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生》开播爆火,谎言与罪恶交织,癫狂烧脑又上头!
今天新剧测评的对象,是迷雾剧场 10 月 11 日刚上线的 16 集悬疑短剧集《命悬一生》。
这部剧改编自陆春吾连载于豆瓣阅读的小说《一生悬命》,由孙墨龙、史成业联合执导,陆春吾担任编剧,黄轩、李庚希领衔主演,张哲华、白宇帆、尹昉等主演。
故事围绕从南方小城逃亡到北方沿海城市卫海的倪向东、吴细妹、曹小军等几人展开。一桩离奇的木箱藏尸案,打破了几人精心维持的平衡生活,在警察的深入调查中,三人纠缠了十余年的复杂往事重见天日,一个精心布下的连环杀局也随之摊开。
《命悬一生》是正午阳光为数不多的悬疑类型短剧集创作,这部剧开头生猛、悬念迭起,但整体风格又总让人频频联想到《漫长的季节》《边水往事》等珠玉前作。《命悬一生》究竟有没有在悬疑赛道上探出自己的路?它的市场、口碑的反馈又如何?
我们将从数据分析、观众反馈和评家解读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0 月 11 日,《命悬一生》在爱奇艺上线,一共 16 集,首更 4 集,开播前爱奇艺和微博双端预约量破 100 万。作为 " 迷雾剧场 " 的最新作品,作品播出首日的热度值为 5782,热度峰值为 7560。
截至目前,根据猫眼专业版统计,《命悬一生》累计制造热搜话题 102 个。其中微博热搜榜 4 个、娱乐话题榜 14 个、上升榜 22 个、出圈榜 24 个。另外还有抖音热点榜 8 个、娱乐榜 11 个。
根据云合数据,《命悬一生》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排名为 14,作为一部新剧并不靠前。但考虑到悬疑剧的热度多数在中程发力,后续热度值得期待。
《命悬一生》改编自豆瓣阅读的连载小说《一生悬命》,走的是 " 全员恶人 "+连环反转的路线,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年代剧气质。
观众给出的好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信息量极大," 烧脑感 " 强烈。无论是杀人案还是十多年前的旧事,都提供给观众大量的细节,为反转埋下了伏笔。铺垫草蛇灰线、前后呼应,为观众提供了追剧快感。
仅仅在前四集就出现了木箱藏尸、吴细妹杀夫等多起命案。这些案件彼此勾连,织成一张犯罪的大网,带给观众足够多的追剧动力。
其二,大尺度场面构成了视觉奇观,镜头语言带感。
比如吴细妹杀夫时高高举起的菜刀,镜头一转就是溅满鲜血的观音。
比如倪向东开箱之后发现箱中有尸体,二次开箱后发现尸体变活人,突然发狠用砖头杀人。
这些具有血腥、暴力元素的镜头,向观众传递出剧情生猛、角色够狠的印象,给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悬念,也为这部剧整体气质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三,配乐与角色行为巧妙呼应,备受好评。
比如吴细妹好不容易从家庭的火坑中跑出来,准备在发廊打工开始新的生活,可谁知却是一头扎进新的深渊。
" 谁知道厄运已经轻轻到来,没有尽头的悲哀,从此就要独自忍耐。" 歌词唱尽了人物的坎坷,营造出一股宿命感,既是点题暗示,也是氛围渲染。
与此同时,这部剧也陷入了争议之中,主要的争议点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过分突出女性角色的悲剧人生,猎奇且 " 虐女 "。
对于很多女性观众来说,女主吴细妹的悲惨遭遇令人不适。吴细妹未成年时就嫁给老男人、婚后遭遇家暴、被迫生子 …… 这些剧情放在一起非常考验观众承受力。
亲妈靠不住,前夫靠不住,现任同样不靠谱,围绕吴细妹的世界到处都是扎心的角色。这种人生处处坑,生活一惨再惨的局面,当下观众不再愿承受。
其二,剧集的节奏比较缓慢,大量支线剧情和回忆的插入显得冗余。
能感受到主创试图在讲好悬疑之外,勾勒时代的创作野心。但是进入到案件追查阶段,叙事变得平铺直叙,弱化了前几集由犯罪的视觉奇观带来的悬疑感。
