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狗 10-13
老蛙 200mm F2 C-Dreamer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这两张照片,你更喜欢哪一张?一张是 85mm F1.4,一张是 200mm F2。

我们不调整模特的位置,仅调整相机的远近以达到最终模特画面占比近似来进行对比,你觉得区别大吗 ~

在摄影圈子里,200mm F2 一直被称作 " 空气切割机 "。这种镜头几乎没有普及过,原因很简单:它的存在从来不是为了 " 实用 ",而是极致。

数量极少、价格极高,让它在普通摄影师眼里更像是 " 听说过,但没摸过 " 的存在。

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老蛙发布了这支  200mm F2 自动对焦镜头——这是国产厂商首次在这个规格上给出答案,并且一来就是全球最轻。

所以问题就来了:

这种顶级规格,真的值得普通摄影爱好者去尝鲜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外观设计

拿到这支老蛙 200mm F2 的第一感觉,是它依然是一支庞然大物。长焦大光圈本来就不可能轻巧,即便老蛙把重量控制在 1760g ——的确是目前最轻的 200mm F2 ——但相比一些人心里预想的 " 轻量化 ",它依然是一支分量十足的大炮。

也正因为如此,老蛙在外观和设计上做了不少独特处理。

最特别的地方,莫过于它的  43mm 后置滤镜槽。在 EF 卡口转 E 卡口之间多出来的法兰距空间里,老蛙巧妙地嵌入了一个标准螺口的滤镜接口。你可以直接把常见的 43mm ND、CPL 滤镜拧进去,就像在常规小镜头上装滤镜一样简单。

并且在外面还给了一个波轮可以控制里面的滤镜旋转,CPL 也可以不取出来就能调节,非常方便。

要知道,200mm F2 这种口径的前端滤镜动辄 105mm,不仅昂贵、笨重,而且携带极其不便。而后置滤镜的方案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让创作者能更轻松地在视频或风光拍摄时使用减光、偏振等工具,这一点可以说是老蛙这支镜头最大的创新巧思。

当然,前端依然保留了 105mm 的大口径滤镜口,对于需要极高画质或者使用特定滤镜系统的专业用户,依旧可以走 " 正统方案 "。但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说,后置滤镜才是更实用、更高效的解决方式。

除了滤镜槽,这支镜头的整体设计也保持了老蛙一贯的风格:金属质感的镜身、清晰的刻度标识,外观上偏硬朗、工业化。

虽然做了多级减小口径的设计,握持上依然不算轻松。并且由于这样的设计,如果根据重心来握持,实际握持位置整个都是对焦环的位置,需要注意别拧跑了。

并且在转动对焦环时稍有一点生涩,可能也是由于我们这个镜头不是零售版,相信零售版会好很多。

这个多级减小口径的设计同时也带来一个大家可能不太注意的优点,现在的几个拨杆更不容易被误触,即使放在很拥挤的包里抽出也不太担心拨杆被改变。

拨杆下面还有一个按键,这个设计在我们改变握持方式后能够很方便的按到,狗崽猜测这个可能老蛙设计大家的使用握持方法。

总的来说,虽然它依旧是庞然大物,但 " 最轻的 200mm F2" 这个定位,加上后置滤镜的设计巧思,让它在实际使用中多了几分亲和力和灵活性。

实拍体验

在我们实际拍摄中,老蛙 200mm F2 带来的氛围感非常强烈。和常规人像镜头相比,它的浅景深表现可以说是 " 降维打击 "。换算下来接近 85mm F0.85 的虚化感受,让画面中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分离度完全不同。焦外光斑大而圆润,即便人物在画面中只占一小部分,也依然能被鲜明地 " 拎出来 "。

如果再刻意利用一些前景,比如枝叶、栏杆,氛围感就更上一层楼,画面会带点 " 梦境 " 般的质感。

在人像拍摄中,我们尝试了 几组不同场景。从侧逆光下的人像,可以看到背景完全融化成柔和的色块,而人物边缘却依然清晰锐利;

在纯正大光比环境下,皮肤的纹理和头发的细节也能牢牢抓住,没有被虚化吞没。虽然人物很小,但依旧能感受到大光圈带来的 " 画面拔起 " 效果。这种强烈的空间层次感,是 85mm 或 135mm 镜头无法带来的。

其实这张图还有个小细节,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发现 ~  

有没有发现模特头顶上有个什么?!" 小飞棍来咯!"

