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OpenAI 召开开发者大会,彰显了 OpenAI 的野心——覆盖 AI 时代的所有需求:
AgentKit 工具包上线,以后开发智能体比现在开发 APP 和小程序简单容易得多,人人都可上手。这是要建应用工厂。
开放 CodeX,写代码的工具,功能强大。现场演示用语音请求 AI 调用 Codex 实时修改 React 应用代码,没有手写一行代码,仅靠自然语言完成——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掌控应用材料。
发布 Sora2,号称最强大的视频生成工具。视觉是人类认知的入口。这是要建 AI 应用的渠道产品。
工厂——材料——渠道产品——市场,更不要说 ChatGPT 的基础建设,总之,一切的一切,OpenAI 通通都要。
OpenAI 的底气来自两年来的成绩:400 万开发者,8 亿周活用户,API 每分钟 60 亿 token 消耗量;来自源源不断的资金:估值已到 5000 亿美元,英伟达最新承诺向其投资 1000 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来自雄厚的技术实力:架构设计的开创者,大模型应用的祖师爷。
靠谱吗?
理论上不靠谱。水满则盈、月满则亏,这个道理中国人都懂。
实践上不靠谱。移动互联网殷鉴未远——底层架构和操作系统依然是美国的,但应用是中国的——微信小程序生生撕开了 APP 的应用铁幕,TiTok 生生撕开了西方的舆论铁幕;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习以为常,美国迄今移动支付份额不到 20%。
基础建设方面,中国体制决定其独步天下的优势;
大模型方面,中国有 DeepSeek、千问对标;
工具包和代码方面,中国对标企业很多,Dify、扣子、 BetterYeah AI、元器等等,都是狠角色;
视频生成工具方面,可灵、即梦、海螺、拍我,都已经拥有巨大用户群体。
可以肯定 AI 的发展趋势如下:应用方面,智能体、渠道、市场等,中国落地实践能力要远超美国,数据、算法、算力等基础层方面,中美旗鼓相当;基础理论方面,美国保持巨大优势,如智能空间、强化学习等一旦突破,则中国重新要扮演追赶者角色。
从个人角度看,AI 应用出现两个标志性事件,则意味着 AI 应用时代的真正到来,一个是被广泛应用的 AI 视频软件出现,如移动互联网的抖音;一个是被广泛应用的 AI 支付系统,如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网联清算体系。
前者中国有抖音和 TiTok,日夜创造和积累天量数据素材用于 AI 视频训练;后者则是体制优势,中国政府一路绿灯,美国资本层层设卡。
从 AI 应用角度,怎么看,都是 OpenAI 负责 PPT,中国 AI 负责实现。
★
商务合作/ 转载合作
(请备注 " 转载 " 或 " 合作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