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vs 长期吃米 #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热搜说 " 长期吃米相对更健康、大米相比于面食相对低脂肪、升糖慢,相关研究表明经常吃面食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引发大量讨论,爱吃面的小伙伴更是坐不住了。
微博截图
那么,这个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吃面真的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吗?
先说答案:热搜内容夸大了面食对健康的影响。热搜提到的最新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明确下结论,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吃面和吃米本身对健康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需要注意适量,同时尽量少吃精制白面,并注意饮食均衡、少盐少油少糖。
最新研究是怎么回事?
这个研究是我国郑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做的,研究共纳入超过 1.6 万名 65 岁及以上的健康老人,通过调查他们的日常主食习惯,并追踪随访 7.38 年,期间共有 1757 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结果显示,与吃大米的人相比,以小麦等面食为主食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40.8%,而粗粮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在 65~79 岁、男性和无高血压的老年人中,面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更强,风险增加 89.1% [ 1 ]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个研究能直接下因果结论吗?
首先,这个研究是一个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研究设计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其因果推断能力较强,但并不能像随机对照试验(RCT)那样直接得出因果结论,因此该研究无法证实因果关系。
实际上,观察性研究通常都会有很多混杂因素影响,分析时很难对混杂变量进行全面有效控制,这就导致它的结论并不具备很强的因果推断能力。
2025 年,医学顶刊《JAMA 网络开放获取》(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篇统计与研究方法文章,研究者评估了过去二十年间发表于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与流行病学期刊的 623 项观察性研究,结果发现约有一半的研究未对混杂因素的选择提供任何理论或方法学依据 [ 2 ] 。
其次,这个研究中的对象主要为高龄老人,平均年龄 87 岁,而在收集他们吃的主食数据时采用的是自我报告方法。经常吃饭的年轻朋友都知道,我们经常都记不清自己前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这些高龄老人就更难记得准确,人是存在回忆偏倚的,这就导致回收的数据很难准确。而且分析的时候,也没有区分人们吃的是精制谷物(白面)还是全谷物(粗粮面),也没有区分吃的是油泼面还是清汤面,这些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总体来说,大家还是不要被这个热搜说法给吓到了,尤其是爱吃面食的北方小伙伴们。
如何健康吃面?
实际上,面食还是可以吃的。不过在吃面食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
1
少吃精制白面,增加全谷物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精制白面吃太多了,粗杂粮、全谷物吃得太少,大家吃的几乎都是白面白馒头。精制白面损失了大量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升糖速度也快,对于血糖控制非常不友好。
建议大家平时要注意少吃点精制白面,多吃点粗杂粮、全谷物,比如荞麦面、全麦馒头等全谷物。
2
适量吃,控制总量
面食是一种主食。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推荐谷类摄入 200-300 克(生重),其中全谷物 50-150 克 [ 3 ] ,建议大家吃面食要注意控制总量,适量吃。
热搜提到的研究也发现,小麦等面食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 U 型曲线关系,当每天摄入 375 克小麦面食(熟制)时心血管病风险最低,这个量刚好与膳食指南推荐基本一致。所以,按照膳食指南适量吃,大家完全不用担心。
3
注意烹饪方法,少盐少油少糖
很多面食好吃,是因为有很多的盐油糖,比如炸酱面有很多豆酱,油泼面要泼一大勺辣油,热干面要加芝麻酱、辣椒油和咸菜,葱油面要加葱油、生抽,葱油饼、油条、油饼等很多面食也都是天生的盐油糖少不了。
建议大家在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适量,自己做的话尽量注意少盐少油少糖。
参考文献
[ 1 ] Chen C, Zhao F, Du M, Wang X.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ple food typ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mong older Chinese adults. Front Nutr. 2025 May 22;12:1539920. doi: 10.3389/fnut.2025.1539920. PMID: 40474895; PMCID: PMC12137065.
[ 2 ] Correia LCL, Mascarenhas RF, De Menezes FSC, et al. Confounder Selection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High-Impact Med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Journals. JAMA Netw Open. 2025;8 ( 7 ) :e252417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24176
[ 3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策划制作
联合出品丨科学辟谣 × 光明网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
审核丨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策划丨钟艳平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张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
点亮 " 推荐 "
一起涨知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