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刷到热梗就冲、通知栏红点必清的 "5G 在线选手 ",还是三天不看社交媒体也 OK、消息已读不回的 "2G 岁月静好党 "?
你或许想不到,你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每一个滑动、点赞、收藏、下单,早已经暴露了你的社媒人格。而对生态内的不同角色而言,读懂这些社媒用户,是实现自身增长破局的关键。
「克劳锐」凭借社媒生态的长期观察和数据积累发现,当前市场普遍停留在通过情绪、内容标签等特征,对用户进行表层归因,却缺乏一个能够系统性地定义、解读用户社媒人格与行为动机的模型。
因此,克劳锐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社媒用户人格类型全景洞察》报告,并提出一套全新的评估体系—— TKTI,专为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设计的 " 线上人格识别系统 "。
这是由「克劳锐」数据、算法和用户研究构建的,能够覆盖整体社媒环境的人格分类图谱、测试工具系统、社媒人格报告(后文可获取测试与报告相关链接),旨在为行业提供一个更系统、更底层的洞察工具。
今天咱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份 " 社媒行为说明书 "~
线下 MBTI 探寻社会底色
线上 TKTI 解码社媒 " 人设 "
或许你早发现,有的人在同学聚会社恐人设不倒,在微博超话却可以组织万人签到;有的人在生活中精打细算,转头遇上直播间大促时,却疯狂上头买买买。就连罗永浩都曾说过:" 我在网上常跟人吵架,但现实中我是社恐。"
这种反差背后,是线上人格与线下人格的割裂,线下的自我呈现是深层的、有社会属性的,反过来说,线上少了这些枷锁,匿名性、即时反馈会放大浅层偏好,人的行为便会更接近真实、原始的第一性选择。
更进一步看,同一个人也≠同一面孔。换句话说,网友在不同平台上的 " 人设 ",更像是被算法、内容、互动环境激发出的另一个的形象。
这些割裂感恰恰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是社媒生态中穿梭的 " 多面体 "。
如今,中国社媒用户已超 11 亿,日均产出 1.3 亿条内容,我们在微博辩观点,在抖音追热点,在小红书找攻略,在 B 站搞二创,在快手唠嗑信任购……每一个平台,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面镜子。
但新的问题是,当用户越来越 " 多样善变 ",传统惯用的用户标签也正在失灵。
从靠性别、地域、年龄等基础、粗放标签划分,到靠爱好、细分垂直领域的算法式标签,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更偏向于浅层粗放的结果式归纳。
当我们只知道 TA 是 "25 岁一线城市女性美妆爱好者 ",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她一会儿在直播间激情下单,一会儿又在小红书理性比价三个月。真正驱动用户的是心理动机,但又如何穿透表象,探查背后的心理动机?
TKTI( TopKlout Type Indicator)这套基于行为动机、能预测决策的新一代心理洞察体系,正是为社媒生态从 " 流量驱动 " 向 " 人心驱动 " 转型提供了底层逻辑支撑,让有需要的行业能借此精准锚定用户需求的方向。
TKTI 人格图鉴:
测测你是 H 人还是 L 人?
那么,怎么通过 TKTI,判断不同的 " 网上冲浪选手 " 呢?
要搞懂 TKTI,得先摸清它的骨架—— TKTI 主要通过 " 使用活跃 "" 内容认知 "" 兴趣度 "" 消费决策 " 四个核心维度进行区分。
在四大维度下,继续细分出八大维度指标,分别是:高频沉浸型(H)和低频浏览型(L);直观感知型(P)和深度分析型(A);垂直聚焦型(F)和多元探索型(M);冲动果断型(D)和理性审慎型(R)。
其中最容易直观区分的,就是 " 使用活跃 " 维度下的 H 人和 L 人。
先让我们通过一张图,来场简单的 " 对号入座 " 吧!看看自己中了几条?
