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学 前天
“从985到新国立,花50万换一份好工作!”山大学长表示,延毕半年真的很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 | 指南者学员 C 学长

本科:山东大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点击查看学长录取背景、个人经历)

大家好,我是 C 同学,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研究生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目前在国内半导体行业工作

在我看来,留学的难度因人而异,有人能轻松拿到多份 offer,有人却要在焦虑中等待结果。但无论对谁而言,留学都不是终点,它和我们经历过的其他人生阶段一样,只是通往成功的路径之一,一旦踏上这条路,真正的奋斗才刚刚开始。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里,想仅凭高 QS 排名大学的学历就在职场 " 所向披靡 ",显然不现实。不过,只要你愿意持续努力,就能充分发挥学历的价值,最终收获丰硕成果。

这是我在一年多留学生活中最深刻的体会,也是这段时光的真实写照。在留学过程中,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你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长,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1

我的 NUS 一年半就读经历

2023 年夏天,我结束了一年的工作,前往新国立攻读硕士学位。起初我认为,用一年时间快速完成硕士项目性价比最高,既能最短时间拿到学位进入职场,又能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支出,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作为第一次出国的人,我对未知环境有些恐惧,也希望尽快结束学业回到国内熟悉的生活中。

但第一学期正式开始后,秋招求职、适应新环境、应对课程学习的三重压力扑面而来,我不得不放弃原计划,把原本要修的五门课调整为四门,选择将一年制硕士延毕成一年半。

其实一年学制确实过于紧张,选择 1.5 年毕业是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共识,包括不少外籍同学。

当然,也有少数同学能在一年内毕业,他们大多是"3+1+1" 项目的学生,不仅可以用本科课程置换学分,少修 1-2 门课,身边还有熟悉的同学相伴,压力会小很多。

确定将毕业时间延后一个学期后,我最初把选课计划定为 "442",三个学期分别修 4 门、4 门、2 门课,这样既能平衡学业压力,又能在最后一个学期把主要精力放在秋招上。

为了提升竞争力,第二学期我找到一家本地公司做固件工程师实习,选课计划又调整为 "433"

而且最后两个学期,我还跟随导师参与了为期一年的 5003 科研项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科研与实验经验。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电子专业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还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同时,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不少人至今仍有联系。和他们交流,能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新加坡的实习机会其实不少,如果有同学想找实习,不妨通过领英直接联系公司 HR,或者在学校宣讲会上和企业员工面对面沟通。

2

我的求职实操攻略

在求职时间线上,我从 2024 年暑假开始准备。现在国内企业的秋招启动得越来越早,很多公司七月份就开始招聘,目的就是抢占优质人才,毕竟国内毕业生签约有三方协议的约束。

想要抢占先机,我建议多关注整理求职信息的行业公众号,个人搜集信息的范围有限,而这类公众号能提供更全面的内容,不同行业对应的公众号有所区别,当然指南者留学的公众号上也会不时公布一些求职相关的信息。另外,多和同学交流、互相分享求职信息也很重要,毕竟优质企业的岗位大家都很关注。

在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上,我个人常用的微信公众号是" 数字 IC 打工人 ""FPGA 探索者 "。这两个公众号不仅会推送秋招信息,平时还会分享行业知识、各大公司的题库和面经,堪称 IC 行业求职者的 " 必备工具 "。

简历是求职的重要准备,因为之前有过工作和找实习的经历,简历已经有了多个版本,能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优化后投递。

简历在制作时可以把最能体现个人能力的项目放在前面,我当时就把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放在了简历靠前的位置,一些含金量不高的项目则直接删掉,再将这些项目中积累的技能和经验总结后,写在 " 个人能力 " 或 " 自我评价 " 部分,附在简历末尾。

针对不同岗位,可以根据招聘需求调整简历中的主修课程或项目内容。因为一个项目,无论是学习项目还是工作项目往往涉及多方面知识,针对不同岗位需要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修改简历。而且恰当的项目描述,还能引导面试官提问的方向。

现在 IC 行业的公司很少采用线下笔面试的形式,即便有,也多是针对线下宣讲会的场次。而且大部分公司只要真心想招聘留学生,一般不会刻意为难。要么会在新国立校园内组织笔面试,要么就采用线上形式,所以很少有留学生需要专门回国参加笔面试。印象中,只有金融专业的同学,或是为了实习而非面试,才会有回国的需求。

最后说说 offer 的选择。我认为薪水很重要,不像有些人说的 " 第一份工作只看重积累经验、进入行业 ",没有薪水就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一份不错的薪水能让你有更多精力投入学习,也更有激情面对生活

