人。
传统联销体模式滞后?
她砍掉了很多合作多年却未达到她制定的新标准的经销商。
一通操作猛如虎,这里的「虎」,该置于东北方言语境中看。
02
俗话的确说过:快刀斩乱麻。
但俗话也说过:欲速则不达。
昨天看了篇文章,说宗馥莉误以为走入了《琅琊榜》,自己是开挂的梅长苏,可现实却是《大明王朝 1566》,自己拿到的是地狱难度考题——父亲走后,群狼环伺,暗流涌动。
这话未必确切:宗馥莉不一定把自己当梅长苏,但她大概也没把自己当嘉靖。
在局面一团乱麻的情况下,她最合适的做法,也许是以时间换空间,在渐进中寻求软着陆。
一方面,将朋友搞得多多的。
另一方面,将问题逐个击破。
可宗馥莉偏不。她不要循序渐进,她要疾风骤雨。
宗庆后去世 1 年多,她快刀连着砍向国资委、公司元老、弟弟妹妹、老父亲宗庆后。
这往好了说是极具魄力,往坏了说……就不说了,因为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她想将娃哈哈商标都划归自己控股公司名下,被国资叫停。
她要取消老员工干股分红,遭遇杯葛。
她想动用宗庆后为宗馥莉弟弟妹妹设立的信托资金,被香港法院阻止。
她要剥离父亲留下的道德形象负资产,结果是,她也在削弱自己作为娃哈哈集团继任话事人的合法性基础——她能掌舵娃哈哈集团,凭恃的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她是宗庆后女儿。
改革本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同时砍向多方的所谓改革很容易制造出更多问题。
这里面有个隐性问题是,她既要又要还要再要。
她既想要娃哈哈集团控制权,又想将商标权益划入「体外公司」宏胜系。
她既想让宏胜拿走娃哈哈商标使用权,又想尽量不掏钱或少掏钱。
她既想要员工持股会的 24.6% 股权(跟她继承的 29.4% 加起来,就能实现控股),又要他们转签宏胜,还要取消他们的干股分红。
她既想捅破父亲留下的虚假人设,又想维持自己的继承人地位。
那些「赢学达人」都不敢想赢得这么彻底。
更何况,宗馥莉的这把快刀,本就正当性存疑。
宗馥莉得直面 N 个拷问,包括但不限于:
1,宏胜本就是宗庆后挟「民族大义」赶跑达能时种出的果子,这颗苦果最终是让整体营商环境受损来消化的,宗馥莉再拿它来偷娃哈哈的果子,合适吗?
2,既然按现有股权架构娃哈哈不是宗家私产,她接班真的名正言顺吗?
说到底,宗馥莉此前能掌控宏胜、掌舵娃哈哈,享受的本就是各方在娃哈哈集团产权「不清不楚」的前提下以「不清不楚」方式保持默契维持利益共同体的红利,她之后想打破「不清不楚」的局面让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清楚」起来,让身为既得利益者的自己利益既得更多,必然遭遇反噬。
别人不满的理由也许就一点:凭什么代价都是别人担,好处都被你享?
03
任何改革,若只想革别人的命扩自己的权,只想代价让别人担好处让自己享,那就是对改革的悖逆。
这是宗馥莉改革娃哈哈的核心矛盾所在:她太急着赢了,且是让自己赢。
很多人将此归结为「不成熟」,乍看起来,宗馥莉的不成熟反映在很多事情上:
比如,今年 8 月,因觉得职工持股会相关纠纷案件审理进度缓慢,宗馥莉向最高法投诉杭州上城法院。
又如,其秘书曾对媒体描述,若有政府官员说因为领导出差学习了,某事暂时办不了,宗馥莉会立刻反驳:为什么不能用 Email 或传真处理?通讯方式这么多,为什么非要领导在场才能推进?
