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 defencesecurityasia 网站 10 月 10 日消息,黑客组织 " 黑镜 " 曝光了一批从俄罗斯国防企业集团 Rostec 窃取的内部文件,揭示了印度海军舰载战斗机米格 -29K/KUB 装备的甲虫 -ME 雷达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关注,不仅因为雷达故障率高得惊人,还因为它暴露了印度海军在装备质量和战斗力上的深层问题。
根据泄露的报告,甲虫 -ME 雷达的实际可靠性远低于合同标准。
文件显示,从 2016 年至 2018 年,印度海军的米格 -29K 雷达故障频发,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从 2016 年的 97 小时下降到 2017 年的 60 小时,而合同要求的最低标准是 150 小时。
更令人担忧的是,平均无故障时间最低仅为 20 小时,远低于合同规定的 120 小时。
这意味着舰载机每飞行不到一天,就可能因雷达故障而停飞维修。
雷达作为战斗机的核心设备,其故障直接削弱了战斗力。
更令人震惊的是,泄露文件还指出,部分飞行数据是通过模拟模块 " 凑数 " 得出的,这意味着实际故障率可能比统计数据更高。
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印度海军在 2018 年多次向俄罗斯米格公司和国防出口机构发出正式投诉,但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俄方虽然进行了几次设计调整和模块更换,但并未彻底改善雷达性能。
双方在维修费用上也产生了分歧。
俄罗斯方面认为,雷达升级改造需要印度支付额外费用,而印度则坚持认为俄方应对质量问题负责。
这种责任争议不仅延误了解决问题的进程,也反映了印度在军购合同执行中的被动地位。
为了应对米格 -29K 的质量问题,印度海军在 2023 年签署了采购 22 架法国阵风 M 舰载机的合同,希望以此满足下一代国产航母的需求。
然而,阵风 M 的采购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仍存疑。
法国战机虽然性能先进,但其采购成本和维护费用也远高于俄罗斯装备。
此外,阵风 M 的交付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米格 -29K。
而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在此前的巴基斯坦冲突中曾被击落的事件,也让人对其作战表现产生质疑。
更重要的是,阵风 M 的采购只是权宜之计,无法改变印度海军对进口装备的长期依赖。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法国,印度始终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这使得其国防现代化进程充满不确定性。
此次泄密事件再次暴露了印度国防工业的短板。
过度依赖进口装备不仅成本高昂,还容易受制于人。
印度必须加大对本土军工产业的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事实上,印度近年来也在尝试推动国产武器的研发,比如 LCA" 光辉 " 战斗机和 " 维克兰特 " 号国产航母。
然而,这些项目进展缓慢,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装备仍有较大差距。
从米格 -29K 的雷达问题到阵风 M 的采购计划,印度海军的困境不仅是装备质量的问题,更是国防战略的深层矛盾。
依赖进口装备虽然可以短期 " 补血 ",但长期来看,只有加快自主研发,才能真正摆脱被动局面。
否则,印度的装备问题将一再上演,成为国际舆论的笑柄。
此次 " 雷达门 " 事件或许只是一个缩影,但它揭示的问题值得印度深刻反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