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巨头 Shein 赴港上市之路云山雾绕。
据外媒报道,Shein 于 6 月底向港交所秘密递表申请 IPO,但目前仍无任何进展。港交所未进行上市聆讯,证监会的备案名单上也不见其身影。
Shein 在欧洲多地被罚 1.9 亿欧元后,高层致信投资者,称公司 " 面临更大挑战 ",正在加强内部管控,建设诚信合规体系。
被重罚后的 Shein 仍决定将发展方向落在欧洲,定于法国开设多家实体店,但此举却遭到当地民众和政客抗议。
与此同时,Shein 在美国亦面临业务重挫,销售额暴跌 8%。
近日更有多家媒体曝出 Shein 新加坡母公司一份财报,显示其去年在新加坡缴税逾 13 亿元,四年共缴税人民币 33.3 亿元。此事引发热议,有舆论指出 Shein 与新加坡当地深度绑定,导致其短期内无法将总公司搬回大陆,赴港 IPO 或因而难产。
赴港 IPO 三个月仍无进展
早在三个月前,路透社报道就指 Shein 已于 6 月 30 日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招股说明书草案,正式启动在港上市进程。这次 Shein 是秘密向港交所递交 IPO 草案,由听证会进行非公开审查,并不向外界公示其关键财务状况和运营信息。
但时至今日,港交所仍未对 Shein 进行上市聆讯。在证监会的备案名单及需要补充资料的名单中,也不见 Shein 的身影。
与此相对的是,三一重工、均胜电子、三只松鼠等公司均已陆续通过备案。
8 月下旬彭博社曾报道,Shein 正为赴港上市而筹划将注册地从新加坡迁回中国大陆。消息人士称,迁册回国后,Shein 将向大陆交税,但进程仍处于法务咨询等初步阶段。目前未知,是否因迁册流程而拖慢了 IPO 进度。
Shein 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在纽约被国会议员集体叫停后转战伦敦,再回到香港,IPO 计划似乎总是遭遇无形的阻力。
遭巨额罚款后被迫加强内部管理
自从 2024 年确定无法在纽交所上市后,Shein 就将业务重心转投欧洲。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Sensor Tower 的数据,2025 年 3 月至 6 月间,Shein 在美月活用户同比减少了 12%,在美国的广告投放也随之大幅缩减 69%,与此同时在英国、德国、法国的月活用户增长却达到 13%~20%。Coresight Research 预计,今年 Shein 在欧洲的收入将首次超过美国,达到 179 亿美元。
但欧洲多国对 Shein 的主动 " 投怀送抱 " 却报以冷眼和铁拳。今年 7 月,法国反垄断机构指 Shein 的几千种商品存在价格欺诈,在折扣上误导消费者,有的甚至是实际涨价,故此对其罚款 4000 万欧元。今年 8 月,意大利竞争管理机构 ( AGCM ) 对 Shein 罚款 100 万欧元,原因是其声称环保的产品并不环保(俗称 " 漂绿 ")。今年 9 月,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 ( CNIL ) 指 Shein 官网不经同意就投放 cockie 收集消费者信息,对其处以 1.5 亿欧元的巨额罚款。
为了应对接二连三的铁拳打击,并安抚投资者,Shein 只好决定加强内部管控。
在内部备忘录和一封致投资者的信中,执行董事长唐伟承认 Shein 正面临 " 更大挑战 ",主要是美国关税问题和欧洲 " 日益加剧的政治和监管阻力 "。唐伟称已经成立了一个 " 商业诚信小组 "(Business Integrity Group),整合政策合规、治理和对外事务团队,同时还扩大了内部审计能力以强化 " 纪律性 "。
信中称,Shein 已在美国、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试行内部加强控制。
希音的合规问题远不止于已经公布的罚单。一场由欧洲消费者保护机构发起的调查仍在进行中,如果发现 Shein 网站上销售的产品不符合欧盟安全标准,还可能面临进一步罚款。
经合组织下属法国机构应两名议员投诉展开的调查得出结论:Shein 并未遵守经合关于负责任商业行为、尽职调查、劳动权利、环境标准和透明度的指导原则," 关于该集团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治理结构的信息仍极为有限,这使得人们难以清晰分析其在欧盟及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营收和组织架构。"
