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手握北大双学位、港大金融硕士的 "80 后 " 前国泰基金经理姜英,管理公募产品 4 年后突然转身踏入上市公司治理层。
10 月 13 日,罗欣药业(002793.SZ)公告称,因工作调动原因,韩风生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董事会审议通过决定聘任姜英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姜英在此之前曾在公募机构国泰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24 年离任,如今从基金经理转向上市公司,相当于换了新的 " 赛道 "。
图源:公告
基金经理如此选择并不出人意料,近几年,公募基金经理的职业选择早已摆脱 " 单一化 " 局限,呈现出日趋多元化的态势。除了跳槽到其他公募外,他们凭借在公募平台积累的投研能力和客户资源," 公奔私 " 是不少资深基金经理的主流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跳出资管圈,在不同领域寻找新的机会。
1
基金经理成上市公司董秘
公开信息显示,姜英 1987 年 10 月出生,北京大学理学、经济学双学位本科,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及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
姜英是一位公募 " 老将 ",曾任职于国金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担任分析师,于国泰基金担任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据国泰基金此前公告,姜英管理过国泰科创板两年定开、国泰中小盘成长、国泰金牛创新成长三只基金。姜英最早管理的基金是国泰金牛创新成长,管理时长近一年半,于 2022 年 6 月 2 日卸任。
2022 年上半年,她开始管理国泰科创板两年定开、国泰中小盘成长,于 2024 年 12 月 24 日卸任,管理时长超过两年。截至 2024 年年末,国泰科创板两年定开、国泰中小盘成长的规模分别约为 1.49 亿元、4.37 亿元人民币。
在姜英任内,国泰金牛创新成长、国泰科创板两年定开、国泰中小盘成长的回报率分别约为 -7.01%、-12.48%、-34.28%。
图源:罐头图库
据基金过往季报,管理上述三只基金时,姜英也投资过一些生物医药板块的个股。不过,罗欣药业没有出现在持股名单中。
据罗欣药业披露,该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于消化、呼吸等优势领域,产品主要为化学制剂、化学原料、中成药。2016 年 4 月 15 日在深交所上市。
2025 年上半年,罗欣药业实现营业收入 10.77 亿元,比 2024 年同期减少 14.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769.50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19.95%。
10 月 15 日收盘,罗欣药业股价收报 5.03 元 / 股,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3.07%,最新市值 54.71 亿元。该股较其上市后 27.94 元 / 股的高峰时刻,已经缩水超 81%。
图源:腾讯自选股 APP
近年罗欣药业董秘薪酬逐年增长。据罗欣药业年报数据,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前任董秘韩风生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 42.41 万元、56.64 万元、84.57 万元。
聘任具有 4 年国泰基金经理经历的姜英担任董事会秘书,罗欣药业的这一决策出于哪些因素考虑?对此,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常务院长王兆江认为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应对业绩波动,借力资本运作。姜英女士在金融领域的深厚背景,尤其是在行业研究、资产定价和资本市场沟通方面的经验,恰好能帮助公司更好地进行价值传递、战略融资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二是姜英在国泰基金担任基金经理超过四年,期间覆盖科技、消费等多个领域,这种 " 产业 + 资本 " 的复合视角,有助于她为罗欣药业的原料药及多科室药品业务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分析,基金经理转型为上市公司董秘,一方面鉴于他的专业能力与分析调研能力,另一方面是从基金经理转型为董秘,比较完美过渡,满足证券市场上的资源衔接、专业对口,也是比较好的转型选择。
尽管姜英拥有双硕士学历,以及此前曾在国金证券、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泰基金均有过从业经历,不过与多数具备传统法律、财务或公司内部任职背景的传统董秘相比,基金经理担任上市公司董秘在岗位匹配度上又有哪些优势和挑战?
郭施亮表示,基金经理自身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自带资源等优势有关,可以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专业能力进行衔接,有利于转型为董秘。
王兆江认为,姜英的行业研究与公司估值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公司把握市场偏好,优化投资者沟通;其次,可以用她的资源优势,为公司引入优质的资本资源。他称,挑战是角色转变后需要弥补的短板,比如信息披露、合规管理及监管沟通的直接经验,这些都是董秘的核心职责。总而言之,她需要尽快适应角色。
2
基金经理纷纷 " 跨界 " 为哪般?
