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 前天
vivo用长河模式,持续领跑中国手机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残酷的中国手机市场上,vivo 堪称最冷静的选手。

它不追逐风口,不参与内卷,只用一种独特的 " 长河模式 ",静水流深,最终奔涌至行业之巅。

中国手机市场,一度群雄并起。

最高峰时,200 多个品牌在牌桌上厮杀。深圳华强北的柜台,见证了无数品牌兴衰。如今,大浪淘沙,幸存者寥寥。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来自 Counterpoint、IDC 等多家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正向头部玩家高度集中!

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前五大厂商的市场份额超过 80%。

其中,华为、vivo 以 18% 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一,小米、OPPO 紧随其后,是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者。

vivo 的表现尤其出色。

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8 日,vivo(含 iQOO)以 18.4% 的市场份额,登顶 2025 年第三季度冠军。不仅如此,2025 年前三季度,vivo 也以 17.2% 的份额拿下累计第一。

高端市场上,vivo 的表现一样出色:

4000 元以上价格段,华为排名第一,vivo 以 22.14% 稳居第二。

份额固然重要,用户心智才是决定格局的终极变量。

华为的标签是技术捅破天的自研芯片、鸿蒙 OS,小米的认知是人车家全生态,vivo 则以极致体验赢得海量用户。

无论业界领先的影像、内在强悍的性能,还是持久流畅的 OriginOS …… vivo 都让用户形成了条件反射:

谈到体验最好,尤其是影像能力,自然会想到它。

这种心智锁定,比短期销量更能决定格局走向——当用户心智与品牌势能形成条件反射,手机决赛圈的地位便已然成形。

即将发布的 vivo X300 系列,则向这一市场格局投下了一块压舱石。

作为 vivo 年度旗舰,vivo X300 系列在影像、性能、系统、设计等方面,再一次刷新用户体验。

影像上,vivo 再探行业之巅。

从全新蔡司 2 亿 APO 超级长焦和索尼 LYT-828 云台级主摄,X300 Pro 实现从硬件到算法的全域升级,进一步抬高行业影像天花板。

性能上,vivo 与 MediaTek 联合定义蓝晶 × 天玑 9500 旗舰芯,为巅峰影像和流畅体验提供强劲动力。

体验上,全新 OriginOS 6 不仅延续了持久流畅的体验,还首次实现与苹果全家桶的无缝互联,将跨生态体验提升至全新高度。

这些升级没有复杂的技术噱头,却精准命中用户的三大核心诉求:拍照清晰、性能强悍、系统流畅。

它不追求炫技,却在用户最高频的痛点和场景中做到最优。

这恰恰是 vivo 能够持续引领市场的关键:在华为技术攻坚与小米生态扩张之间,vivo 抓住了最广泛用户的体验刚需。

中国科技行业从不缺短跑冠军,缺的是长跑选手。

vivo 的独特性在于,它用 30 年时间验证了一种反周期的战略逻辑:

不追逐短期热点,也不依赖价格战抢占市场,而是以用户为锚点,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大长赛道上持续深耕,最终形成累积效应的护城河。

这就好比长江一样。

长江的伟大,不在于源头的海拔高度,而在于它奔流不息,在于它汇聚百川、滋养沿途,最终奔流入海。

放在产业语境里,vivo 的竞争力同样体现在 " 长、深、透 " 三个维度。

首先是 " 长 ",也就是战略定力。

长江奔流不息,终将入海。vivo 的 " 本分 " 文化就如同坚实的河床,长期主义则是稳定的水流。

它没有急转弯,没有短期的洪水式爆发,而是稳定地在长赛道上推进。

比如,早在 2017 年,当行业还在比拼像素大小时,vivo 就与全球光学巨头蔡司达成影像合作。

到了 2019 年,当行业还在依赖 SOC 提供算力时,它开始组建团队,自研专业影像芯片,为手机影像提供专属发动机。

这些投入,在当时未必能立刻转化为销量。

但 vivo 并没有犹豫,始终坚持在长赛道上持续深耕,直至在影像能力上爆发。

X300 系列极致的影像体验,离不开 vivo 多年埋头种因,与蔡司长达七年的合作,最终打造出从 2 亿 APO 长焦到 T* 镀膜的影像体系。

自研专业影像芯片,更让 vivo 在影像赛道拥有了杀手锏:

当别人还在拼 " 调校 " 时,vivo 通过自研芯片,打破性能天花板,重新定义了影像的物理规则。

其次是 " 深 ",也就是技术的深浚。

行业有个误区:认为技术深耕就是堆料和只能自研。

vivo 的实践则不同:它的技术投入,始终围绕用户最高频且可感知的场景和痛点展开,而非实验室参数。

以 X300 的影像升级为例。

它没有一味追求大底参数,而是将技术融入具体的用户需求,聚焦普通人怎么拍好照的各种场景。

从旅拍神器到舞台神器,从自然人像到全焦段高清人像,再到夜景人像,乃至 4K 级视频拍摄……全场景制霸,让用户出手即大片。

围绕用户的核心诉求,vivo 从不轻易切换赛道,而是在同一方向上持续投入:

影像从单摄优化到全焦段覆盖,性能从芯片调校到自研到联合定义,系统从流畅优化到跨生态互联。最终打造出涵盖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蓝图影像五大技术模块的蓝科技体系。

这种战略耐心,本质上是对用户需求的敬畏。

最后是 " 透 ",也就是产业链的渗透力。

长江以敞开的臂膀,沿途灌溉了无数田野,孕育了多样生态。

vivo 同样相信开放的力量,它以深度共研,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打造软硬一体的差异化体验。

最典型的案例是蓝晶 × 天玑 9500 芯片。

过去,手机厂商采购 SOC 芯片后,只做简单的软件调教。但随着用户对体验的极致追求,这种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

vivo 从 X80 系列开始,就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他们与 MediaTek 联合调教,旨在让每一代 vivo X 系列都成为天玑芯片的最佳搭档。

最新发布的蓝晶 × 天玑 9500 芯片,更是将双方的合作从联合调教推进到联合定义的平台共创阶段。

为了打造这款芯片,双方历时三年联合定义。

vivo 从芯片立项阶段就深度参与,将用户需求直接写进了设计蓝图,开启了终端厂商赋能上游产业链的全新范式。

这种合作,让 vivo 蓝晶芯片技术栈的能力在芯片底层释放,使旗舰体验从设计源头即被重新定义。

vivo X300 系列率先突破 410 万分的跑分成绩,足以证明双方合作的意义。

然而,跑分并不是最终目的,比跑分更重要的是,vivo 联合 MediaTek,彻底重构了用户体验。

比如,通过联合研发,vivo 在天玑 9500 上定义了影像超能效 NPU,为影像算法开辟了专属硬件通道。

这使得 X300 系列拥有毫秒级的精准追焦与响应能力,彻底解决了手机在动态、暗光环境下追焦不稳、出片模糊等行业性难题,再造影像巅峰。

不仅如此,vivo 还与 Arm 共建实验室,双方围绕 Arm 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技术开展联合共研与验证,旨在打造更高效的端侧 AI 异构计算。

类似的共研逻辑,还体现在影像传感器上。

与索尼联合定义 LYT-828 云台级主摄,与三星、MediaTek 三方联合调优,打造行业最强 2 亿灭霸长焦。

这种开放协同,通过需求主导的共研,将供应链资源转化为用户体验优势。

vivo 的成功在于拒绝短跑冲刺,坚持长河深耕。

它不追短期爆点,而是通过累积效应在用户心智和体验上筑起长期壁垒。

它以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深耕用户可感知的技术、透彻的产业链协同,共同汇聚成奔流不息的动力。

这也是 vivo 能够持续领跑手机市场的重要原因。

手机巨头称雄的格局,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产业自然分工的结果。

华为向上突破卡脖子技术,小米横向扩展人车家生态,而 vivo 作为长河型企业的范本,则向下深耕用户体验。

与华为、小米不同,vivo 在最广泛的场景中夯实产业的大众根基。

其长河模式,对中国制造业有三重启示:

其一,大众市场是长期主义的最佳土壤。vivo 始终选择在最广泛的大众用户中验证技术与体验。

这种选择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看到回报,可一旦形成用户信任,就会成为最稳固的护城河。

从产业闭环看,大众根基还为行业提供了需求反哺:前沿技术需要大众市场的认可才能降低成本,走向更多用户。

其二,体验深耕是更难的壁垒。堆料、做性价比,可以依靠供应链,但体验深耕需要对用户需求的极致洞察。

比如,vivo X300 Pro 的全焦段变焦闪光灯。

它不仅覆盖 24mm-85mm 全焦段 , 还针对 50mm 人像,独创了光斑融合技术,通过智能补光,让夜景与烟花人像更闪亮、更立体。

这些细节无法用参数衡量,却需要成千上万次用户调研与迭代,这种慢功夫让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其三,中国制造的优势已从规模成本转向差异化价值。

过去,中国手机靠性价比抢占市场。如今,华为靠技术定义高端,小米靠生态覆盖场景,vivo 靠体验深耕赢得大众,他们共同证明:

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而是能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高价值产品的全球领导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vivo X300 系列不仅是一款旗舰手机的发布,同时也验证了长河模式的可行性:

在一个充满焦虑的行业,不追逐短期热点,而是以用户为原点持续深耕,最终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领跑之路。

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谁能赢的零和游戏,而是如何共同推动中国制造升级的多元探索。

华为的技术攻坚、小米的生态扩张、vivo 的体验深耕……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完整能力图谱。

这比单一企业的登顶,更能代表中国制造的真正实力。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 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点赞" 是喜欢," 在看分享 " 是真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vivo 华为 vivo x30 小米 originos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