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察Autoobserver 前天
季度销量首破百万辆,吉利做对了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10 月 13 日,吉利控股集团公布了 2025 年前三季度的销量成绩单。今年 1 至 9 月,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达到 295.3 万辆,同比增长 29%;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 159.1 万辆,同比增长 68%,渗透率 54%。第三季度销量 102.1 万辆,同比增长 28%;新能源销量 58.8 万辆,同比增长 59%,渗透率 58%,季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 2025 年,吉利如何实现这一高增长?

从 " 多品牌作战 " 到 " 一个吉利军团 " 的效能释放

纵观吉利的高速增长,表面是销量数字的跃升,内核却是组织与战略深刻变革的结果。业内普遍认为,吉利 2024 年发布的《台州宣言》是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份宣言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明确将 " 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 " 作为核心原则,旨在打通内部资源壁垒,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贯彻《台州宣言》精神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在 2025 年迅速落地。年初,极氪完成对领克的股权交割,理顺了高端品牌序列的管理关系;7 月,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签署合并协议。这不仅是一次资本运作,更涉及研发体系、供应链管理、渠道资源等运营层面的深度整合,意味着 " 一个吉利 " 战略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吉利集团管理层曾透露,通过整合,目标是在研发、管理和营销领域实现 15% 至 20% 的效率提升。从目前看,这一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更值得关注的是,协同并非意味着品牌个性的消失。相反,在统一的技术平台和采购体系支持下,吉利银河、领克和极氪的品牌定位反而更加清晰。银河专注于主流家用市场,领克强调运动与个性,极氪则定位豪华科技。这使得各品牌能更专注于自身的目标用户,避免了同质化内耗。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整合必然伴随挑战。如何在不同品牌文化间找到平衡点,如何确保资源分配的高效与公平,都是对吉利管理能力的持续考验。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清晰的战略方向与坚定的执行力度,正是其前三季度业绩飙升的重要推力。

十年超 2000 亿研发投入铸就体系化竞争力

如果说战略整合为吉利指明了方向和阵型,那么持续而庞大的技术研发投入,则为其提供了冲锋陷阵的硬核武器装备。过去十年间,吉利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2000 亿元,这种长期主义,帮助吉利在智能电动化时代进入了收获期。

吉利的技术体系构建,呈现出从点到面、再到立体生态的清晰路径。在核心的三电领域,吉利通过整合打造了统一的 " 神盾金砖电池 " 品牌,将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行业领先的安全体系。雷神电混技术则将电混轿车亏电油耗降至 2L/100km 级别,综合续航超 2000 公里,有效缓解了用户对续航里程的焦虑。

但吉利的技术野心远不止于此。2025 年初,吉利发布了 " 智能汽车全域 AI" 技术体系,完成从架构、动力、底盘到座舱全领域 AI 应用,是全球率先完成 " 全域 AI" 布局的车企。这背后是强大的算力支撑:吉利星睿智算中心 2.0 以 23.5EFLOPS 的综合算力位居中国车企之首,为 AI 大模型训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些技术成果已迅速落地,转化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备 L3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 " 千里浩瀚 " 辅助驾驶系统 H9 方案、反应速度仅 4 毫秒的 AI 数字底盘,以及搭载超拟人智能体 "Eva" 的 Flyme Auto 2 新一代 AI 座舱操作系统,纷纷搭载于最新旗舰车型。代表吉利技术集大成的极氪 9X、吉利银河 M9、领克 900 等车型一经推出便成爆款,极氪 9X 上市 13 分钟大定破万,其中高达 80% 的用户来自高端品牌增换购,充分证明了市场对其技术价值的认可。

在新能源高歌猛进的同时,吉利并未放弃燃油车的基本盘。定位高价值的 " 中国星 " 系列燃油车前三季度销量突破 91 万辆,实现了 5% 的同比增长,形成了独特的 " 油电双强 " 格局。这不仅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更展现了吉利能够平衡传统与创新、在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行发展的强大体系能力。