从管理公众资金到参与公司治理,从资产增值到统筹资本运作,姜英的转型是公募基金经理职业多元化的一个缩影。
Wind 数据显示,2022 年 -2024 年末,公募基金经理的数量分别为 3280 位、3662 位、3951 位。截至 2025 年 10 月 15 日,基金经理的数量已经达到 4072 位。
与此同时,基金经理变更、流动现象不断。2022 年至 2024 年及截至 2025 年 10 月 15 日,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分别为 323 位、310 位、357 位、331 位。也就是说,不到三年,离任基金经理数量超过千人。
基金经理们除了跳槽至其他公募、私募机构外,跨行转型的现象也不少。
图源:罐头图库
据独角金融不完全梳理,除了姜英外,基金经理离职后转身进入上市公司担任董秘的至少有 4 位,包括张正、蔡飞鸣、方红涛、王尚博,四人此前分别在大成基金、金鹰基金、长安基金、红土创新基金担任基金经理。
从基金经理岗位离职后,张正 2017 年 6 月至今在华孚时尚董秘、董事、副总裁职务,蔡飞鸣 2024 年 11 月至今在鸿日达董秘、副总经理,方红涛 2024 年 10 月从长安基金离职后进入航亚科技担任董秘,王尚博 2024 年 9 月 18 日离职后投身国光电气担任董秘。
上述转型董秘的基金经理,王尚博年龄最小,是一位 "90" 后,蔡飞鸣 1976 年出生,张正、方红涛均为 "80" 后。
也有基金经理选择创业、考公、直播卖课、做外卖、投身实业等不同领域。
珠池资产创始人路志刚,便是典型代表之一。2013 年他加入诺亚集团后,主导开发了歌斐资产和歌斐诺宝两个平台,其中歌斐诺宝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2014 年,路志刚带着团队离开诺亚集团,创立珠池资产(国内首家由公募基金经理背景的私募 FOF 管理机构),完成了从基金管理到财富管理的跨越。
更为知名的是璞泰来的大股东、创始人梁丰。他最早就职于中信基金,后来去了友邦华泰基金担任投资总监和基金经理,随后在公奔私后走上了转型之路,2012 年设立璞泰来,主导并购整合锂电池材料产业链,2017 年推动公司登陆上交所实现上市。2024 年梁丰以 160 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 1632 位。
2023 年 7 月,2018 年的混合基金冠军、原长安基金经理杜振业加入了直播卖课的行列。在抖音直播间,他推出了价格为 2980 元的会员课。杜振业的直播吸引了业内同行围观后,《中国基金报》彼时联系杜振业问到近况时,他表示,自己目前还在私募工作,白天以主业为主,晚上有时间会进行直播,私募基金相对灵活,他是以个人名义进行直播,而非所在公司名义。
2021 年底,杜振业离开长安基金后,加入海南敦方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投资管理部研究员。2022 年三季度,杜振业选择参与创立汇远盈私募基金管理(山东)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开启了创业之路,在新公司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
" 考公上岸 " 的高峰职业转型也颇具代表性。2021 年,嘉实基金的一位指数基金经理高峰选择考公,被录用为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监管七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的职位,主要从事发行承销监管工作。这位基金经理曾管理嘉实创业板 ETF、嘉实恒生中国企业、嘉实新兴科技 100ETF 等 16 只指数基金。
2022 年 10 月,原东吴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刘浩宇在朋友圈宣布,加盟东华能源,负责氢能事业部,转身实业。36 岁的刘浩宇当时在朋友圈写道:" 我不想此生碌碌无为,仅有一串串股票代码留下一生印记。从今日起,实业报国,加盟东华能源,负责氢能事业部,主攻第四代核能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的研发、试验、产业化。"
公募基金经理转型上市公司董秘、转身创业、投向实业,都是属于资本市场人才流动的一种体现。这种转型不仅源于职业路径的多元化需求,也受到行业环境变化、薪酬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证监会 5 月份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最关键的机制突破在于基金经理薪酬、基金公司收入以及基金经理考核等方面,更加强调业绩考核,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接下来也更加注重给投资者的长期回报。对于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转向其他行业。
随着基金行业人才流动加速,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资管人才告别 " 只跟股票代码打交道 " 的传统职业选择,但转型是否成功?仍待时间检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