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前天
股价翻倍后终止减持!阳光电源赴港IPO,三年半派息超41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天上证指数重回 3900 点,光伏板块也随之上涨,截至下午收盘,阳光电源涨超 8%,通威股份、兆新股份、隆基绿能等纷纷上涨。

7 月以来,随着光伏 " 反内卷 " 持续加码,硅料、硅片环节开工率显著下降,价格也有所反弹。在此背景下,一些光伏企业股价迅速飙升。比如,从 7 月初至今,阳光电源(300274)股价累计涨幅超 123%。不过,行业能否持续回暖,仍需依赖产能实质压减与行业自律的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电源曾在 7 月 11 日披露减持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顾亦磊及董事、高级副总裁吴家貌等高管计划自 2025 年 8 月 4 日至 11 月 3 日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约 0.02% 的股份。为避免短线交易,相关人员均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并将择机提交新的减持计划。

格隆汇获悉,在 9 月 26 日发布减持计划提前终止的公告后不久,阳光电源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经过多年发展,阳光电源已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及锂电储能系统龙头,公司 201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今天收盘,市值超 3138 亿元。

1

储能业务爆发,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规模较大

阳光电源聚焦清洁电力行业,从光伏逆变器业务起步,逐步布局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 " 光风储电氢 " 五大赛道。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这三大业务,其他还有小部分收入来自新能源电站发电、智慧能源运维服务、水面光伏系统及充电设备,并战略布局氢能、AIDC 电源等业务。

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简称 " 报告期 "),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新能源投资开发的营收占比均有所下滑,储能系统的营收占比从 25.2% 提升至 41%。

按产品线划分的收入明细,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产品覆盖集中逆变器、模块化逆变器、组串逆变器、户用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功率范围涵盖 0.45-9600 kW,广泛应用于地面电站、工商业和户用等各类应用场景。

同时依托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 " 三电融合 " 技术,打造专业储能系统,为用户提供实现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工商业、户用等解决方案。

公司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覆盖地面电站、工商业电站、户用电站、风电场、储能电站等各类场景。

阳光电源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需要在产品质量、成本效率、销售及服务网络等方面与同行竞争。

竞争格局方面,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高度集中,参与者除了阳光电源之外,还有华为、锦浪科技、特变电工、固德威等。按出货量,2024 年前五家企业合计占据 63.9% 的市场份额;其中,阳光电源以 25.2% 的市占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24 年全球锂电储能系统出货量前五名企业合计占据 43.3% 的市场份额,阳光电源以 11.9% 的市占率排在第二,仅次于特斯拉,同行公司还包括中国中车、远景储能等。

光伏产业链上游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中游主要涉及光伏系统集成及电站建设,负责将各类材料和部件组合与落地,实现光伏电站的整体交付;下游则聚焦于发电和运维,覆盖地面电站、工商业光伏、户用光伏等场景。

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电芯原材料,中游包括电池管理系统 ( BMS ) 、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 ( EMS ) 等关键组件,以及储能系统的集成、安装与调试;下游覆盖发电、电网、工商业、户用及离网储能场景的运营。

储能电池产业链,图片来源于华源证券研究所

阳光电源主要采购用于生产光伏逆变器的变压器、IGBT、电感、电阻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及结构件;生产储能系统的电芯、结构件及电子零部件;以及用于新能源投资开发的光伏组件 等设备、材料及施工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五大供应商包括中创新航、通威股份、天合光能、伊戈尔电气等。

客户方面,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及储能系统业务的下游客户主要是 EPC 承包商、项目业主及项目投资者;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的客户主要是项目业主及项目投资者。报告期内,阳光电源的前五大客户包括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从约 152.97 亿元增加至 294.24 亿元,任何应收款项的延付或拖欠,均可能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及财务表现。

此外,报告期内,阳光电源的存货从约 190.6 亿元增长至 297.06 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 168.2 天增加至 181.3 天,公司可能会出现存货减值、短缺或过剩的情况。

2

业绩持续增长,超四成收入来自海外

近几年,得益于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阳光电源不断开拓市场、销售规模扩大,业绩持续增长。

具体来看,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 1-6 月,阳光电源的营业收入分别约 401.09 亿元、721.59 亿元、777.04 亿元、434.37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20.4%、25.5%、29.0%、32.9%,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 36.96 亿元、96.09 亿元、112.64 亿元、78.3 亿元。

其中,2023 年由于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等业务的盈利能力提高,公司毛利率提升;2024 年得益于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从而提高品牌价值,盈利能力提高,加上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储能系统销售占比增加,提高了整体毛利率。

阳光电源与众多全球知名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其业务已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设立超过 20 家分支机构和 60 多家代表处,同期公司海外收入占整体收入的 58.4%,占比较大。

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可能在遵守外国法律法规方面面临不确定性,包括但不限于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反倾销与反补贴等,还存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相关不确定性。

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收入,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清洁电力转换设备是全球清洁能源体系的核心支撑,主要包括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制氢电源与电解槽、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系统、充电桩以及 AIDC 电源。

其中,2024 年光伏和风电总装机量在整体电力装机容量中的占比为 29.4%,预计到 2050 年将达 68%。

在全球低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全球清洁电力转换设备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 175 亿美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72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2.6%,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至 2609 亿美元,2024 年至 2030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放缓至 23.8%。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3

安徽合肥冲出一家 IPO,三年半累计派息超 41 亿

阳光电源来自安徽省合肥市,其前身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并在 2010 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 2025 年 9 月 27 日,曹仁贤、苏蕾夫妇持有阳光电源约 30.63% 股份,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管理层方面,阳光电源的董事长兼总裁曹仁贤今年 57 岁,他 1990 年获得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学士学位,并在 1993 年获得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曹仁贤曾在合肥工业大学做过几年教师及研究员,1998 年 7 月起任阳光电源总裁,2007 年 8 月起任董事长。

公司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顾亦磊今年 47 岁,他 1999 年获得浙江大学应用电子技术学士学位,并在 2008 年获得浙江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学位。顾亦磊曾担任过深圳康达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经理、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2015 年 9 月加入阳光电源。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分别向股东宣派或派付现金股利约 1.63 亿元、3.25 亿元、14.19 亿元、22.17 亿元,三年半累计派息超 41 亿元。2025 年 9 月,公司临时股东会批准 2025 年上半年的中期股息约 19.5 亿元。

本次港股 IPO,阳光电源拟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包括新一代光伏与储能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建设及升级研发中心;用于在海外建造生产基地;用于加速数智化建设;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整体而言,近几年,随着销售规模扩大,以及储能业务的爆发,阳光电源的业绩持续增长,但公司也面临应收账款风险增加、海外政策不确定性以及行业增速放缓等挑战,未来公司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格隆汇将持续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新能源 招股书 收盘 通威股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