但薪水绝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否让你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这是你长期职业发展、获得稳定收入的根本,没有这一点,就谈不上可持续的职业竞争力。

3

关于留学价值的多维思考

很多人关心留学的 " 性价比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本科毕业于 2022 年,那正是国内半导体行业的 " 黄金时期 ",当时同学们找工作几乎是 " 点击投递就能拿到 offer",非常轻松。

但这种 " 轻松 " 也带来了问题:学校往往会忽视对求职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关注,这对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致命的,不少同学因此从事了自己不了解甚至不喜欢的工作。

我比较幸运,当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在一年的工作中,通过和前辈沟通交流,建立了正确的工作观念,对行业也有了一定认知。这些经历为我后来出国留学、再次择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可当我 2024 年硕士毕业再次走进就业市场时,却发现时代变了。现在的半导体就业市场早已 " 人满为患 ",每年大量应届毕业生争抢有限的优质岗位,行业市场也趋于低迷。虽然我的学历提升了,但和国内顶尖 985 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仍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综合来看,求职难度和本科毕业时差不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算是一种 " 性价比 " 的体现。

不过,留学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留学,我学会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一个人在外,需要平衡好学习、工作和生活,还要交到合拍的朋友。这些经历让我能更自信地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求职时这种成长也很明显,硕士毕业后,面对面试中的各种问题,我变得更加从容。即便面试失败,也不会患得患失,因为我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一次小小的失败很正常。

之前提到的薪资问题,也是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虽然硕士毕业后我来到上海工作,但薪资相比本科毕业时有了可观的提升,其他收到的 offer 薪资也都比本科毕业时高不少。稳定的收入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更多保障,也能让家人的生活更舒适。

此外,海外经历还帮助我和身边不少同学慢慢学会了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生活不只有工作,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值得去探索、去体验,比如陪伴家人,这些都是实现人生意义的重要部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留学总开销,大概总共花费了 50 万元,具体明细如下:

• 学费:30 万元

• 房租:约 14 万元

• 其他开销:6-7 万元(包括吃饭、通勤等)

想要节省开支,其实有很多办法。比如找房子时多实地考察、亲自跑腿,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住处;自己做饭不仅能省钱,还能吃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饭菜,新加坡的饮食习惯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确实不太适应。

总的来说,50 万元的开销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但留学带来的学习机会、薪资增长、国际化视野、跨文化工作背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这些都会在未来的人生中为你提供帮助。

4

给准留学生的建议

回顾我在新国立的留学与求职经历,从学制选择到时间规划,从人脉积累到心态调整,每一步选择都影响着最终的结果。这些亲身经历让我总结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准留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没必要盲目追求一年毕业,留出时间做除了上课之外的事情也很有意义。延长学制并不是坏事,你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找实习、准备面试,哪怕是享受生活也没问题,只要你在做有意义的事,多出来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一定会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其次,要重视时间管理,无论是留学生涯的长期规划,还是一个学期内的短期安排。我有几个朋友一直改不掉 " 学期初摆烂、学期中拖延、学期末熬夜赶工 " 的习惯,最终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而那些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同学,基本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或是顺利继续读博。

我一直记得一位教授说过的话:" 一个好的计划不是不能改变,而是能让你始终清楚进度,保持高效。" 所以计划没完成或需要调整并不可怕,这可能只是说明最初的计划不够合理。

与此同时,人脉和朋友也很重要,不然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很容易感到孤独。我在指南者的行前群里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后来还成了舍友,虽然我们不是同专业,但大家素质都很高,也有共同爱好。

在国外生活,难免需要他人帮忙,而且我们在求职方面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交流,他们是金融专业的学生,实习机会很多,还会把自己公司的资源介绍给我,在我找实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帮了不少忙。

除此之外,还要主动和教授、学长学姐沟通,这能让你获得很多有用的经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敢于给老师或助教发邮件请教,有时候自己琢磨半天的问题,他们一句话就能帮你理清思路。求职时也是如此,多和他人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既能交换到更多有用的内容,还能收获珍贵的友谊。

另外,要正确看待留学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比如课程和科研压力、求职的不确定性、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等。调整好心态很关键,要相信自己,告诉自己 " 没有过不去的坎 ",迎难而上往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遇到困难时,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也很好,哪怕只是简单吐槽几句,也能有效释放压力。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留学不是终点,只是通往成功的路径之一,在这条路上会遇到什么事,遇到事情后该怎么做,最终都由你自己决定。多观察、多实践总没错,你在留学期间学到的任何一点知识或技能,都可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硕士 职场 指南者 学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