同时情感线的篇幅过长,对观众耐心也是一种消磨。悬疑剧的观众对类型叙事格外挑剔,总是围绕谈情说爱展开,对部分观众来说相当劝退。
另外,剧中五花八门的口音也令人出戏。据不完全统计,剧中出现了普通话、粤语、湖南话及其他种类的南方方言。演员和方言口音的适配性并不高,让不少观众觉得别扭。
1、「看了 6 集,突然就懂什么叫 " 逆境 " 心态了」
作为一个悬疑迷,各大平台的悬疑剧只要上新,我基本都会点开尝鲜两集。但说实话,能让我在看完前两集就确定自己大概会追到大结局的,《命悬一生》应该是今年的第一部。
从情节上看,它的扣结得很巧。
开头先是 " 开箱见尸 " 的陷害局,连着就是个下水道碎尸的迷魂阵。连主线案件是仇杀、情杀还是为 " 骗保 " 的谋财害命都没搞清楚呢,顺接的又是两桩 " 人拦杀人,佛挡杀佛 " 的附带伤害案。
一般的悬疑剧,观众判断凶手是谁的关键依据是救猫咪的 " 道德 " 标准。但《命悬一生》偏不给你这个机会。主角团里,吴细妹(李庚希 饰)是十八岁就背上命案的苦命狠人,倪向东(黄轩 饰)更是说草菅人命都不为过,就一个曹小军(白宇轩 饰)看着老实点,还是个开局就被 " 封箱 " 的受害者。
这案怎么破,真的为刚当师父的小孟警官(张哲华饰)捏把汗。
视听语言,也不再是正午阳光一贯的稳扎稳打,反而暴力得很摇滚。
尤其是吴细妹反抗家暴,暴力杀夫的那段蒙太奇,画面里的那种腥臭黏腻都透过屏幕渗透出来,真的是很邪、很 " 爽 "。可以说,除了主角团的海南口音得稍微适应一下,《命悬一生》几乎没有短板。
相比常见的悬疑剧《命悬一生》还有一个绝对的长板——人物。
这一群从亚热带农村走出的青年,有着感染人的旺盛生命力。他们起点很低、选择极度有限。但他们不抱怨,也不抑郁。即便选错路后跌到谷底,依旧要抓住一切能够到的树杈、抠住的石缝往平地上爬。
都说,如今大众文娱的情绪价值密码不再是成功学,而是要把苦日子过出花儿的 " 逆境 " 心态。我想,如果剔除犯罪元素,《命悬一生》主角团所体现的也是一种 " 逆境 " 心态吧。
2、「是好故事,但不是新故事」
刷完《命悬一生》的前四集,最大的感受是体会到了悬疑剧的难。
作为正午阳光首部迷雾剧场作品,这部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影像风格,都做得非常扎实,甚至可以称得上精良。
潮湿空气中弥漫的水汽、穿着彩色塑料拖鞋走过的女人、深夜里轰鸣而过的摩托车 …… 导演镜头下的热带美学是有魅力的,常让人联想到五条人歌里所描绘的那些故事——适合发生命案,也适合发生爱情。
尽管剧中悬疑情节的核心在于倪向东与徐庆利之间的 " 换命 ",但从前四集来看,吴细妹才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 " 驱动器 "。
从被迫嫁给郭阿弟,到逃离抱荣村,努力挣脱与阿婆、母亲相似的命运轨迹,再到与倪向东、曹小军相识 ……《命悬一生》前四集是属于吴细妹的 " 漫长的季节 "。
正如她面对刑警时的自白:太多像她一样的人,命运如同孩童手中被随意揉捏的汤圆,毫无道理可言。当无常成为人生的常态,命运本身就成了最大的悬疑。
由此,剧作的深层主题显现:在悬疑的外壳之下,悲悯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底色。
然而,类似的故事,过去的悬疑剧已经讲了太多,观众也看了太多。这或许正是《命悬一生》播出四集后,未能充分激发观众兴趣、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开篇的下水道碎尸、" 当下侦破 + 往事回溯 " 的双线结构,还是对小人物命运起伏的主题表达,乃至由不同证人视角构成的 " 罗生门 " 式悬念。这些元素对于悬疑剧观众来说,都已不再新鲜。
就连吴细妹、倪向东、曹小军之间暧昧不清的三角关系,观众也能迅速在《燃冬》中找到对应的情感映射。
于是,各方面都显得工整却缺乏惊喜的《命悬一生》,陷入了一种颇为尴尬的口碑困局。
或许在当下,观众,尤其是悬疑剧的观众所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个 " 好故事 ",更是一个 " 新故事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