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麦山车道 Author 韩志玉
作者 | 韩志玉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近期,汽车界的热点并非聚焦于新政策、新车上市或突发事件,而是围绕中国汽车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原理事长付于武先生,以及他的新作《我心深处是汽车:付于武八十自述》。
连日来,我的社交圈中频繁出现付老自述的精彩片段。我的朋友、清华大学赵福全教授更撰写了长篇读后感《忘我无私,只为汽车;品德高尚,业界楷模》。
确认该书正式出版后,我立即购书,连夜捧读。我如此急切,是因为我所了解的付老,是汽车海归的知心友人,是推动自主创新的实干家,更是 "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 ——正如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谈付于武回忆录所言。
这本书,与其视为一位行业前辈的个人回忆,不如看作一代中国汽车工业奋斗者的集体缩影。付老以深情的笔触,透过自身经历、他人故事与众多行业事件,勾勒出一幅由中国汽车人凭借热血、智慧与担当共同绘就的壮丽画卷。
付老的人生是丰厚的。" 在二十多岁的黄金时期,我从大学毕业,将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献给了技术研发事业。四十多岁,踏入政府机关,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步入五十岁,正值人生的巅峰时期,有精力也有经验,加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继续为专业领域贡献力量 " ——付老如此总结道。
付老的人生亦是曲折的。出身于殷实的实业家庭,却幼年丧父;少年时家境由富足转为艰难;热爱文学,却与文科殿堂失之交臂;大学期间,又遭遇学校从北京迁至汉中;工作中又面临一次次艰难创业……
付老的人生更是精彩的!他的职业生涯横跨企业、政府与行业组织。
他三十多岁即担任哈尔滨汽车齿轮厂总工程师,后历任哈尔滨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荣获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终身成就奖与世界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FISITA)杰出贡献奖在内的众多荣誉。
然而,最为可贵的是,付老亲历了中国机械制造的艰难岁月,见证了中国汽车由小到大的巨变,以及中国汽车人才从稀缺到世界一流的进程。他也因此赢得了中国乃至全球汽车界的广泛尊敬与同行的由衷爱戴。
每位读者或许从此书中获得不同的感悟,而对我而言,最深切的触动在于 " 走向世界 " 与 " 汽车人才 " 这两大主题。
付老在书中以大量篇幅记述了中国汽车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引进西方技术、赴外学习交流、最终登上国际舞台并成为主角的亲身经历,包括从 1984 年率团访美洽谈引进机械加工设备,到 2000 年参加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年会;从走访美、日、韩及欧洲车企汲取经验,到推荐国内专家(李骏博士和赵福全博士)当选 FISITA 轮值主席,使中国汽车行业赢得国际话语权……
付老的亲身经历表明,中国汽车产业的改革开放是一次成功的、战略性的升级与发展典范。通过主动融入全球化,实现了对内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建立起支柱产业,改变了社会面貌;对外则从边缘走向中心,由追随转为并跑,乃至在部分领域引领潮流,重塑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可以说,若无改革开放,便没有今日中国的 " 汽车大国 " 地位,以及正稳步迈进的 " 汽车强国 " 未来。
或许源于付老祖父 " 搞机械的 " 的基因,付老对人才尤为重视。其祖父的工厂曾 " 一度成为华北最大的机械工厂 ",而机械制造离不开技术能手与专家。付老后续的研发经历与行业领导工作,进一步深化了他尊重技术、珍视人才的特质。
付老在书中以最多篇幅回忆了他与众多亲友同仁的往事,包括同学、同事、专家、领导和亲人等。在谈及他人时,他娓娓道来,从不吝于赞扬,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这些回忆处处彰显出他尊重人才的高贵品格。无论是全力打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培养青年人才,还是创立中国汽车 " 饶斌奖 " 以致敬行业典范,都体现着付老 " 人才工作是最重要的,技术不如人才重要 " 的坚定理念。
付老对海归专家尤为珍视。本世纪初,正值中国汽车工业腾飞前夕,一大批曾长期任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汽车公司的专业人才回国投身于汽车发展大潮。他在书中以原克莱斯勒汽车研究总监、吉利汽车原副总裁、FISITA 轮值主席、清华大学赵福全教授为例,着重提及了汽车海归专家的贡献。
付老将海归誉为 " 中国汽车工业的脊梁 ",并高度评价道:" 海归工程师将国外汽车企业先进的研发理念和流程引进了当时几乎一张白纸的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如同垦荒者一样,在荒芜的土地上搭建起了最初的、也是最基础的生产研发体系,沿着正向开发轨道,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汽车产品,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称赞 " 他们是中国汽车产业当之无愧的功臣,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前进的中流砥柱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此评价尤为难能可贵。
我于 2004 年底从美国福特公司回国,应魏建军董事长之邀,出任长城汽车副总经理兼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虽曾多次聆听付老报告,并在各类会议中与他交流,但我们并未建立密切的私人交往。
我记得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首次面对面交流,是 2000 年在美国 SAE 会议期间,时任理事长张兴业先生与我们在美华人汽车工程师探讨电动汽车发展方向。那一年恰逢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宣布停止电动汽车项目。从付老自述推断,他当时也在场,只是我已记忆模糊。
尽管私人交往不深,付老却始终关心着我的发展,在本书及其它访谈中亦曾提及我。
有一件小事令我尤为感动:2023 年我当选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委员会委员(负责评估会士提名并向董事会推荐会士候选人),成为 SAE 百年来首位担任该职的中国学者(我 2005 年当选 SAE 会士)。今年 5 月,在一次专业会议间隙,我向付老提及此事,他不仅由衷高兴,更认真指出这属于中国汽车界的荣誉,应当及早报告并宣传。
果然,次日《中国汽车报》便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件小事足以见证付老对海归专家的真诚关怀,以及他对每一点行业进步的珍视与鼓励。
作为老一代中国汽车人的杰出代表,付老亲历了中国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大渐强的宏伟历程。在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今天,付老深厚的汽车情怀、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尊重人才的胸怀,更显珍贵。
(题图说明:2020 年第七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组织联合年会合影。中为付于武。右为精英组织主席汪大总。左为本文作者,同济大学教授、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精英组织副主席韩志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