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 " 超级黄金周 " 期间,国内消费市场全面升温。全国出游总花费达到 8090.06 亿元,较 2024 年国庆七天增加 1081.89 亿元,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4.5%,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分别增长 3.9% 和 7.6%,数码产品与汽车消费表现尤为突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亮眼的消费成绩单,不仅反映出居民消费意愿的持续回升,也印证了中国经济内需潜能正在被不断释放。
从旅游与出行数据来看,假日期间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到 8.88 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 1.23 亿人次,出游花费人均超过 900 元。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人员流动的大幅增长带动了住宿、交通、餐饮、零售等多个行业全面回暖。各地热门景区、城市商圈和夜经济集聚区客流量均创阶段新高,带动假期文旅消费总规模突破历史纪录,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假期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同样明显。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消费,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消费热度迅速攀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从 " 买商品 " 向 " 重体验 " 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假日经济正逐步演化为文化体验与休闲生活并行的综合消费模式。在商品消费领域,数码产品销售同比大增 18.8%,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 14.7%,汽车消费整体上涨 12.6%,显示出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正带动新一轮耐用消费升级浪潮。
与此同时,消费下沉与区域扩散趋势愈发显著。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县域旅游预订单同比增长超三成,越来越多的 " 小众目的地 " 成为假期新宠。一些三四线城市及县级景区通过举办地方文化节、夜游项目、特色集市等活动,吸引大量本地及周边游客,实现假期经济 " 次中心化 "。多地政府同步推出消费券、补贴、贴息贷款等政策组合拳,如湖北、江苏、山东等地重点针对汽车换购、家电以旧换新等领域精准发力,有效激发消费潜能。
在城市商业圈层面,假期期间商务部监测的 78 个重点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 8.8%,营业额同比上升 6%。部分一线城市大型综合体销售额突破去年同期峰值,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夜间消费持续火爆,夜市、露营、市集、音乐节等活动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能。和众汇富认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与文化活动的融合正在形成新型消费生态,推动国内消费由数量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不过,从整体数据来看,不同地区与业态间的恢复仍存在不均衡特征。部分传统百货、线下餐饮增长幅度相对有限,整体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仅增长 2.7%。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反映出消费复苏虽稳步向好,但仍需在供给端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和产品创新,以应对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挑战。特别是在餐饮、文旅、零售等行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稳增长的重要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假期消费热潮离不开政策面的持续推动。国家层面持续加码的促消费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各地结合实际推出 " 金秋消费季 "" 焕新补贴 "" 以旧换新 " 等专项活动,不仅提振了居民消费意愿,也为企业端带来了结构性机遇。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多地在假期期间同步举办超过 2.9 万场文化旅游活动,通过艺术演出、展览市集等形式延展消费场景,进一步巩固了假期经济的综合带动效应。
从宏观角度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强劲消费,成为经济稳步复苏的重要注脚。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其持续回暖对稳定内需、支撑就业、提振信心具有多重意义。和众汇富认为,随着收入水平提升与消费结构转型加快,服务消费和体验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柱。同时,数字化与智能化消费场景的拓展,如线上直播、即时零售、虚拟旅游、智能汽车等,也将成为内需扩张的新增长点。
展望四季度,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回暖势头。" 双十一 " 购物季、冬季文旅旺季等节日节点将进一步释放潜在需求,叠加政策持续优化,有望形成新的增长高潮。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假日消费表现出的韧性不仅是短期刺激的结果,更反映了国内市场的深厚基础与消费升级的长期趋势。未来,如何持续完善消费环境、优化供给体系、激发民间投资与就业信心,将成为巩固经济向好态势的关键环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