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融媒体 前天
上甘岭精神:从战火到岁月的传承(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条大河波浪宽

■方宏轮

题图设计:贾国梁

1983 年夏,我留校任战术教员。梧桐絮飘进教室,落在泛黄的《防御工事构筑》教材上。

记得首次带学员演练 " 连坚固阵地防御 " 课目时,沙盘上的 597.9 高地布满兵、火、工、障。有学员放下红蓝铅笔,小声问:" 坑道战算不算消极防御?" 看着他年轻的脸,我用教鞭敲击着沙盘:" 上甘岭的坑道不只是防御炮火的掩体,更是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那学员听了,涨红了一张脸。

10 年光阴在战术训练和战例介绍中流淌而过。

1993 年深秋,我带学员在豫南山地进行构筑防御工事相关的训练。一场暴雨,将战壕冲成泥沟。大个子学员赵铁柱攥着工兵铲怒吼:" 这种烂泥地怎么守?" 我甩开雨衣,抓起工兵镐跳进齐腰深的泥水里:" 当年上甘岭的战士一镐一锹挖出坑道,现在我们怎么能让烂泥吓破胆?" 赵铁柱闻言,也跳进泥水里……接着是一个个跳进去的年轻身影。

2019 年深冬,战术模拟室内温度很低。当学员戴上虚拟头盔,炮火轰鸣撕破寂静。操控台上,1952 年的坑道与数字建模的 597.9 高地正在融合。调整战场参数时,我看见四川籍学员小王突然去掉头盔,颤抖着双手哽咽道:" 那些战士那么年轻,几乎跟我一般大…… " 年轻学员们终于懂得——在算法构筑的防御体系里,最关键的变量依旧是 " 人在阵地在 " 的信念。

光阴飞逝。

战术课上,我指着 597.9 高地," 等高线不是墨绘的,是血凝的…… " 当学员指挥尺划过等高线,我仿佛看见无数战士的身影攀援而上——他们背着步话机与炸药包,揣着家书与炒面,把民族精神镌刻进历史的岩层。

2021 年 6 月 17 日,信阳殡仪馆。张计发老人覆盖着党旗,静卧在松柏与鲜花之间。我站在送行队伍里,看见当年写血书的同学胸前别着两枚勋章——一枚是他的,一枚是替他牺牲的战友戴的。肃穆中,不知谁起了个头—— " 一条大河波浪宽…… "

低沉的歌声中,我仿佛看见 1952 年的月光穿越时空,与灵堂前的烛火交融。蒙眬泪光中,老连长看了我们一眼,之后转身离去。前面,是他牺牲在战场上的英雄战友们,他们招着手、带着笑,脸庞是那样年轻,眼睛是那样明亮。

——放心吧,老连长。你们守护的山河,将被一代又一代官兵扛在肩上,它会更加繁荣,永远安宁!

(本文刊于 2025 年 4 月 1 日《解放军报》" 长征副刊 " 版)

相关阅读  

熄灯号丨上甘岭英雄回忆战场:" 我们的冲锋号比炮声更响 "(上)

熄灯号丨战风雨

熄灯号丨倾听山与海的声音

熄灯号丨聆听海岛雷达兵的心愿故事(下)

熄灯号丨聆听海岛雷达兵的心愿故事(上)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主播:刘敬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长征 防御体系 解放军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