在动物拍摄中,这颗镜头也表现出了它的另一面。我们拍摄了草丛中的猴子,把画面放大来看,能清楚分辨出毛发下的皮肤纹理,锐度和细节都非常给力。要知道这可是在有不少前景降低对比度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画面里猴毛上似乎带有一些色彩边缘,但反复对比多张照片后可以确认,这其实是阳光把毛发照透后自然形成的色彩,而非镜头的色散问题。

当然,这个是中心画质,我们直接放大同一张图的边角,叶子也能完全看到细节。

光照强烈、毛发细密,本来是最容易考验镜头解析力和控光能力的场景,但画面中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分明,质感饱满,连毛尖都干净利落,没有出现模糊的情况。

再看土拨鼠的画面,即便它被草丛遮挡,镜头依然能顺利实现自动对焦,牢牢抓住主体。放大之后,那种毛茸茸的立体感,甚至会让人产生 " 想伸手去摸一摸 " 的感受。

对焦上虽然不能说闪电般迅速,但国产厂商第一次在这个规格做到稳定拍摄,跟焦可靠,还是很给力了。

200mm 焦段加上 F2 大光圈,能带来一种 " 超现实 " 的观感。比如在街头拍摄,远处的行人和建筑被压缩到同一平面,背景的虚化和前景的分离感叠加在一起,让画面氛围极为独特。哪怕只是日常的街角小景,通过这颗镜头拍出来,也能获得不同于肉眼所见的 " 再创造 "。

在风光拍摄中,这颗镜头也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潜力。200mm 的长焦本身就能拉近远处的景物,而 F2 的大光圈进一步制造出明显的层次感。远山的轮廓与前景虚化的建筑相互呼应,画面产生了一种近乎电影画面的纵深感。

在一些远距离的风光拍摄中,背景被压缩成极具张力的画面元素,和主体产生强烈对比。长焦的压缩感和高画质的结合,让风光照片看起来更有质感。

理论测试

使用具有 6100 万像素的索尼 α 7R5 进行理论测试。

     001 分辨率测试

这支镜头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中心锐度是比较高的,能分辨到 40 线的位置,画面边缘处分辨率相对中心来说没那么锐利,收光圈到 F2.8 中心边角都有一定改善,一直到 F8 提升至画面锐度峰值,到 F11 以后开始逐渐被衍射影响导致画面锐度下降。相对其他现代镜头不太一样的点是,它的峰值锐度出现在 F8,风光拍摄可以考虑用这个光圈,而人像拍摄的话,用 F2 全开当然也是完全能满足大家挑剔的眼光。

     002 虚化测试

该镜头在光圈全开下,景深非常浅,我们对焦在中心点,两边两个小手办距离中间的前后间距大约 4 厘米,可以看到要到 F5.6 下才能完全清晰。整体过渡区表现相对普通,主要靠充足的虚化量解决。

焦外光斑部分,可以看到全开时边缘口径蚀还是比较大,要到 F2.8 就能大幅缓解,F4 就解决,但慢慢开始呈现有一些多边形。好在整体光斑质量还是不错,没有明显的二线性,比较均匀、柔顺。

     003 色散测试

使用 500W 的摄影灯拍摄桌面上的金属餐具,在几乎贴近最近对焦距离的情况下,放大裁切画面右下角查看焦点以较为严苛的眼光来评判它的色散情况。这个图就是已经裁切后的状态,可以看到在 F2 时有一定的黄色色散出现,毕竟不是蓝色紫色绿色,不算明显。F2.8 时就迅速缩小,至 F4 几乎不可见。我们觉得这个效果完全可以撑得住大家光圈全开。