此外,其在绿色甲醇等替代燃料领域的长期坚守,也构成了其区别于其他车企的独特差异化优势。

" 天地一体化 " 构筑长期想象空间

在多数竞争者还聚焦于地面车辆的 " 内卷 " 时,吉利的战略视野已经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立体空间。其构建的 " 天上卫星、地面车辆、云上算力 " 的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正成为其参与未来竞争的护城河。

2025 年 9 月,随着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成功发射,64 颗在轨卫星完成一期组网,实现了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的实时通信覆盖。这不仅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吉利从汽车公司向立体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迈出的关键一步。

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搭载于极氪、银河、领克等品牌的高端车型上,确保用户在无地面网络信号的极端环境下也能实现 " 永不失联 ",极大提升了安全边界与用户体验。

在低空领域,吉利的布局同样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旗下沃飞长空研发的大型载人 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AE200-100 首架机已正式下线,并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这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等场景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这套 " 天地一体化 " 生态的价值,不仅在于产品功能的增强,更在于其赋能整体出行的潜力。该体系已成功为杭州亚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应急通信服务,证明了其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这也是一种软实力的对外输出。

有分析指出,吉利的这种生态布局,向市场、投资者乃至竞争对手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吉利志在成为一家全球性的立体出行科技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这种定位的升华,对于提升品牌价值和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具有长远意义。

从 " 走出去 " 到 " 走进去 "

将视野放到全球,吉利的战略布局也日渐深入。今年前三季度,吉利海外出口销量近 30 万辆,9 月单月新能源出口占比已达 36%。这背后是其全球化战略从 " 走出去 " 到 " 走进去 " 的深化。

吉利的全球化战略呈现出 " 多点开花、重点突破 " 的特征。在欧洲市场,领克品牌新进驻捷克、奥地利、瑞士三个国家,进一步完善了欧洲市场布局。在英国市场,吉利国际 EX5 开启预售;在澳大利亚市场,银河星舰 7 EM-i 以 STARRAY EM-i 的本地化名称正式登陆;在阿联酋市场,极氪 7X 于 9 月末正式上市。可见,吉利正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本土化策略,推动高价值产品有序出海。

在产业合作层面,吉利与雷诺合资成立的浩思动力已成为全球前三大动力总成公司之一。该公司拥有 12 家发动机工厂,年产能约 500 万套发动机和变速箱,为雷诺、吉利、沃尔沃等多个品牌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今年 4 月,其子业务集团 Aurobay 极光湾科技凭借高性能混动系统荣获美国 PACE 大奖,实现了中国动力系统供应商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中的重要突破。这种开放式合作模式,既整合了全球优质资源,又提升了吉利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写在最后

吉利前三季度的销量表现,不仅是产品和销量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战略定力、技术纵深与生态布局的全面验证。

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的较量,升级为体系能力、全球视野与未来生态的全面博弈。吉利通过 " 一个吉利 " 战略整合,打通了内部壁垒,实现了研发、采购与渠道的深度协同;凭借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全域 AI、三电系统与智能架构上构建了技术护城河;更以 " 天地一体化 " 的生态视野,将业务边界从地面出行拓展至低轨卫星和低空飞行,为其全球化竞争注入了独特的想象空间。

对吉利而言,虽说未来的挑战依然不容小觑,高端品牌的认知夯实、全球化运营的本土深化,以及技术投入的商业化回报,都是其需要持续攻坚的课题。但是凭借清晰的战略定力、扎实的技术储备与日益成熟的全球运营能力,吉利已经在这场 " 马拉松 " 中,跑出了自己的节奏和姿态。

随着 " 一个吉利 " 协同效应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天地一体化生态的持续完善,吉利在全球舞台上的后续表现更值得期待。

推荐阅读

点击" 在看 "与世界分享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吉利 渗透率 新能源 领克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