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公告,针对中重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等领域出台一系列贸易反制措施,很明显让美国政府乱了阵脚,中方还未作出进一步表态,特朗普在短短两天之内就已经上演了 " 自己推翻自己 " 的独角戏。
10 月 10 日,得知中国新一轮出口限制措施的特朗普还在大发雷霆,试图展示对华强硬,他先声称美国可能停止进口中国商品,然后又在社交媒体发文威胁,要从 11 月 1 日起对中国加征 100% 关税,但是到了 12 日,特朗普的态度明显软化,他一边安慰美国民众 " 不要担心中国,一切会好起来 ",一边通过副总统万斯传递对话的信号。
(美国副总统万斯呼吁对话)
特朗普的态度之所以反复,核心在于中国稀土攥住了美国的 " 产业命门 "。美方总爱吹嘘 " 技术霸权 ",但是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全球 92% 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即便是美国本土开采的稀土矿石,也得运到中国完成提纯加工。更致命的是,美军 153 种主战装备中 87% 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单架 F-35 战斗机就要消耗 417 公斤稀土,小到雷达元器件,大到发动机涡轮叶片,缺了这些关键材料都得停摆。
在这样的前提下,特朗普起初的强硬更像色厉内荏的表演。10 月 10 日他抛出 " 百倍关税 " 威胁时,显然没算清这笔账: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早有报告指出,美国连重稀土分离产线都没有,即便砸钱建厂,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形成有效产能,且规模不足中国的五分之一。这种结构性依赖,让关税大棒成了 " 自伤武器 " —— 威胁一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市场一夜蒸发了 1.65 万亿美元,这就是对特朗普的打脸。
在美国贸易代表抱怨中方不接电话的情况下,副总统万斯的 " 求和式施压 " 更显狼狈。他在福克斯新闻里一边说特朗普 " 珍视与中方友谊 ",愿意通过理性对话与中方达成协议,希望中方也能保持理性态度。一边又放话 " 若中方切断稀土供应,美方将动用更多筹码 ",这种矛盾说辞恰恰反映了美方的两难:既想逼中方让步,又怕稀土断供拖垮军工和科技产业。
相比之下,中方的应对可要冷静理智得多了。直到特朗普改口求和,中国商务部才淡然回应,强调管制是 " 完善法规的正常行为 ",既没加码反制,也没松口让步。
其实这种先放狠话威胁再寻求妥协的戏码,特朗普已经上演了不止一次了,今年四月,也是特朗普率先挑起对华关税战,遭到了中方的果断反制之后,特朗普一度将对华关税税率上调至 145%,导致两国贸易实质性暂停,发现承担不了与中国 " 脱钩 " 的代价之后,特朗普又主动寻求和中方进行经贸谈判,所以才有了华尔街的那句调侃:"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总会认怂)。
相比半年前,特朗普如今面临的压力只增不减。一方面,因为中国半年没有进口美国大豆,美方农民哀嚎着向政府施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质疑特朗普的关税和外交政策。这种民意压力,让特朗普不得不在 " 对华强硬 " 的政治表演和 " 稳定经济 " 的现实需求间反复横跳。
稀土博弈只是中美经贸博弈的缩影。中国用一场精准反制,戳破了美国 " 科技独立 " 的神话,也让世界看清:霸权逻辑在产业链规律面前不堪一击,谁试图用霸权打破规则,最终只会被规则反噬。而中方的冷静与坚定,恰恰是对 " 互利共赢 " 最好的诠释: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更有能力让挑衅者付出代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