欧洲扩张受阻,市民游行抗议
Shein 为了深耕欧洲市场,决定从 11 月起在巴黎开设门店。这是该快时尚品牌首次开设实体店,之前只在网上销售,偶尔搞搞快闪。这一拓展欧洲线下渠道的重要布局,却引发了法国人的强烈反对。
Shein 的首家门店位于巴诗威百货(BHV Marais)7 楼。巴诗威百货是巴黎的地标和全球游客最爱逛的高端购物中心,位置正对着市政府,离蓬皮杜文化中心不远,还可遥瞰埃菲尔铁塔。
别的品牌若把门店开设于此,必能身价倍增,唯独 Shein 却招来了一片骂声。
多个法国品牌在领英或 Instagram 上宣布,由于 Shein 不遵守欧洲的环保、劳工权益以及消费者安全等标准,它们的价值观与 Shein 完全不同,因此决定退出巴诗威百货公司,或在 2026 年不再与该商场续约。这些品牌包括美妆品牌 AIME、talm,成衣品牌 Armor-Lux、ODAJE,以及家居装饰品牌 Maison Pechavy 等。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 也在考虑退出。
巴诗威百货的员工们也不欢迎 Shein。这家百货大楼已有 160 年历史,代表着巴黎的商业文化,一直延续着高端品质,主打法国设计和制造。员工们无法容忍一家因品质低劣而被罚款的品牌进驻,认为将有损商场和法国品牌的形象," 百货公司的未来和工作的尊严受到威胁 "。他们在五大工会组织的号召下,于 10 月 10 日下午 3 点 30 分组织示威游行,员工们举起 "NO SHEIN" 的标语牌,市政府官员和员工代表都在现场发表演讲,还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巴黎市民网站就此推介了" 不要让希音进入 BHV" 的市民在线签名活动,不久就收集了 27 万份请愿书支持。法国女性成衣联合会主席 Yann Rivoallan 发表声明称,Shein 在法国开设门店,是对 BHV 和老佛爷百货的忠实顾客不尊重,并将削弱法国时尚的形象。连巴黎市长安妮 · 伊达尔戈也发文,对 Shein 的进驻 " 极为忧虑 ",称其与巴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战略不相容,颠覆了当地的生态与社会愿景。
Shein 还打算继续在第戎、兰斯、格勒诺布尔、昂热、利摩日等五个城市进驻老佛爷百货(Galeries Lafayette),开设实体店。老佛爷百货集团对此明确反对,发布新闻稿称 Shein 的超快时尚定位与自身高端价值观不符,将阻止该决定的实施。
在美国销售额再次暴跌
Shein 在第二大市场欧洲接连遭遇重罚和民众抗议,在最大市场美国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10 月 10 日,彭博社发表报道,指 Shein 九月份在美国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8.2%,原因是八月底起美国对小额包裹全面征税。
Shein 得以在美国市场迅速崛起,并一度成为估值千亿美元的独角兽,源于 2016 年奥巴马政府实施的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但今年 4 月份,美国对全球 180 多国实施 " 对等关税 ",对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也征税,税率一度高达 120%,后来下调为 54%。这导致五月份 Shein 在美国的销售额首次暴跌了 11%。
到了 8 月 29 日,美国正式终止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按各国关税率收税。其中,关税率高于 25% 的国家如中国,每件小额包裹征收 200 美元关税。
根据彭博社 Second Measure 追踪的借记卡和信用卡交易数据,9 月份 Shein 的销售额受此影响,再次暴跌逾 8%。
由于美国对小额包裹征税是全球性的,这就导致 Shein 无法绕道第三国免税进入美国。按照目前的税率,小额包裹即使绕道越南和印尼,每件仍须缴纳 160 美元关税。绕道巴西和印度的话,税率与中国一样,都是每件 200 美元。
彭博的电商高级分析师 Goyal 认为:" 随着小额包裹免税的结束,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 ",Shein 的价格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竞争力,这有利于快时尚领域的其他巨头如 H&M 和 Zara。
上市与避税,如何选择?
