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河流域 前天
她的第一本,写得真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母亲去世后,林雪虹开始写这本《林门郑氏》。写了六年。

林雪虹是 80 后,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叫乌拉港的地方。

她的母亲叫郑锦,很年轻的时候就在镇上开了一家裁缝铺。靠着它,她把五个儿女养大,将他们一个个送出去读书。

林雪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专业。虽然她喜欢文学,但如同很多热爱文学的年轻人一样,写作并不能养活自己。她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老师。

2017 年,她辞去工作,正式全职写作。那时,她每天去咖啡馆,写一个回家参加葬礼的小说。小说还没有写完,母亲病了,查出胆囊癌,晚期。

她的生活被打乱,她试图逃离的世界,正以一种强大的引力将她拉回。母亲的病与死,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和面对自己的成长,也好好思索母亲的生命与来路。

这本书可以一分为二。前半部,从外婆的去世写起,大致按时间顺序,一步步写母亲生病、去世的过程;后半部分则回溯母亲的一生,她的成长与困局。

简单来说,这是一本关于母亲,关于家庭的书。

毫无疑问,这是每个人都可以书写的题目。但是,写亲人,如何把握那个尺度?所有的东西都能写吗?家庭中的污秽能写吗?人的冷酷和软弱能写吗?

林雪虹写得很诚实。她花尽力气,不仅写下了母亲的故事,也写下了她自己的成长与挣扎。

这好像也是理所当然。母亲的衰老,对应的就是自己的成长。所有这样的故事,我们都会看到一种相似的结局。

离开。愧疚。无可奈何。

这里面有太多不圆满,太多的距离和刺。所以,动一动就会痛。因为痛,所以写起来不容易那么光明,反而总是避免不了的呈现淤青。

虽然林雪虹是马来西亚人,但华人家庭还是有很强的共性。母女关系中总是包含强烈的爱与亏欠,家庭让人想要逃离,又同样将人牢牢困住。

母亲的故事,就是从逃离开始的。她来自偏远的乡下,不想被束缚在土地上。十几岁时南下新加坡,在一家名为新慧美容服装女学院学裁缝。

那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路,她做到了。从新加坡回来后,她辗转来到丫曳镇,在那里开了自己的第一家裁缝铺。

然后,她遇到一个男人,和她结婚。生活朝着一种稳定蓬勃的方向发展。她的裁缝店越来越有起色,最好的时候,店里请了三个女工,招收了十来个学徒。

然后,从某一天开始,一切就变得艰难。父亲不再工作,并且常年赌博母亲一个人靠裁缝店养大了五个儿女,并将他们一个个送出去读书,看着他们走远。然后,她自己在这里慢慢缩小," 就像一颗被榨干的柠檬 "。

当然,榨干她更狠的是她的丈夫。女儿们劝她离婚,她不肯。她也尝试过离家出走,可是不知道能去哪里,最后还是回去了。

母亲勤劳、大方、乐于助人,但她也会让女儿不堪,她有一个记账本,记下了女儿们的每一笔花销。

这个账本让林雪虹很小就觉得自己欠着债,无论如何也还不掉。同时,对于唯一的儿子,那又是另一种标准。

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 但我也没有后悔离开乌拉港,我生来就是要离开的。"

这本书里有一种破碎和坚硬,一种爱与痛交织的复杂滋味,因此也更具重量。

Ps. 关于这本书,我也录了一期播客。博客节目中谈到的内容更多,也和其他作家做了一些对比,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听听看。

---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 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