H 人是典型的 " 社媒原住民 ",热点刚上热搜就刷遍全平台,评论区造梗、开团快人一步;大促时凑满减、蹲直播的流程比上班还熟练;看到神评立刻点赞 + 回复,妥妥的 " 互动癌 " 晚期。
而 L 人则完全相反,同事聊热梗时一脸懵,需要 " 前情提要 "、事后才考古;别人抢完大促才问 " 双十一开始了?",需要买才顺手看一眼;碎片时间宁愿发呆看路人,也不主动刷社媒,点赞已是 TA 的最高礼遇。
以 H 与 L 为首的八大指标组合下,共形成了 16 种社媒人格类型。据报告数据显示,HPMD(热点永动机)、HPMR(赛博策展人)、LAFR(风险评估师)为社交媒体平台的主要原生用户。
其中,HPMR 型 " 赛博策展人 ",他们刷抖音是为了解压,关注列表横跨萌宠、搞笑、美食,但下单前必看三篇测评,口头禅是 " 先收藏,以后再说 ~",是内容界的端水大师,陪伴感需求拉满,成为创作者最想转化的温和流量。
LAFR 型 " 风险评估师 ",则是有明确目标才打开 App,直奔主题搜索,买大件前会做 Excel 比价表,口头禅是 " 让我研究一下 ",堪称互联网人间清醒,时间宝贵、决策理性,是平台最难 " 套路 " 的用户。
想知道你的线上社媒人格吗?扫码解锁专属人格标签 ~
扫码参与 TKTI 社媒人格测试
TKTI:一套全行业读懂用户的体系化工具
正如其中一位测试者所说:" 好准啊,我就说我在线上的行为怎么跟 MBTI 有点出入。"
对普通用户来说,TKTI 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社媒人格说明书。但对整个社媒行业来说,TKTI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具和洞察视角。
细分来看,对于社媒平台,TKTI 人格分布就像一份精准的 " 体检报告 ",能直观自身平台主导的社媒人格类型及其占比,这不仅是平台的特色名片,更是衡量生态健康度与独特性的关键指标。
如果 HPFD(圈层种草机)占比过高,说明平台 " 沉迷化 " 严重,内容浅、信息茧房突出,短期数据好看,长期却容易出现用户流失的风险;但如果 LAMR(完美审判官)、HAMR(学术猎人)这类理性用户占比提升,就标志着平台内容质量高,用户心智在向成熟发展,生态更可持续。
而且人格不是固定标签,用户可能从 H(高频)变 L(低频),也可能从 D(冲动)变 R(理性),平台还能根据这种动态变化调整策略,比如给 M(多元探索)用户多推跨领域内容,给 A(深度分析)用户加 " 信息溯源工具 ",让体验更贴合需求。
同时,对内容创作者而言,看清粉丝的人格类型,才能创作出真正 " 对味 " 的内容。对 LAFR 型(风险评估师)多给数据、做评测、讲逻辑;对 HPMR 型(赛博策展人)营造轻松氛围,弱化销售感,实现内容与变现双赢。
至于品牌方,TKTI 是其价值高效转化的秘诀。
比如热衷于追爆款的 HPFD(圈层种草机)等是品牌拉新、制造声量的主力军;有购买力、有忠诚度的 HAFD(领域教皇)、HPFR(古典狩猎者)则是既能给品牌快速带来销售,又能贡献长期价值的理想客户,品牌可以根据目标规划,匹配、锁定关键人群进行发力。
在此基础上,TKTI 还可以为品牌搭建一个清晰的沟通框架:首先洞察决策动机是理性比较还是情绪驱动,进而匹配其信任的沟通触点,最终定制能引发共鸣的转化策略。这套方法能够指引品牌在合适的平台,与特定人格进行高效对话。
TKTI 的价值远不止这些,它更能成为各行各业精准连接目标用户的一套 " 通用蓝图 "。
从四大行为维度构建的用户画像,TKTI 能够帮助任何依赖线上交互的行业领域。从在线教育到数字金融,从内容平台到智能硬件,真正理解自己服务对象的底层动机与核心需求,才能打造真正贴合用户心理、提升服务效率的全新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TKTI 不是要把人框死在 16 个格子里,而是还原社媒用户的真实面貌。它让用户在数字世界中更理解自己、优化自己的冲浪体验;同时,它也是平台与品牌从 " 贴标签 " 走向 " 懂人心 " 的得力工具之一。
作为行业第三方,「克劳锐」通过 TKTI 这套模型工具系统,能够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复杂的社媒环境中,更清晰地看见用户行为背后的 " 为什么 ",从而更从容地创造长期价值。
想解锁 16 种社媒人格的完整画像,看更多具体实操案例,欢迎后台回复【社媒人格】,或前往「克劳锐」官网获取《中国社媒用户人格类型全景洞察》完整报告。
未来,「克劳锐」还将持续发布核心人格深度报告、垂直议题专题报告等系列深度研究,围绕特定用户群与营销场景持续赋能,与行业共同探索增长新路径,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
【幕后花絮大放送】
小锐为了帮大家提前试试水,在社群搜罗抓住了一批 " 测试员 ":
选手①自由撰稿人测出自己是 LAMR(完美审判官),结果被大家 " 吐槽 ":准到离谱,无限延期莫非指的是稿件(愿所有小编不会遇到)。
身患网瘾的选手②号,如愿测出 HPMR(赛博策展人),甚至调侃自己 " 可以抢策划的活了 "。
当③号选手测出 LPMR(信息松鼠党)后,他只淡淡评价了三个字:" 还挺准 "。就连测评反馈都像社媒人格一样散发着淡人气息。
最后,你测出来是哪款社媒人格?欢迎来评论区晒晒,寻找你的 " 人格搭子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