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算力泡沫这个话题,很早就想聊了。
一直没写,主要是不想影响人家做事,身边做这个领域的朋友还是挺多的。
我们这个账号主要就是讲讲以前的事,基本不聊当下的项目。
有些项目,我们也觉得它该暴雷。
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它未必死得了。
很可能它就活下来了,峰回路转了,可能就是它命不该绝。
这次峰回路转,可能使它反省,未来转型了,调整思路了,逻辑合理了,没有硬伤了,专注产品服务,未来还会如日中天呢。
比如孙哥,比如贾老板。
所以我们这个系列的内容,案例,聊的要不就是多年以前的事,要不就是眼下已经明确暴雷人尽皆知的项目。
时也命也,不参与人家的因果。
就是任何项目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现在没风险不代表之后没风险,现在有问题,不代表以后没机会。
那尽调、风控,就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要不断跟进,不断更新,绝不能滞后,不然就会失去主动权。
其实算力、电车都有泡沫。
电车、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逻辑很有问题,但现在还不能聊。算力可以了,因为算力差不多要到下个阶段了。
大概从今年年初吧,就有很多关于算力泡沫的内容在网上爆出来了,公众开始关注到这个领域。
但实际上,出现这个泡沫,并不是今年。
我觉得大概是在 2023 年吧,或者说是我们感知到的时间是 2023 年,也许实际更早。
这就是信息差,信息的滞后性。
当大众都知道某件事的时候,可能早在几年前,业内就出现相关问题了。
我们是搞尽调的,所以咱们从尽调的角度去聊这个问题。
从咱们的角度,其实不管什么问题,逻辑都是相通的,无非是,这次又披了一个算力的外衣罢了。
咱们最应该关注什么?
是底层资产、底层收益来源,商业模式,商业逻辑的合理性,账算不算得过来。
你们应该已经看了很多算力泡沫相关的内容,已经了解了他们的手法了。
就是虚构不存在的市场需求,讲故事,画大饼,利用信息差,忽悠投资人或者政府投钱,搞算力中心。
其实所有行业的泡沫,骗局,都是一个套路。
算力,它是虚构算力租赁的市场需求,古城古镇是虚构游客旅游的市场需求,等等一切产品,它都需要搞虚假繁荣。
这个虚假繁荣,可能是纯靠一张嘴,一个 ppt,一幅蓝图,前期靠这个。
光靠嘴不好使的时候,风控级别上来了,他们就可能是找人,找演员,找下游客户,签合同,真金白银给你走账,刷一个季度。
或者签个战略框架协议啊,甚至是签个明确的采购合同什么的,都是一个逻辑。
就是在底层资产的收益来源上,造假。
因为这个事是最重要的,一切产品,一切投资,一切被拆分的未来收益份额以及各种理财产品。
最重要的逻辑,就是收益从哪来?够不够?能持续多久?你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啊?
这个事讲不通,那没人会投,政府也一样,就算是跟古城似的算一本大账,至少也得考虑回本吧。
那算力中心怎么盈利啊?就是为企业提供算力服务,算力租赁呗。
算力租赁的收入,就是底层收益来源,就是一切产品收益的保障。
那你看,算力价格其实是经历了一个过山车的,从之前无比昂贵,到现在,基本不怎么值钱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好几年前,国外的某个公司说要给北大一个 4 个人的团队赞助,他们是做声音领域的算法的,说给了好几千万,我以为是给钱,后来一问才知道,就是让他们免费用算力,大概能值个几千万。
那时候,我才知道,哦,原来算力这玩意这么贵啊。
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市场价的巨大波动?市场价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有信息差?这既存在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也存在信息差。
所以骗子,就是利用这种信息差在讲故事,画大饼。
这几乎能应用于每一个行业,几乎每个忽悠你投资的人,都在利用这个信息差给你虚高底层收益,比如商铺租赁。
他用真实的历史行情,历史最高价,给你做最乐观的预测,这已经属于业界良心了,都不能说他是骗子。
大部分情况,他都是伪造的收益,就是压根没有这个收益,产生不了收益,他跟那模拟报表,财务预测呢。
然后他找人刷,给你一堆下游的合同订单,给你一个季度的流水,给你一个虚假繁荣的视频宣传片。
他具体怎么骗你,其实是取决于投资领域是否小众,小众的,认知理解门槛高的,他就纯忽悠你。
比较大众的,他就给你搞错位,做最乐观的预测。
未来的事,咱们确实谁也预测不了,但当下的市场价,到底多少,你是否尽调清楚了?
那市场价这个东西,取决于供需对吧?
那有没有这么大的需求?痛点是不是伪命题?这个你是否尽调清楚?
一样,他还是造假。
你质疑市场需求是吧?
