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陆续公告 BD(Business Development,即商务拓展)交易达到里程碑付款条件,早期 BD 项目正进入成果验收期。
10 月 12 日晚间,百利天恒(688506.SH,股价 361.3 元,市值 1491.71 亿元)发布公告称,全球Ⅱ / Ⅲ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 IZABRIGHT-Breast01 已达成里程碑事件,SystImmune(百利天恒子公司)将于近期收到来自合作方百时美施贵宝(BMS)的 2.5 亿美元付款。
在百利天恒之前,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宜明昂科 -B(01541.HK)等企业也陆续宣布将收到里程碑付款;另一方面,也有不少 BD 交易因临床数据不如预期等原因被叫停,后续里程碑付款及商业化回报也随之落空。
近期,瑞银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波 BD 的高热度将会逐渐退去,而新的价值锚点将落在 " 基本面驱动 " 上,即市场关注点将转向内生性营收 / 利润增长,企业间分化将愈发明显。
触发 2.5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条件
BD 交易可以说是今年国产创新药的一大亮点。
根据医药魔方《2025H1 医药交易趋势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相关交易总金额达 608 亿美元,比 2024 年全年交易的总金额还要高出 37 亿美元,同比激增 129%。
然而,新的问题也伴随而来—— BD 交易热还能持续多久?在前期已经达成交易的企业中,有多少能够收到后续里程碑付款?BD 热潮后,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增长预期将出现在哪里?
近期,瑞银证券对第一个问题给出了预测。在一份报告中,瑞银证券指出,这波 BD 的高热度将会逐渐退去,新的价值锚点将落在 " 基本面驱动 " 上,即市场关注点将转向内生性营收 / 利润增长,企业间分化将愈发明显。
对在授权交易中有所斩获的企业而言,内生性营收 / 利润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点,在于其管线的创新性和商业化潜力能否达到后续里程碑费用的节点,乃至商业化后的市场回报。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药企收到 BD 交易的里程碑付款。今年 7 月,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礼新医药与默沙东就 LM-299/MK-2010"PD-1/VEGF 双抗 " 的对外授权合作进展顺利,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将于近期收到 3 亿美元的技术转移里程碑付款;8 月,宜明昂科 -B 宣布,公司已如期收到合作方 Instil Bio 支付的第三笔临床开发里程碑付款 500 万美元。
10 月 12 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全球Ⅱ / Ⅲ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 IZABRIGHT-Breast01 已达成里程碑事件,正式触发合作协议项下第一笔 2.5 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条件,SystImmune(百利天恒子公司)将于近期收到来自合作方 BMS 的这笔付款。
据百利天恒介绍,这是已披露的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项目中,单个 ADC(抗体偶联药物)资产首笔最大金额里程碑付款。同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也是今年以来国产新药金额最大的一笔里程碑付款。
叠加 BMS 此前支付的 8 亿美元首付款,百利天恒将就该笔交易累计收到超 10 亿美元。根据公告,公司后续还有资格获得最高可达 2.5 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以及在达到特定的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后最高可达 71 亿美元的额外付款。
早在 2023 年 12 月,百利天恒就其开发的 iza-bren(BL-B01D1、EGFR × HER3 双抗 ADC)与 BMS 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据百利天恒官方介绍,此次合作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 84 亿美元,创下了全球 ADC 领域对外授权的单药总价纪录。
事实上,截至 2025 年 9 月,百利天恒正在中国和美国就 iza-bren 开展 40 余项针对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在美国,百利天恒正在和 BMS 共同开展一线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Ⅱ / Ⅲ期注册临床试验、EGFR-TKI 耐药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 / Ⅲ期注册临床试验和经治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Ⅱ / Ⅲ期注册临床试验(其中 1 项适应证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实体瘤等多项Ⅰ / Ⅱ期临床试验;在中国,百利天恒正在开展 11 项不同癌种的Ⅲ期临床注册研究(其中 7 项适应证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2025 年 9 月 5 日,iza-bren 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适用于既往经治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
里程碑付款入账,叠加百利天恒前不久落地的 37.64 亿元 A 股定增事项,百利天恒后续用于 iza-bren 及其他在研管线的费用投入得到一定程度保障。
BD 交易进入里程碑检验期
当 BD 交易从高热逐渐回归平稳,最终能有多少产品能度过潜在的 " 退货 " 风险,顺利收到里程碑付款乃至成功商业化上市,这才是对这一轮 BD 交易热的最终检验。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 4 月 20 日,在 2020 年已完成的 62 起对外授权交易中,有 25 起已明确终止合作," 退货率 " 为 40%,2021 年和 2022 年的对外授权交易 " 退货率 " 也已来到 20% 左右。
其中,后续临床数据欠佳是合作终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 3 月,石药的海外合作伙伴 Elevation Oncology 就宣布,终止从石药引进的 Claudin18.2 ADC 项目 EO-3021/SYSA1801。据 Elevation Oncology 方面表示,该项目虽然安全性良好,但比较其他 Claudin18.2 ADC 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EO-3021 的治疗未达到成功标准,与正在开发的其他 Claudin18.2 ADC 相比,不足以给患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获益风险比。
Elevation 在 2022 年 7 月从石药手里引进了 EO-3021/SYSA1801,当时的价格是首付款 2700 万美元,里程碑付款 11.68 亿美元,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从这一付款分配上足以看到,首付款仅仅是管线授权后的第一步,而后续临床的推动能力和数据疗效才是关系到管线价值能否持续兑现的关键。
同时,由于该管线的临床数据不如预期、终止该项目研发等利空消息的影响,Elevation 的股价被多次 " 带崩 "。因此,对收购国内创新药管线的海外药企而言,收购标的的成色不仅关系着单个项目的后续商业化预期,也关系着自身管线的整体质量和估值。随着更多 BD 交易进入后期检验阶段,扮演着收购方角色的药企无疑将更加审慎。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