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报 前天
坚守现实根基 探索创新表达 ——“场景里的新时代:现实题材影视创作”座谈会综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日前,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 " 场景里的新时代:现实题材影视创作 " 座谈会在京举行。活动汇聚了影视行业编剧、导演、专家及制片发行领域代表,围绕现实题材影视创作展开深入交流,为推动新形势下影视创作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第二十条》《奇迹 · 笨小孩》《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人生大事》《三大队》《县委大院》《山海情》等一批现实题材影视佳作,在题材开掘、深度提升及回应民生关切上取得突破,既展现国家重大工程、法治建设等宏观场景,也刻画普通人的奋斗与选择,形成 " 国计民生 " 与 " 个人命运 " 的共振。与会嘉宾认为,无论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历史瞬间,还是《县委大院》中的田间地头,都是现实题材创作的 " 根 ",唯有扎根这些场景,作品才能具备温度与力量。

面对观众审美提升与短视频等新娱乐形式的冲击,嘉宾提出,现实题材创作需在守正基础上创新,通过类型融合、场景赋能拓展表达空间。创作者要在创作初期融入对现实的思考,让作品更丰富、更具意义,深化对人的理解与探索,搭建观众理解他人人生的桥梁。

01

现实题材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座谈会上,著名导演、北京影协主席黄建新结合当前影视市场现状指出,今年真人电影市场占比虽有所缩小,但观众对现实的关注度实则在提升。他强调,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的大量现实题材作品,均在电影史上留下深刻印记。他认为,做好现实题材创作,核心在于剧本,需在创作中涉猎现实的广度与深度,深入人性,展现真善美与人性的丰富性,记录社会发展与人们的精神历程。要从不同背景创作者的故事差异中寻找共性,兼具丰富性与深刻性,推动现实题材创作发展。

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肯定了近年现实题材作品的成就,如《第二十条》《奇迹 · 笨小孩》《年会不能停》《县委大院》《狂飙》《山海情》等一批佳作在题材开掘、深度提升及回应现实关切等方面取得进步。

他认为," 场景里的新时代 " 涵盖国计民生、治国安邦,像《我和我的祖国》便是通过不同历史瞬间的场景,将历史与个人命运结合,唤起共同记忆。此外,现实题材创作需聚焦 " 人 " 的塑造,避免陷入 " 题材决定论 ",要深入挖掘人物命运与选择。同时,创作者需从 " 体验生活 " 升级为 " 扎根生活 "。

北京视协副主席、导演刘家成结合其执导的《生万物》分享了创作心得。他谈到,《生万物》以鲜明的主题思想,展现中国人与土地的深厚情感,通过鲜活的人物与台词,传递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如 " 天牛庙村的土地里埋着祖先的骨、俺们的汗、子孙的粮 ",凸显土地既是生存依靠,也是精神寄托。

刘家成认为,现实题材作品的人物塑造需打破脸谱化,如《生万物》中地主形象兼具多样性,农民形象也丰富多元,尊重历史真实与复杂性,让人物更具感染力。

他表示,创作者应成为时代的观察者、生活的品味者和美的创造者,用敏锐视角捕捉生活中的新气象,将其融入富有感染力的视听场景,定格新时代瞬间。

02

现实题材影视作品

应与观众保持 " 零距离 "

近年来,《第二十条》《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八角笼中》《消失的她》等现实题材作品在取得票房佳绩的同时,引发了社会热议。

编剧李萌认为,现实题材作品不仅是对真实的呈现,更是一种创作态度。他以《第二十条》创作为例,该片灵感源于正当防卫法条的激活,展现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剧中检察官形象体现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 的理念,呼应最高检推动司法理念转变的实践。

面对当下观众审美提升与新兴业态冲击,李萌认为编剧需提升专业能力,既要掌握创作技巧,更要深刻感悟人性、洞察生活。他观察到混合类型成为创作趋势,如《回魂计》将电信诈骗与超自然事件结合,为现实议题赋予更强戏剧张力,建议编剧在扎根现实基础上大胆创新。

编剧王小枪直言,当下是注意力分散的时代,长剧集需在竞争中吸引观众,并以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影响社会心理。他强调,现实题材是优质故事的沃土,时代场景是故事的鲜活现场,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应与观众保持零距离。

王小枪以医疗题材创作为例,指出部分医疗剧存在脱离生活的问题,忽略了医院停车难、挂号难等真实体验,以及医患关系中的复杂细节。他认为,现实题材创作需深入一线场景,触摸观众的感同身受,如创作《县委大院》时剧组赴河北正定县采风,获取真实素材。他呼吁创作者以现实为依托,避免扭曲真实生活,通过真实可信的人物、严谨的细节与符合逻辑的情节,创作出让观众信服的作品,坚信观众始终在期待优质现实题材佳作。