你看下游已经签了十几份合同了,全是大公司采购,未来就是全民搞算力,大家都要部署,不玩算力的公司就会被淘汰。
所以咱们弄个算力中心,数字产业,搞算力租赁,2 年就回本,以后就是躺着哗哗收钱。
一样,还是一种老套路,以前各行各业都这么骗。
咱们换个场景,比如你做贸易的,行业里有个经典骗局。
就是突然某一天,有个港商、台商找你买点东西,你也没听说过,很小众。
但他就要跟你这大批量的采购,他说东南亚很有市场,让你去找,然后还愿意先支付一些定金。
然后货源莫名其妙地就来了,你说多巧,这笔财非得你发。
压钱进货吧,比如你手里钱不够进货怎么办?莫名其妙的资金方也找上门了,抵押贷款吧。
后面不用说了,港商联系不上了,人家定金也不要了,利润早就包住了。
人家哪个环节都没问题,卖你货、钱货两清,借你钱,纯借贷。
结果就是你负债累累,弄了一堆价格虚高的货物,等你想找别的销路的时候,就发现根本没市场。
这会儿又会有人主动找你,1 折收你的货。
就类似的套路,能演变出各种各样,无穷无尽。
好多东西都是,只要你一买回家,就发现不值钱了,不火了,卖不出去了,哈哈。
算力这个呢,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他中间多了个运营商。
就是你出钱,运营商来帮你采购建设运营,上游就是服务器,芯片,下游就是需要算力的企业。
你想想跟上面的例子,一样吧,我卖你服务器,能有什么问题?钱货两清。
那下游人家计划有变,不搞算力了,违约了,又能有什么问题?
明白了吧,全是老套路。
其实如果只是到这,问题不大,毕竟算力中心这种东西,属于战略发展方向,他算不上优质资产,但肯定也算不上不良。
前提是资产质量没问题,就是你那服务器,你那算力,你那负载能力,是真实的。
比如你买 5.0 排量的车,给你的也是 5.0 排量,这没问题。
但现在很多算力中心都不是。
有的算力中心 2023 年发现问题的,有的 2025 年发现问题的,有的到现在还没发现问题。
你那个算力中心,运营商说有 1000p 算力,实际可能就 500p,你在那摆着不用,一般也发现不了,或者说,你不满负荷用也发现不了。
车不跑在家放着,你永远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简单说就是豆腐渣工程,运营商在建设,采购的时候,都掺假了虚标了。
这就是利用出钱的人不懂算力领域的专业知识,他可能都不知道 1000p 啥意思。
10 个 100 是 1000,2 个 500 也是 1000,但其实差别很大。
因为你不懂,所以他可以用很多个概念忽悠你。
到时候运营商又在维护上收你一大笔钱,这玩意,又费电,还得研究散热,还需要土地。
全是能赚钱的环节。
如果是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算力中心,那就属于不良资产了。
其实算力这个事吧,还涉及财务造假,以前写过一点点,再细的没法说了——详见:《我做尽调这些年(六十八)- 财务造假产业链》。
以上写这些套路吧,适用于所有行业,特别常见,且通俗易懂,但你就是防不胜防。
给个尽调的小建议吧:算力这事它主要是虚构了市场需求,就是下游的需求是假的。
很多人做尽调,也是先论证商业模式嘛,这没问题。
算力中心的商业模式,就是买服务器,对外提供算力服务,市场繁荣,有需求,下游客户也签合同了,那就没问题啊。
然后围绕下游的合同去调查,怎么查都是真实的,人家都发公告了,子公司都成立了,能有假么。
但合同是真的,需求是假的。
所以这个尽调的逻辑是不对的,商业模式不能只查一层,要延伸到上下游。
你不仅要查你这个环节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更要去查你下游的逻辑是否成立。
就是你要研究研究,他买你这东西,做什么用?他买这个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他做得出来产品吗?能变现吗?有这个能力吗?
如果没有,那么他为什么要大批量地买呢?
就算都是真的,他能买多久呢?他一个养鸡的,非要搞 AI,辅助养殖,投入十几个亿,报表亏损,然后呢?他还买么?后续你卖给谁去啊?
稍微了解 AI 这个行业的就知道,都不说之前,就现在,算力这么便宜的情况下,都不是一般小公司能玩得了的。
算力是便宜,云算力,几十万能搞定,人贵啊,而且哪有那个研发基因研发能力啊,有几个产品能收费啊。
市场上能玩这个的,真正有需求的,都是巨无霸。
人家会租你的算力中心啊?图什么?图你不稳定?三天两头坏?
那你说,运营商承诺给兜底,类似对赌似的,保证未来租金收入。
他拿什么保证啊?拿嘴啊?就跟大股东回购似的,他就算有心回购,他还有钱么?
那些运营商哪个不是皮包公司,层层嵌套啊?你好好查查他之前干什么的?去年还搞大宗贸易呢,今年怎么突然这会又成算力运营商了?
他的兜底没意义。
一个不合理的商业模式,玉皇大帝给兜底都没用。
所以记住,尽调不要只研究你这一层的商业逻辑,要延伸到上下游甚至更远,因为市场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
没什么高深的东西,就是尽调的思维和风控的逻辑不一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