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天津大学以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为引领,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优化调整学科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眼前这个圆环,由天津大学高性能轧辊材料与复合成形全国重点实验室徐连勇教授团队研发,是一款最新的深海焊接装备,可以应用在 3000 米深的海底油气管道维护,抵抗海水和油气中的腐蚀性物质。目前,我国已建成近 1 万公里的海底油气管道网络。但日常维护,大都依赖欧美国家的进口设备,一次基本维护就要上千万元。而天津大学联合海油工程企业研发的这款焊接设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突破的背后,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多个学院的优势汇聚在一起形成的合力。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有着超过 30 年的深海焊接技术积累,今年 3 月,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获批成立了高性能轧辊材料与复合成形全国重点实验室,整合材料、机械等 4 个学院的学科优势,与海油工程一起,开展深海油气管道国产焊接装备的联合攻关。目前,天大共有 10 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涉及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先进内燃动力等多个国家需要的前沿方向。
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的同时,学校也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学科调整。这个学期,学校就在原有工科专业的基础上,新推出了首批 25 个跨学科的微专业,今年,天津大学还将瞄准先进功能材料、低碳化工、具身智能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开设更多半年到一年不等的微专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