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3 日,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加沙 " 和平峰会 "。
表面上,这场会议汇集了 20 多个国家的代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大国悉数到场,甚至特朗普亲自乘坐 " 空军一号 " 赶来。
然而,真正能够决定加沙战局的关键方却集体缺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拒绝参会,哈马斯谈判团队早早撤离,连协调停火的卡塔尔也迟迟未明确参会态度。
中国和伊朗的缺席,更是让这场峰会失去了实质性作用。
这场峰会的核心问题在于,它号称解决加沙战事,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拍板能力。
以色列仅派低级别官员到场,哈马斯则仅留下两名工作人员处理协议执行。更重要的是,伊朗和中国的缺席直接揭示了峰会的本质。
伊朗外长凌晨发文明确表示 " 不去 ",中国从头到尾未出现在参会名单上。两国的态度不仅是对峰会议程的质疑,更是对所谓 " 美式和平 " 的清醒判断。
特朗普的角色在这场峰会中尤为引人注目。
他在峰会前一天先飞往以色列,发表了一场主题为 " 战争终结与地区正常化 " 的演讲,随后才赶往埃及参会。
这种安排是否真的为了推动和平,值得深思。
这次峰会的议程也非常值得关注。
会议仅敲定了 " 人员交换 " 协议,以色列释放 1700 名巴勒斯坦人,同时接回 20 名被扣押人员。
但对于加沙治理权、以军撤军等核心议题,峰会却选择回避。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显然无法推动真正的和平进程。
中国和伊朗的缺席并非 " 故意拆台 ",而是对峰会本质的清醒判断。
伊朗的态度尤其鲜明。
今年 8 月,以军空袭纳赛尔医院,造成 20 人死亡,其中包括 5 名国际记者。
伊朗联合多个国家提出抗议,却遭到美国无视。
在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持续施压和制裁的背景下,伊朗显然不愿为一场 " 虚假和平 " 站台。
相比之下,中国的行动更为务实。
通过联合国,中国推动了近 6000 辆人道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并支持埃及主导的加沙重建计划。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在峰会上喊口号更能帮助身处困境的巴勒斯坦人。
中国的立场早在 9 月就已明确:中东和平必须坚持 " 巴人治巴 " 和 " 两国方案 "。
而这场峰会不仅未涉及巴勒斯坦主权问题,连最基本的以军撤军时间表都被回避,显然与中国的立场背道而驰。
从参会名单到议程安排,这场峰会的局限性早已显现。
没有核心方的参与,关键问题被回避,峰会更像是一场为某些国家服务的政治秀。
真正的和平,必须以巴勒斯坦人的主权为核心,解决领土归属、以军撤军等实质性问题。
这些问题无法通过一场排除关键方的 " 表演式谈判 " 解决。沙姆沙伊赫峰会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