再如,在撤掉跟娃哈哈「相亲相爱」近 20 年的王力宏代言人身份后,宗馥莉直接说「我不喜欢他,他太老了……」
▲王力宏曾在微博上祝福娃哈哈 25 周岁生日快乐。而宗庆后也曾表示,王力宏虽然身价已经涨上去了,但对娃哈哈几乎 20 年未涨广告费。
在我看来,若成熟等于要懂「领导动筷才开吃」的人情世故,那所谓的不成熟不一定是宗馥莉的道德污点。她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外界没必要拿那些潜规则去框柱她。
问题在于,宗馥莉将她的成熟用在了「心计」上。这点在解决娃哈哈产权模糊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娃哈哈产权模糊,在属性上属于国资占大头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运作上又像是家族企业,本是历史遗留问题:你说它是私企,可娃哈哈得到的体制红利远不止于普适性惠企政策支持,更包括银行融资和并购杭州罐头食品厂时的国企信用背书,包括「达娃之争」时的公家力挺;你说它是国企,宗庆后又能以「大家长」身份挣脱持股占比限制,拍板决策所有事务。
产权模糊问题,在宗庆后「上安下抚,左右逢源」的处事策略下期隐而不显,但那终究是过渡状态,这道结终归是要解开的。
解开的关键,在于合理计量「非正式产权历史贡献」,再以市场化方式去厘清模糊产权。
有人就建议,当地能创造非正式产权的合法清算路径,既承认宗家经营积累的实质贡献(可参照其历年投入资本金 × 行业平均回报率核算),又保留国资象征性股权(如 5%-10%)以规避流失问责。
这是否合理,仍需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宗馥莉想回购娃哈哈更多股权,还是宏胜想要娃哈哈品牌授权,都需要按市场价格来,而非以默认娃哈哈是家族企业为前提去定价。
可宗馥莉的做法是,在拿走了娃哈哈品牌带来的绝大多数收益,实现了「只有品牌归娃哈哈,其他的都归宏胜」的功能性剥离基础上,还意欲以 1 亿元买下甚至免费拿走娃哈哈所有商标……这,让人说什么好?
事实上,多年来,当地国资虽是大股东,却几乎未从娃哈哈集团拿分红,对宗庆后父女搞商标流转、产销剥离的「体外循环」做法也未予苛责。在产权模糊的背景下采取模糊态度,大概率是出于「保护民营经济」下的「放水养鱼」考虑。
它的大前提就是多方利益平衡。可当宗馥莉准备将「掏空」进行到底的动作打破平衡后,那只「防止国资流失」的红灯会否亮起,谁能保证呢?
04
「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缺」,宗馥莉终究是不懂「凡事过犹不及」的三昧。
她的叔叔宗泽后说她「火力四开,锋芒毕露,过刚易折」,兴许是利益冲突下的怨怼。
但身陷品牌失「宗」、元老反目、近亲成仇、弟妹争产的处境,的确表明了宗馥莉式「不计一切代价」改革背后的代价。
当你把他人当代价时,他人也会想法子让你成为代价的一部分。
更别说,她所谓的改革,更多的是箭头朝外而不朝内,是以扩大自我利益为指向——不少人说宗馥莉今日之局根子在宗庆后昔日赶走达能之举,虽是「远因远果论」,却也暗含了对宏胜系赢麻的拷问。
看上去,宗馥莉交出娃哈哈话事人权杖后,手里还有很多牌——宏胜系控制的供应链与渠道,「长公主」积累的人气,「娃小宗」延续的心智,都是她另立门户的资本。
但试着以「娃小宗」为翼的她想单飞,可脚上会不会系上一根「违规操作」的绳子,依旧未知。
从娃哈哈集团辞职,表明她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失势出局,却不等于她在责任维度已金蝉脱壳。
考虑到又是心腹曾被立案审查,又是面临员工集体诉讼,又是陷入家产纷争,她以往的诸多做法是否会被「拉清单」,恐怕都难说。
而若是要给宗馥莉困境找原因,那首要制造者就是宗馥莉自己。
她身上的斗争精神过剩,但实力又没跟上雄心。
而斗争所为的并非公共利益,也削弱了她开启战斗模式的「群众基础」。
就这点看,她是华妃以上——都爱斗天斗地,气势很盛;也是甄嬛未满——像是爽文大女主,但也只是「像」。
毕竟,现实不是爽文。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或手机号:18810070968
往期精彩回顾
《》
©
敬请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