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召开的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东丽区专场 " 的会场上,通过视、听、触、嗅等多重立体感官体验,沉浸式展现了东丽区的产业成果,并介绍了东丽区 " 十四五 " 期间立足科创绿谷、都市新区发展定位,各项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新进步新成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响彻会议大厅,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轻快悠扬的手风琴声中。会议大厅,东丽区各项产业特色与优势产品展示在来宾眼前,这台用于演奏的手风琴也是现场展品之一,其应用了东丽区特色产业之一的活簧气鸣乐器传统校音技艺,实现对音高、音色及多簧片和声效果的控制,这项传统技艺经赵氏家族四代坚守,将其应用于手风琴规模化生产,并融合现代工艺,推动技艺本土化创新。
产业强区 质效不断提升
" 十四五 " 期间,东丽区始终聚焦产业强区,高质量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东丽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的 30% 以上。东丽区以制造业为中心,致力于集聚要素、延伸链条、做强实力,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比如,东丽区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重点,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建强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依据产业图谱进行精准招商,近两年航空航天产业链产值的增速都在两位数,同比 2022 年增长了 60%。
五年来,东丽区培育了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轻工、高端装备 3 个百亿级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接近 500 亿元,以中汽中心、华测检测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 30.8%,较 " 十三五 " 末提高了 10.2 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 释放发展动能
聚焦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释放。科创资源丰富是东丽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该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一手抓研发成果的转移转化,一手抓创新主体的引育落地。比如,去年 11 月,天开东丽园开园以来,东丽区成立了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设立了 5 亿元专项引导基金,新投入运营载体 3.68 万平方米,237 项科技成果从 " 实验室 " 走向 " 生产线 ",围绕低空经济、航空航天主导产业,已经吸引了 202 家科技型企业入驻。
五年来,全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26 家,总数达到 608 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 133 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 430 亿元,是上个五年的 2 倍,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到 3.9%,排在全市前列。
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活力
东丽区聚焦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显著增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改革来破解掣肘,又需要开放来激活要素。
一方面,东丽区接连实施了国企改革、经开区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东丽经开区通过完善运行机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好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今年上半年,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财政收入增长 24.2%,在 2024 年度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提高了 31 个位次。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对外开放,尤其是深化同上合国家的经贸合作。比如,乌兹别克斯坦最大财团海珀集团在东丽区建立了中国贸易总部,东丽区通过 " 丝路电商 " 项目,在其首都塔什干建成了天津首个中亚海外仓,3000 多款中国制造覆盖中亚市场,东丽区同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额从零增长到近 4 个亿。
五年来,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 15.6%。
民生为本 成果惠民共享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东丽区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东丽区努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条件,稳就业、促增收,让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五年来,新增就业 9.55 万人,4.3 万还迁群众住上了楼房,改造了 23 个老旧小区,新建了 15 所幼儿园、14 所中小学,学位增加了 2.1 万个,市第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正在加紧施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 11 个街道全覆盖。
同时,东丽区努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近两年,东丽区每年支持街道园区办一件大事,支持社区办一件关键实事,全力统筹全区各类资源,解决了宜家周边道路维修、金隅片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 200 多个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在全部 109 个社区建立了 " 亚楠调解室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东丽区始终坚持 " 大城三管 ",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东丽区顺利成为全国文明城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