《志愿军:浴血和平》编剧张珂坦言,新一代观众对回避真实的创作产生审美疲劳。他提出,首先是回归真问题,捕捉社会集体困惑与渴望,如《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聚焦大众关切;二是寻求最大公约数,以正确价值观与人文关怀穿越创作 " 禁区 ",探索现实题材深水区;三是升级创作方法论,借鉴类型片经验,将社会思考融入强情节、强节奏叙事,提升作品吸引力,避免观众被短视频等新娱乐形式分流。他呼吁创作者重拾向现实深处探索的勇气,创作出配得上伟大时代的作品。

编剧游晓颖提出,现实题材创作虚构故事要获得认可,需与现实场景建立连接,如《浪浪山小妖怪》中 " 改稿 " 场景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她建议现实题材通过与新类型、新手段复合连接实现突围,运用浪漫手法、梦境元素,突破传统创作模式,避免对现实的简单复刻。

游晓颖强调,现实题材剧本创作不应是非此即彼的价值观评判,而应捕捉时代个体的挣扎与撕扯,正视矛盾,让作品更具情感力量与长尾影响力,尊重创作中不确定性,契合年轻观众多元审美需求。

同时,她肯定了现实题材对现实的回应价值,如《我不是药神》《第二十条》推动相关社会议题解决。" 创作者在创作初期便融入对现实的思考,让作品更丰富、更具意义,深化对人的理解与探索,搭建观众理解他人人生的桥梁。" 游晓颖说。

03

夯实创作基础

赋能产业发展

中国视协副主席、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认为," 时代场景 " 是影视创作的根本,既可以是具体的村庄、街道,也可以是奋斗的个体,承载着国家发展与人民足迹。他结合正午阳光作品,如《大江大河》系列展现改革开放热潮,《山海情》聚焦乡村振兴,《县委大院》呈现基层治理,《小巷人家》《凡人歌》描绘日常生活,《生命树》关注生态保护,说明不同时代场景赋予作品温度与根基。

侯鸿亮建议,鼓励现实题材创作表达方式多样化,包容不同风格作品,既关注重大议题,也展现日常生活,同时加大对青年创作者的支持,发挥其贴近新生活方式的优势,让他们用独特视角呈现新时代真实影像,通过一个个鲜活场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图景。

爱奇艺公司副总裁兼总编辑王兆楠表示,现实题材创作不仅是创作方法,更是历史责任与文化自觉。作为平台企业,爱奇艺直面数亿用户,既要满足用户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传递社会价值,成为时代故事书写者与社会价值守望者。

他提出,现实题材创作需 " 有根 ",深扎中国社会肌理,如《人世间》《生万物》等作品以经典场景与典型人物唤起集体记忆;现实题材创作需 " 有光 ",敢于展现生活困境,更善于挖掘人性光辉,如迷雾剧场作品及《狂飙》《不完美受害人》等,在矛盾中传递向上力量;现实题材创作需 " 有韵 ",捕捉时代脉搏,与人民、家国同频共振,如《沉默的荣耀》聚焦隐蔽战线英雄,引发海内外强烈反响。

王兆楠建议,应建立更灵活的深入生活机制、鼓励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加强文艺评论引导,避免作品被舆情 " 绑架 ",与行业携手推动现实题材创作繁荣。

大麦娱乐副总裁谢颖指出,影视创作必须扎根当下中国生动的生活场景,现实题材创作的核心生命力源于从真实场景中汲取养分。大麦娱乐参与创作的《我不是药神》《三大队》《孤注一掷》等作品,因直面现实矛盾、挖掘高关注度场景而获得成功。

谢颖认为,要回应年轻用户的民族认同感与情感共鸣需求,如《南京照相馆》引发广泛关注;注重场景还原与创新表达,如《好东西》以 " 熟悉的陌生化 " 呈现都市生活,《东极岛》1:1 还原船体、真海实拍,《捕风捉影》融合犯罪类型与前沿科技元素等。同时,大麦娱乐通过 " 春苗编剧计划 "" 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 ",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全链条支持,探索 AI 技术赋能内容创作。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卫南表示,华夏电影作为国有电影企业,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投身现实题材创作与发行。接下来,华夏电影公司将紧扣建军 100 周年、改革开放 50 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创作展现党和国家发展脉络的电影作品。同时,从新时代历史性变革中挖掘题材,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记录感人故事与人物,推出展现人民喜怒哀乐、传递人性温暖与力量的精品佳作。

    文  /  李霆钧

编辑  /  王浩嘉

责编  /  杜思梦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 3117342843(微信)

MORE NEWS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我和我的祖国 导演 奇迹 北京 清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