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2 日下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掌声与欢呼穿透音乐厅穹顶——俄罗斯指挥大师瓦莱里 · 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以古斯塔夫 · 马勒《第七交响曲》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马勒交响曲全集 " 系列拉开序幕。
系列演出不仅致敬作曲家诞辰 165 周年,更标志着 " 五天完成马勒九部交响曲的全景演绎 " 的壮举在申城启航。作为艺术节的老朋友,捷杰耶夫对上海的魄力赞不绝口。" 做马勒交响曲全集这样的项目,并非像在公园散步一样轻松,相反是一项庞大、艰难且充满挑战的工作。" 捷杰耶夫认为,此次系列演出规划为五天六场,对观众很友好。" 哪怕是来上海旅游的人,也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听完所有马勒交响曲,这种机会真的非常罕见。"
观众成长了," 这特别棒!"
对捷杰耶夫而言,选择上海开启中国首个 " 马勒交响曲全集 " 演出,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段跨越 20 余年的情感联结。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1998 年他首次踏上中国土地,第一场音乐会便在上海举行。那时,他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前身基洛夫交响乐团,在刚建成不久的上海大剧院上演了一场俄罗斯作品音乐会。
"1998 年上海大剧院演出时,我记得当时一半甚至更多观众是欧美企业的代表,整个剧场看起来就像在柏林一样。" 他笑称,那时欧洲古典音乐更像是在华经商企业的 " 特别娱乐项目 "。" 但现在,观众几乎全是中国人了,这非常棒。而且有很多年轻观众,这也特别好。"
此次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来沪,五天六场、总时长超 10 小时的高强度演出节奏,对乐团与指挥都是极大考验。" 音乐家会轮换,一位独奏家完成一场,另一位接着上场。" 在捷杰耶夫眼中," 在同一个音乐厅、同一个城市,短时间内演完马勒全部九部交响曲,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很不寻常。"
全球乐迷抢订来沪 " 马勒周 "
在捷杰耶夫看来,马勒的九部交响曲作为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巅峰,蕴含深刻的哲学与人文关怀,堪称 " 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丰碑 ",这样的作品需要年青一代的关注与共鸣。" 马勒想要表达的东西非常多。这次我们在上海演出,真正的挑战是让中国的年轻人对马勒这位作曲家产生兴趣,我希望他们能对马勒的音乐感到兴奋。"
记者了解到," 马勒交响曲全集 " 项目甫一公布,便引发抢票热潮,其中《马勒第八交响曲》开票即告罄。此次演出不仅吸引了近 45% 的外省市观众,更有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丹麦、比利时等国的乐迷专程奔赴上海,开启 " 看艺术 + 游上海 " 的 " 马勒周 "。来自美国的马林斯基 " 铁杆粉丝 " 伊万毫不犹豫地购入全集套票:" 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我一直对上海充满好奇,这次正好可以伴着音乐深入感受这座城市。"
面对连续指挥全集是否体力透支的疑问,捷杰耶夫道出了指挥家与音乐的深层联结。" 其实挥动双手指挥不算难,真正难的是把音乐装进你的大脑和心里,还要在情感上做到精准——让音乐传递出该有的情绪。比如,作曲家描述的某个时刻是快乐的,那这段音乐就必须听起来是快乐的,即便这部交响曲整体带有一点悲剧色彩。"
他进一步解读,马勒的晚期交响曲,尤其是《第五交响曲》之后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反映出作曲家的失落、人生的剧烈变故与职业生涯的起伏。" 我想《第五交响曲》听起来带着愉悦感,是因为那是马勒人生中比较快乐的阶段。"
随着 10 月 12 日下午《第七交响曲》落幕,上海的 " 马勒宇宙 " 征程才刚刚开启。系列演出开演当晚,《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接连奏响。接下来的几天,捷杰耶夫还将带领乐团演绎充满神秘色彩的《第三交响曲》、气势磅礴的《第二交响曲》、被称为 " 千人交响曲 " 的《第八交响曲》,以及直面生死与人性的《第九交响曲》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