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瑞建交 75 周年,进一步深化中瑞人文合作交流," 历史视野中的中瑞文化交流 " 学术研讨会 10 月 10 日下午在上海市档案馆举行。
研讨会上,复旦大学丁纯教授、瑞士弗里堡大学历史学家阿丽亚娜•克纽塞尔、上海大学丁华东教授从经济与档案文明等多重维度,共同拓展并深入阐释了中瑞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复旦大学朱鸿召教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内尔利希 · 丹尼尔和上海市档案馆彭晓亮副研究馆员从历史文化、新闻传播、档案考证的角度,围绕 1938 年瑞士记者瓦尔特 · 博斯哈德拍摄的延安影像展开深入解读。作为首位访问延安的欧洲记者,博斯哈德所拍摄的纪录片《通往延安之旅》真实记录了从西安到延安六天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在当时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提供了珍贵视角。
10 月 11 日上午,由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复旦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历史档案馆共同主办的《友谊的桥梁——东西方文明交流视野下的上海和瑞士》图片展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正式开幕。
展览从历史视角回顾了中瑞友好交往历程,呈现两国在文明互鉴和经贸、财金合作及人文交流方面的丰硕成果。今年 6 月,该展览曾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展出一周,广受当地观众欢迎。此次,展览回到上海,除了保持原有的展示内容外,还特别融入了复旦大学提供的 4 组特色档案,聚焦学术领域里的中瑞交流,展现了从早期学者互访到当代科研合作的历程。这些档案不仅为 " 友谊的桥梁 " 增添了学术厚度,更让中瑞文化交流从历史叙事延伸至当下的知识土壤,展现出持续深化的生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