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界 3小时前
一家温泉旅馆,如何拯救日本小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落寞老街的重生,从旅馆门口开始。

首图 | 旅界实拍

领域  | 酒店业

01

前两天,我和几个做文旅开发的朋友小聚,聊起了城市更新。

朋友 A 说,前些年 , 太多项目从一开始就跑偏了,大拆大建、套壳 IP,然后开发商盖完楼、卖完房,项目就跟甲方一起散了。

" 最常见的,就是把几栋老房子推掉,换成仿古小镇,再拍两张效果图。"

朋友 B 接过话头,冷笑一声 , 现在所谓的文旅开发,多半都是用 " 开发 " 当幌子,搬空文旅投才是真正目标。

他还翻出几家上市文旅企业半年报,说这年头真靠项目盈利的凤毛麟角,前期预算靠感性,中期施工靠赶工,后期运营靠运气,三年能活下来的,已经算优秀。

聊着聊着,我却忽然想起今年十一期间住过的一家日本温泉旅馆——界长门。

这家酒店位于山口县长门汤本温泉街,体量不大,只有 40 间房,是星野集团旗下 " 界 " 系列的第 16 家温泉旅馆,也是 " 界 " 第一次尝试把旅馆开在一个有意愿整体更新的温泉街上。

从今天看,长门汤本温泉街已经慢慢恢复了热闹,黄昏蓝调灯光美得醉人,但如果把时间倒带到二十年前,很难想象这条街曾一度冷清到几乎没人愿意再投资。

长门汤本温泉 / 旅界实拍

2005 年以后,长门汤本温泉街老掉渣的旅馆群逐渐失去活力,街道空了下来,浴场的灯也常年熄着,一如今天国内的很多 " 空心村 "。

2016 年,长门市政府决定重新启动这个地方,他们请来东京的城市更新团队做规划,并提出一个不那么新鲜,但执行难度极高的目标,要把温泉街变成一个可以漫步、停留的小镇。

怎么做?

就在这个阶段,星野集团董事长星野佳路受邀进入整个 " 再生计划 " 的评审团队。

星野佳路

彼时,他刚完成几家 " 界 " 品牌的远郊项目,团队开始寻找一个城市文旅共构的机会。

当这位日本酒店界经营之神站在长门汤本温泉街尽头,看到整条街都愿意参与共建,而并非只是期待一个酒店品牌降临,他拍板了。

界 · 长门不仅要在这落子,还要盘活整条温泉街。

02

改造长门汤本温泉,起初,星野佳路的核心抓手只有一个,让界长门这家酒店融入到当地的文化里,把酒店做成老街的接口。

硬件上,他要重新设计公共空间,用一杯热饮把街区的日常引进来,气氛自然起来,顺手把品牌递出去。

具体做法是,界长门不设围墙,把门做成开放式的 " 曙之门 ",把自家咖啡馆做成街区窗口,名叫 Akebono Café,再把音信川河对岸的木质川床平台纳入住客行程。