再放一张 F2 的放大截图,焦内基本看不到倍率色散,供大家仔细观察前景后景的轴向色散部分。

     004 暗角 & 畸变测试

作为长焦定焦镜头,该镜头即便是光圈全开暗角也很少,几乎不影响拍摄,在 F2.8 时就肉眼很难分辨了。畸变方面,200mm 这个焦段本就比较好做,再加上老蛙的一贯作风,必须是横平竖直的。

     006 眩光鬼影测试

使用 30W 的点光源摄影灯进行测试。由于升级了眩光测试的难度,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正对镜头时可见一些眩光和鬼影现象,在拍摄时应注意光源位置,尽量尽量使用遮光罩。不过 200mm F2 这个规格本身确实也没那么容易做好防眩光鬼影,大家可以考虑更多合理利用这个来做出不一样的画面。

     007 呼吸效应测试

我们从最近对焦到背景,可以看到视角几乎没有变化,可见它的呼吸效应控制的非常不错。理论上来说,这个是比较能适应视频拍摄的,但狗崽想说其实这种长焦镜头也很少固定视角切换焦点啦 ~

     008 色彩倾向测试

使用索尼 α 7R5 进行拍摄德塔标准色卡,我们可以简单看出整体照片色彩很 " 正 ",与索尼自己的色彩风格搭配近似,在 ST 模式下,肤色表现红润不干涩,整体灰阶过渡自然,表现良好。

综述

当我们聊到 "200mm F2" 这个规格时,几乎所有摄影师脑海里冒出来的关键词,都是 " 稀缺 "" 昂贵 "" 传奇 "。老蛙的这次尝试,某种程度上是在把一个远在天边的梦想,往下拉近了一点。

更关键的是,这是  国产第一次在这种规格上做自动对焦镜头。无论你对它的对焦速度、画质极限是否满意,单从 " 敢做 " 这件事来说,它已经为国产镜头产业探索出了一些努力。要知道,过去我们提到国产镜头,大多数还停留在 " 性价比 "" 大众镜头 " 这种关键词,而老蛙 200 F2 则直接把门槛拉到了一线高端领域。

最终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200mm F2 这种神话级规格,到底值不值得尝试?

从实拍来看,它确实能带来比 85、135 更强的压缩感和氛围,画面气质独一无二。从设计来看,它在重量、滤镜方案等方面的巧思,也让它比传统印象中的 "200 F2" 更接地气一些。而从产业意义来说,这是国产镜头第一次触碰到这个规格,是一个值得记录的节点。

但从个人来说,狗崽觉得这要分情况:

如果你只是偶尔拍拍常规人像,其实 85mm F1.4 或 135mm F1.8 可能更实用,重量和成本都更合理。

如果你追求极致氛围感,想要一张能让别人一眼认出来的照片,那么 200mm F2 会是一个让你作品脱颖而出的选择。

如果你是追求创新的视频创作者或风光玩家,后置滤镜系统和 F2 的浅景深,会让你找到不少新鲜的玩法。

所以它并不是一颗 " 通用工具 ",而更像是一件 " 创作利器 "。它的定位就是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创作体验,而不是解决 " 人人都需要一支中长焦 " 的问题。

你是否需要一支?那要看你是想要一件 " 随身工具 ",还是想拥有一支 " 能让作品带有独特标签的镜头 "。

对我们来说,这次测评更多是回答了一个问题:当国产厂商开始挑战神话规格,会做成什么样?

答案是:它已经能拍出属于 200 F2 的氛围,它让 " 梦幻规格 " 变得没那么遥远。至于是否买单,就交给每一位摄影师自己来判断了。

优点:

1、体积重量合理,还有后置滤镜槽位,有独特玩法

2、国产首次尝试顶级浅景深镜头,对焦还跟得上,值得鼓励

3、脚架座等设计比较到位

遗憾:

1、整体光学设计较为简洁,并且没有防抖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正统 长焦 光圈 工业化 轻量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