数年来,Shein 的 IPO 之路一直兜兜转转、举步维艰。其目前面临的上市困局,早在当年将总部和注册地从广州迁至新加坡时就已埋下伏笔。
Shein 的用户很大部分是美国 "Z 世代 ",其主要市场一直在美国。因此,自我剥离中国身份,以图在美国上市,曾是 Shein 高层心目中的 " 最优解 "。2019 年底,Shein 便将母公司和运营实体的注册地设于新加坡,并于 2022 年将总部也从广州搬到新加坡。
然而,这套 " 去中国化 " 叙事在美国政客那儿吃不开。两党参众议员联署致信证交会和纳斯达克领导层,直指 Shein" 是一家中国电商巨头 ",允许上市 " 将给美国投资者带来风险 ",最终导致纽交所的 IPO 进程终止。转战欧洲后又接连遭遇重罚和民众抗议。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取消小额包裹豁免,更无疑是当头一棒,使 Shein 在美业务前途黯然。在纽交所上市未果,便导致 Shein 估值从千亿美元跌至 300 亿美元,特朗普挥动关税大棒后,估值必将再度暴跌。
于是,香港上市就成了 Shein 挽救估值的唯一出路。
这条唯一出路要真正走通也并不容易。根据彭博、路透等多家外媒报道,Shein 回港上市的前提是把总公司和注册地迁回中国,借此获取国内监管的支持。兜兜转转," 去中国化 " 要变成 " 游子返乡 "。
母公司迁册回国,那就意味着税收也随之回国。
台海网等国内媒体报道,根据新加坡会计和企业管理局官网最近披露的年度财务报表,Shein 去年营收达 370.4 亿美元(约合 2642.79 亿元人民币),向当地纳税 1.88 亿美金(约合人民币 13.4 亿元)。
而从 2021 年至 2023 年, Shein 新加坡公司分别盈利 1.97 亿美元,6.33 亿美元,12.98 亿美元,在当地交纳所得税 2340 万美元、6348 万美元、1.882 亿美元。过去四年间,Shein 向新加坡纳税总额已逾 33 亿元人民币。
Shein" 游子返乡 ",无疑将带动数十亿税收回流国内。
但在财报数据中,Shein 新加坡总部 2024 年资产总额高达 152.7 亿美元,较 2023 年的 8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7 成。如此快速飙升的资产总额未免使人侧目。
9 月初,英国《卫报》曾报道,Shein 的英国分公司被指控将巨额营收转移至新加坡母公司避税。
公平税收基金会(Fair Tax Foundation)首席执行官保罗 · 莫纳汉(Paul Monaghan)称,Shein 将在英国 20 亿英镑总销售额中的 84%,即 17.2 亿英镑作为 " 采购 " 成本转移到其母公司新加坡的 Roadget Business Pte Ltd,因为新加坡不仅有比英国更低的税率(17%),而且还提供特殊激励措施,可将部分税率降至 5%。
英国账目显示,Shein 与新加坡母公司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借此将大部分收入作为 " 购买成本 " 转回新加坡。而在 Shein 新加坡总部资产中则存在关联方应收款等明细。国内媒体分析,这或许是其总部资产飙升的原因之一。
此外,根据财报公布的董事会成员名单,Shein 的新加坡高管已经担任总部董事。目前,Shein 董事成员包括顾小青、苗苗、任小青和林志明。前三位董事均为创始人许仰天的早期创业伙伴。但林志明是新加坡本土高管,长期担任 Shein 新加坡总经理兼全球政府关系主管。
截图为新加坡官方网站发布的 Shein 财报。Shein2024 年营收为 37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但净利润为 10.99 亿美元,同比下降逾 15%。Shein 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及市场费用激增。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 Shein 的销售和营销费用是 53.2 亿美元,远超去年的 41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30%。
这个激增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与英国《卫报》和公平税收基金会所指控的,Shein 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似乎对应得上。
该财报文件第二页有 Shein 联合创始人、COO 苗苗及全球公共事务主管林志明的签名,时间为 2025 年 8 月 19 日。
据台海网等媒体分析,此次财报披露的信息揭示,Shein 与新加坡本地的利益已经深度绑定,且被指利用新加坡作为 " 避税天堂 ",关联日趋复杂。
在此背景下,Shein" 游子还乡 ",总部迁册回国,恐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究竟何时才能在港上市,亦在未定之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