曙之门 / 旅界实拍

对住客来说,这些地方都像是旅馆的一部分,对街区来说,这些资源又是流动的,可共享,可进入的。

对客服务上,星野则用心编排清晨神社漫步、冥想书法、夜游音信川等住客可免费参与的 " 当地乐 ",来解决游客在长门汤本温泉无事可做的苦恼。

与星野集团同步,长门政府项目的第一阶段 " 街区协同 " 动作也很实在。

他们把街口那座年久失修的公共浴场恩汤拆掉重建,换上更有质感的木结构外立面和全新的泉水系统。

恩汤重焕新生,界 · 长门则负责把住客顺滑地送到门口,必要时还可以协调包场服务。

恩汤 / 旅界实拍

此外,政府在音信川两岸做了一整条缓坡步道,游客不用再穿越车道,河岸变成主角,亲水阶梯、夜间灯光和指引系统慢慢形成可漫步的主动线。

川床平台从景观变成可以实际坐下来的场所,灯光也换了色温,晚上的街区可以慢下来。

界 · 长门正好坐在这条线的关键节点,天然担当调度台,成了街区的灵魂锚点。

与政府项目配套,界 · 长门做的是编排与服务移植,服务人员为客人带上器皿和热水,把一套可移动的茶点服务搬到河边。

川床平台 / 旅界实拍

客人坐在水面边缘看人来人往,体验完全不同。

旅馆付出的主要是人手、器物和时间,产出的却是高记忆度的场景,这就是把公共文旅产品做成私域体验的典型做法。

最细的那一步,则是把旅馆与温泉街景观之间的节奏串起来,不再各说各话。

街区负责重资产与保养,比如河岸平台、步行道、公共浴场、灯光系统,酒店则把钱花在动线、美学和移动服务上,把人的体验线拉顺。

街区上的每家店不必全能,更不会都卖千篇一律的纪念品,住客走了一个来回,记忆会把那条河、那间浴场、那杯咖啡记到这次住宿里,街区的资产也完成了价值转化。

从入住感官来讲,那几天,我们和孩子都玩得很开心,看到了这家旅馆如何影响一条街,一个街区又如何顺着一家旅馆的节奏活过来。

没有推土机与大拆大建,只是从旅馆门口开始,灯亮了,街就慢慢有人了。

03

当我讲完界 · 长门与长门市政府之间的 " 街区协同 " 故事,朋友们频频点头,觉得这才是文旅共生的理想状态。

但他们很快又叹了口气:" 熙少,你说,国内很多地方山水条件其实不比日本差,怎么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我想了想,问题也许出在这四个字上:看不下去

我们修了太多路,却到处都是 " 我在 XX 很想你 " 的网红路牌,做了太多斥资上亿的浮华夜游,却不在意光打在哪里,餐饮动线东一榔头西一棒,文化 IP 东拼西凑,最后游客只能靠拍照来制造 " 到此一游 " 的存在感。

美学不统一、运营不协同,是很多文旅项目难以让人停留的根本原因。

在长门汤本温泉街,你会发现街区导视的字体、色温、材质彼此呼应,连酒店的手绘地图都能与路边标识精准对照,夜间的灯光也很克制,色温柔和,没有炫技。

界长门 / 旅界实拍

这是审美与规则的共享,降低了游客的认知负担,也让街区变得宜居起来。

回国十几天了,我还记得自己入住界 · 长门的那个下午。

午后,初秋阳光有些斜,落在旅馆门前的碎石地上,反出点点亮色。

整座旅馆建筑贴着河道,深色立面低调内敛,屋檐低垂,几乎与周围住宅融为一体,穿着轻便制服的服务员送上茶水,没有太多语言,动作之间却透着一种安静的迎接感。

看着窗外光影慢慢西移,我忽然意识到所谓的 " 街区重生 ",其实也是日式物哀里最动人的部分。

不仅设施配合相得益彰,酒店、餐饮商家与当地店铺运营上还有时段协同,这与很多国内文旅古镇常见的你争我夺、零和博弈截然相反。

界长门晚餐前后的散策线路、灯笼点亮的起止时间、恩汤的拥挤指数、烤 Soba 餐厅的营业时间 …… 酒店会按这些节奏来编排住客的出行,避开拥堵,也避免冷场,让整条街的时间线流动得像一首慢歌。

柳屋餐厅 / 旅界实拍

由此,街区协同这个词听上去像政策文件,其实最动人的地方,是它落在日常的密度上。

住客不需要提前做功课,街区不需要争抢眼球,一切都像光照下来一样自然。

日落后灯亮起,大家往河边走,咖啡馆开始煮夜里的第一壶豆子,也有人只是住在附近的民宿,但路线是共享的,体验是互通的,气氛是一致的。

这一切的开始源自星野佳路在 2020 年打磨出来的界 · 长门。

那天晚上,我在酒店的咖啡铺里坐着,旁边是一位工作人员正给另一组客人递地图。

她说的话我听不太清,但她的手指正对的是桥对面那块平台,应该又在推荐大家过去坐坐。

后来,我们聊起这个地方的变化,她提到很多最初是关着门的铺子,这两年陆续都开了,街热了,其他人也慢慢愿意上场。

无需酒店多说什么,这条街区正在替它解释一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日本 降临 东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