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传媒 前天
不止五界十车 华为“走窄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汽势 Auto-First|撒马尔

近日,有两条消息,很有意思。

一条是国庆假期结束第一天,10 月 9 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走进华为拜访任正非,可谓不造车华为,成为了中国的 " 造车中心 ",外界评论称,这就是技术决定行业走向。李想更早之前也曾表示,全面学习华为,面对华为产品的竞争,80% 是学习,20% 是尊敬,0% 的抱怨。

另外一个来自华为在车圈的亲密战友赛力斯。身价超 2600 亿的赛力斯,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在详尽的招股书里,这家拥抱华为进而转型成功的车企,毫不避讳地将增长动力归功于和华为的合作,总共提到 " 华为 "61 次。

商业世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打败你的永远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这句话不论放在互联网行业还是汽车行业,亦是如此。

与此同时,车市纷乱,但乱局中依旧秩序显见。华为的出场,既是跨界,也是乱局的做局者,而不光是那颗棋子。

这是因为,华为正在 " 走窄门 "。

第一,通往窄门的路是一条只有少数人才会走的道路;第二,这条路布满荆棘,,但一定要这么做;第三,为什么要走窄门呢?门是窄的,找到的人少;路是大的,门是宽的,进入的人多。

一方面,2019 年前后陷入至暗时刻的华为,如今已是跨过万重山,而智能电动汽车的风口可是被这家全球顶级的 ICT 企业抓住了,不管被外界称为 " 中国博世 " 也好,或者被誉为下一个可能造车的巨无霸也罢,华为不仅上了桌,还是主位。目前,华为的朋友圈已扩展到国企、自主、合资、外资车企。

不造车的华为,终究构建起了自己的汽车帝国。

另一方面,如果说华为鸿蒙座舱和华为 ADS 乾坤智驾决定了一个品牌和车型的下限,那车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限。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 华为明白未来的汽车产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生态构建能力以及与主机厂协同深度的综合较量。"

所以,华为到底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

一是技术;

二是流动性;

三是打法和适应能力。

比如流动性,在 2025 年体现的极为直接。

拜访华为、学习华为成为车圈 CEO 必修课。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去拜访任正非了,这已经是今年第五位造车企业家去拜访任总了,也是继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之后,又一车企大佬拜访任正非。

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明白谁才是未来的合作伙伴。在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 ICT 技术的使能下,汽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移动智能终端,华为虽然不造车,但车圈 " 大魔王 " 的杀伤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华为作为手机制造商和通讯巨头,对于汽车领域是深度渗透,全面参与造车。

今年新长安首次媒体沟通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 昨天晚上,一个 ICT 企业的老领导跟我聊,聊到一两点钟了,非常肯定长安的发展,聊到怎么来支持长安的进一步发展,拥有重大资源的这些伙伴还可以跟你聊到半夜,说怎么来支持你,让你很感动,让你很感动。" 这通电话被外界猜测为来自任正非。

二是到车企任职的华为人越来越多,华为终究活成了车圈 " 黄埔军校 "。

9 月 5 日,荣耀前中国区 CMO(首席营销官)姜海荣出任深蓝汽车 CEO,原 CEO 邓承浩则升任深蓝汽车董事长。姜海荣是来自手机行业、身经百战的营销 " 悍将 ",而深蓝汽车则是销量正不断上涨的造车新势力。

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车 BU)首任总裁王军加入千里科技,担任联席总裁;

原荣耀电商部部长关海涛,加盟极氪汽车,出任 CMO(现已离职);

原荣耀终端 MKT(市场营销)部部长邹良军,加盟理想汽车,出任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原华为销售副总裁徐军,加盟零跑汽车,出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COO)等等。

再早之前,理想汽车创始人、CEO 李想也曾经回应过," 手机行业的一流人才是我们重要的能力支撑。

说明什么?说明跨界到任何一个领域的时候,势必是先技术再人才的外溢和输出,华为也遵循了这一轨迹或者规律。

这背后,一方面,是近几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赛道异常激烈。相比之下,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营销、服务、技术方面。华为在通讯行业的地位以及在多个领域常年居高不下的研发费用,储备了海量的人才,在行业变革和转型期,为整个人才流动提供了水源。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手机行业人才大举 " 入侵 " 汽车圈,带来的不仅是出街式的营销,其深层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机械性能的 " 马力 " 转向用户体验的 " 算力 " 和 " 流量力 "。汽车行业不仅需要做好产品,更要懂得抓住流量,提升品牌影响力。

作为决定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智能化,华为智能驾驶业务是另一个人才外溢之地。

理想汽车现任首席技术官(CTO)谢炎也来自华为。谢炎 1997 年考入了浙江大学,2023 年又获得美国特拉华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后来,谢炎担任华为消费者事业群软件工程副总裁,负责鸿蒙 OS 等操作系统技术的研发工作。2022 年 7 月,谢炎加入理想汽车并担任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现吉利千里科技联席总裁王军,正是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车 BU)首任总裁。在华为车 BU 期间,王军带领团队开发了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产品解决方案,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外界分析认为,王军在华为车 BU 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智能汽车技术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将帮助千里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少走弯路,加速发展。

自然,华为给汽车行业最大的影响,是华为的技术已经渗透进超百万辆智能汽车,未来还将快速扩大。

最直观的要数鸿蒙智行的开挂式表现。

10 月 1 日,鸿蒙智行官方发布最新销售数据显示,9 月全系车型交付量达 52916 台,品牌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95 万台。截至目前," 五界十车 " 的产品矩阵,不仅是一股新生力量,随着 2026 年下饺子式新车密集上市,鸿蒙智行年销百万的目标指日可待。

华为在正式进入车圈前给自己立下的 FLAG 是 "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可以说,当新势力有一个冲出年销百万辆时,格局重塑将不再是一句空话。算上 Hi 模式和零部件模式的合作车型,华为的技术已经渗透进超百万辆智能汽车。

华为类似八爪鱼,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学习能力强,进化程度高,能在最短的时间跨界打入另一个市场。

先简单捋一捋华为的大部分汽车业务,主要包括:

鸿蒙智行的造车业务。鸿蒙智行 " 五界 "(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在今年成都车展期间首次集齐,大有包馆之势。

零部件供应商。今年上半年,华为通过软件订阅(ADS 高阶包、OTA 月费)等方式,实现了持续的增长,上半年收入已占车 BU 总营收的 18%,成为该部门盈利的关键杠杆。

各类合作模式创新。很多车企与华为,从最开始的 HI 模式,升级到了 HI PLUS 模式,合作范围也扩展到了用户洞察、产品定义、产品开发、整合营销等全领域。

新成立的引望公司,包括长安、赛力斯在内的各大车企准备了真金白银入股。也包括广汽与华为的至境品牌,东风与华为合作的 DH 项目。截至目前,一汽红旗、长安、东风、北汽、上汽、小鹏汽车、奥迪等都与华为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合作。这些车企中,涵盖央企、地方国企、合资、新势力、BBA 等。

至此,华为有点类似于海洋里的灵长类动物八爪鱼,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学习能力强,进化程度高,能在最短的时间跨界打入另一个市场,这种能力,并非谁都有

汽势观:华为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是降维打击的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是跨界的思维和营销玩法,是研发人才和 CEO,这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显然,这场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博弈中,华为拔得头筹,但显然没有绝对的赢家。未来的汽车产业,华为最终走向何方,将是传统车企、供应链、新造车、跨界玩家和华为这样的选手博弈和最终的生长、生态决定的,此时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 头图为 AI 制作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为 任正非 赛力斯 创始人 李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