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升机掠过海河 8.2 公里岸线,当后期团队在近 8000 分钟素材中筛选出 " 最合时宜 " 的画面……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倾力打造的大型航拍纪录片《气象万千瞰津朝》,将于 10 月 13 日至 25 日每天 18:20 在天津卫视频道与观众见面。这部历时 4 个月精心 " 打磨 " 的纪录片,以独特的天地视角全景呈现 " 十四五 " 以来天津的发展成就,用镜头语言讲述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昨天上午,本报记者采访了纪录片总导演、摄像师等主创人员,听他们讲述这部精品力作背后的创作故事。
创新拍摄模式 天地联动的视觉突破
作为天津首部采用 " 直升机 + 无人机 + 地面 " 立体化联动拍摄的纪录片,《气象万千瞰津朝》在创作理念和技术上都实现了重要突破。总导演柳桐表示:" 这不仅仅是一次直升机航拍,更是高空俯瞰全局与感受地面温度的深度结合。" 在历时 4 个月的拍摄中,12 支空中、地面摄制组共同协作,拍摄了近 8000 分钟素材。
柳桐介绍,空域与天气的 " 双重考验 " 是拍摄面临的首个难题。今年华北地区因重大活动频繁,空域限制严格,拍摄不仅要等待适宜天气,还得避开空军训练和民航客运时段。柳桐坦言:" 基本是看天吃饭,很多设计好的航线只能一次次调整。"
第二个难题是如何突破常规航拍视角。创作初期,团队就明确要求镜头不能与常规报道雷同。为此,航拍摄影师在高空反复找角度,努力呈现市民从未见过的高空视角。
第三个难题体现在后期转场的创新上。纪录片打破传统转场方式,在设计中暗藏惊喜。
高空捕获城市之美
在震撼人心的画面背后,是航拍团队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坚守。
" 凌晨三点起床,四点抵达拍摄地点,五点准时升空。这就是我们拍摄期间的日常状态。" 摄像统筹、航拍摄影师陈欣告诉记者,这支近 60 人的摄像团队堪称纪录片的 " 眼睛 ",他们既要在高空捕捉城市的壮阔景象,也要在危险边缘寻找最佳镜头。
黄崖关长城的日出拍摄,成为团队记忆中 " 遗憾 " 的经历。那天凌晨四点,摄影师顶着八级大风赶到长城脚下。" 虽然已经完整记录了日出过程,但我们还想捕捉太阳从城墙后跃起的那个瞬间。" 陈欣介绍,就在这时无人机电池突然发出警报,由于阵风强劲,逆风飞行的无人机最终坠入深谷。" 那些画面实在太精彩了,我们迫切想要找回存储卡,立即联系了蓝天救援队,可惜沟深林密,最终没能找回设备。" 但遗憾并未让团队退缩,第二天,他们带着新的无人机再次来到黄崖关," 虽然不及第一次的惊艳,但我们不愿错过这里的风景。"
为每一个场景注入艺术感
" 一把遮阳伞的摆放角度、一杯饮品的颜色搭配,都可能决定高空镜头的最终效果。" 导演组成员、编导李佳告诉记者。在这部纪录片中,地面团队扮演着 " 隐形设计师 " 的角色,他们用绣花般的精细功夫,为每个场景注入艺术感染力与生活气息。
中式庭院樘院的拍摄就藏着地面团队的巧思。由于建筑低矮,从高空拍摄容易显得单调,李佳和团队提前两次 " 踩点 ",最终决定用 " 遮阳伞造景 "。拍摄当天下午一点,队员们顶着高温,和店员一起调整二十多把遮阳伞的位置," 不能摆得太整齐像‘井字格’,也不能太乱没章法,反复挪了十几遍,才调出有错落感的布局。" 李佳说。不仅如此,他们还特意选在周末下午拍摄,这个时段游客最多,孩子们在庭院里奔跑,画面满是生活气息。" 直升机飞过时,游客们好奇地抬头拍照,我们一开始担心影响镜头,后来发现这些‘意外互动’,反而让画面更生动。"
近 8000 分钟素材里
挑出 " 最合适 " 的镜头
"5 块硬盘、10TB 容量、近 8000 分钟的素材,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资料整理。" 后期统筹、剪辑程堃伟表示,后期团队要从海量镜头中选出最合适的画面,还要运用技术创新将零散场景串联成动人故事。
程堃伟告诉记者,素材筛选的核心原则不仅要 " 选择最美的 ",还要 " 寻找最合适的 "。因成片时长限制,还有很多精彩镜头没能呈现在最终的纪录片中," 但这些素材我们都好好存着。"
AI 技术的运用,也是这部纪录片后期制作的一大亮点。程堃伟解释:" 比如天开园室内转室外的镜头,因窗户密封无法实拍,我们最终利用 AI 技术做到场景的巧妙过渡;黄崖关与鼓楼的场景切换,要是用叠画转场,就显得太普通,我们就用 AI 设计‘虚拟门’,让镜头穿过‘门’从长城切换到鼓楼,既自然又有新意。"
用文字 " 激活 " 天津温度
" 从每一集的选题定位、结构搭建到采访数据整合梳理,都由前期编导精心策划、反复打磨,他们为整个叙事筑牢了‘地基’。" 总撰稿许琦表示,前期团队的筹备工作,如同为 " 叙事大厦 " 一砖一瓦筑基,是后续创作的坚实基础。
作为总撰稿,许琦将自己的工作定义为 " 接力式的二度创作 "。" 我的核心任务,是用更具画面感、感染力与诗意的语言,去‘激活’城市的温度,让观众走进一个会呼吸、有细节、有情感的天津故事,让这座城市不仅能被解读,更能被真切感知。" 这部纪录片以 12 集内容、12 种维度全景呈现天津,从历史肌理到现代产业,从科技创新到人文温度,每一集都承载着城市的发展脉动。许琦介绍:"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片子回应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真正看见一座城市?又如何感受它的记忆、它的温度、它的梦想?"
这部凝聚创作团队心血的作品,将通过独特的天地视角,带领观众领略天津的城市变迁,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脉动。
记者 信华
图片由《气象万千瞰津朝》摄制组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