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 " 维生素 ",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国防工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
10 月 9 日至 10 月 10 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接连发布文件,加强稀土出口管控,引发国际关注。
然而,就在中国加大管控力度的同时,印度却选择充当 " 二道贩子 ",将从中国进口的稀土转售给美国,从中牟取巨额利润。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中印贸易中的矛盾,也折射出全球稀土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变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掌握了约 85% 的稀土出口份额。
长期以来,中国通过稀土出口满足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需求。
然而,随着中美之间的博弈加剧,中国逐步认识到稀土资源的战略价值。
自 2010 年首次实施稀土出口配额以来,中国的管控政策不断升级。
2025 年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最新文件,明确提出将对稀土全产业链进行严格监管,禁止出口方将稀土转售给第三方国家。
这一政策背后的核心意图是通过稀土资源的战略管控,打破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同时推动国内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可控。
然而,就在中国出台新规后,印度却选择无视中国的要求。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匿名官员透露,早在中国加强稀土管控之前,莫迪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接受中国提出的 " 不转售 " 条件。
印度此举显然是试图在中美博弈中寻找经济利益,同时维持外交平衡。
事实上,印度自身的稀土储量并不少,但由于技术落后和环保问题,其稀土开采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高科技产业的需求。
因此,印度选择从中国进口稀土,再转售给美国,既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也是为了在国际博弈中扮演更灵活的角色。
然而,这种短期获利的行为注定难以长久。
中国此次出台的稀土管控措施具有全链条穿透性,未来将加强对出口方的审核和追踪。一旦发现印度继续转售稀土,中国可能会对其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这将直接影响印度的高科技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问题也日益突出。
近年来,美国试图通过推动稀土产业链的本土化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进展缓慢。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但其提炼技术和供应链建设仍需时间。
在中国加大管控后,美国可能会加速推动稀土开采和加工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大对澳大利亚等盟友的稀土进口依赖。
印度的行为不仅对中印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让其在国际博弈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正在重塑,中国凭借强大的全工业体系和关键资源掌控力,正在形成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态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