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深圳龙华上空,首批消费级无人机还在测绘地图时划出细碎航迹,那时谁也没料到——这些在半空中笨拙穿梭的 " 电子飞鸟 ",有朝一日会化身全运会赛场上的 " 空中 F1"。
10 月 14 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模型(航空)项目决赛开赛仪式在深圳市龙华文体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航模爱好者齐聚这片热土,共同掀起一场兼具科技魅力与运动激情的航空模型热潮,为大湾区注入鲜活运动活力。
无人机竞速,这个听起来充满未来感的运动,究竟有何魅力,能在短短几年内从小众爱好迅速跻身热门体育赛事?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深圳龙华这片土地上时,会发现答案就隐藏在这片被称为 " 宇宙中心 " 的创新基因与产业脉络之中。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打造 " 低空经济先导区 " 的城区,龙华正以 " 政策引领 + 技术创新 + 场景落地 " 的三维联动,构建起低空经济发展的样板。
从顶层设计到精准落子 445 家企业构筑全链条竞争力
近年来,低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爆发式崛起态势。当下,全国各地掀起了 " 低空竞赛 " 热潮,而深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深圳依靠的是对产业潜力的敏锐捕捉和快速有效的政策扶持,龙华区也成功以 " 政策先行半步 ",在低空经济这场未来竞赛中,把制度创新转化为看得见的 " 空中生产力 "。
据了解,2023 年全国低空经济尚处于概念探索阶段,龙华区就已率先发布《深圳市龙华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 年)》,配套出台的 " 若干措施 " 中,3 年 2 亿元的资金投入、单个企业年度最高 1000 万元资助、规下企业房租补贴等政策组合,形成了深圳力度最大的支持体系。
这种超前布局在《低空经济试验区 2024 年度建设方案》中被进一步细化,搭配 27 个总投资 21.6 亿元的落地项目,龙华把抽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 " 项目清单 "。
2025 年出台的《低空经济 " 双精品 " 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26 年)》则聚焦 " 精品通信网络 + 精品场景应用 " 双引擎,争取 2026 年底实现重点区域内通信、感知等基础设施及网络高质量覆盖,场景丰富程度和效能全国领先。
在龙华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 双精品 " 建设方案的出台既是落实《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 年)》工作安排,也是破解制约低空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
政策红利催生产业集聚效应。目前龙华区已集聚 445 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覆盖 " 制造 - 飞行 - 保障 - 服务 " 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日前,《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 年)》发布,表示将建成千条航线与千个起降点,进一步完善低空交通网络布局,多区协同共建 " 天空之城 "。其中,龙华区与南山、龙岗、宝安、光明等区被确立为低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在基础设施布设、应用场景拓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集聚等方面实现突破。
产业集聚带来发展效能的爆发式增长。重点引进培育低空产业链企业,招引尚飞航空、鸢飞数图、全域航空、中航凯天等企业落地龙华,全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达到 445 家,2025 年 1~8 月规上企业总产值(营收)同比增长 11%。同时,又推动了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低空测试场,打造研发 + 生产 + 测试的全周期配套产业生态,打造了低空经济发展的 " 精品网络 + 精品场景 ",建成各类起降设施共 162 处,较 2024 年增长 194%,建设数量排名全市第 2。持续深化低空多元场景应用,全区开通低空航线 111 条,其中物流航线共 59 条,约占全市 20%,初步建立起 "3 公里 15 分钟达 " 的城市低空智慧物流网。
同时,龙华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 " 深圳 - 南航低空智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同步揭牌四个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整合龙华经济、产业、政策等区域资源优势,结合南航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国际合作领域的积累,以及其在低空经济、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等方面的国内领先技术成果与运营经验,为龙华低空经济新业态发展提供支撑。
这背后,是龙华区正在推动低空经济与 "1+2+3" 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缩影。
从楼宇穿梭到全域覆盖 " 龙华造 " 成为吉尼斯纪录常客
在龙华,美团无人机的 "5 分钟送达 " 正在改写城市物流规则。这套由视觉定位系统、自动避障算法和智能调度平台构成的配送网络,实现了餐饮、药品、零售等超千种商品的空中运输。
每天中午,在深圳龙华 60 万平方米的壹方天地商圈,高楼之间总会出现一条无人机航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商圈旁的无人机机场,在午间高峰期几乎每 5 分钟就有一架无人机起降。
9 月 28 日,美团无人机宣布在深圳多条航线上线夜间配送服务,这是国内首次将无人机技术融入夜间即时零售配送场景,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开始迈向全天时运营的新阶段。
龙华区中心医院还联手龙华数据公司、美团无人机让医疗检测样本 " 飞 " 起来,将送检时间从 20~30 分钟压缩至 3~7 分钟,让急诊、心梗抢救更及时。
不久前,诞生、扎根于龙华的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在重庆,以 11787 架无人机成功挑战 " 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 " 吉尼斯世界纪录。
大漠大相关负责人表示,超万架无人机整齐升空,本身便是对一系列技术壁垒的完美征服。本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解决了 " 负高度飞行、760 米超远距离、贴水面飞行、分散场地协同作业、高低空动态变换 " 等多重技术难题。
大漠大在龙华区成立不到 10 年时间,已经五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从 2020 年的 3051 架无人机,到 2024 年的 7598 架、10197 架,以及在越南的 10518 架和今年在重庆的 11787 架,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次次被推到新的高度。
如今的大漠大已成为国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拥有 100+ 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导编写全球首部《无人机集群飞行表演安全规范》,六次登陆央视春晚并刷新表演纪录。
从成本节约到价值创造 近 200 个起降点将勾勒天空之城
空铁联运项目将高铁的长距离运输与无人机的 " 最后一公里 " 配送结合,使城市间的 " 分钟级送达 " 成为可能。民生服务的创新还体现在城市治理中。龙华区城市治理航线覆盖全域,无人机每日开展应急救援、工地安全巡检、交通违章抓拍等工作。
低空经济对城市发展的赋能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更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与价值创造。据测算,无人机物流配送较传统人力配送成本降低 40%,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高层建筑场景中优势更为明显;而城市治理领域的无人机应用,每年为政府节省大量巡查成本。这种降本增效的做法,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面向未来,龙华区的低空经济蓝图更加清晰——近 3 年内将重点围绕 " 精品网络及精品场景 " 工作任务,以建设龙华低空经济先导区为目标,建成 200 个起降点,推动樟坑径直升机场开工建设,打造樟坑径低空全场景示范中心,奋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无人机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当低空空间成为生产生活的新场域,龙华正在书写的,是一部关于城市空间重构与发展模式创新的宏大叙事。从政策创新到技术突破,从产业集聚到场景落地,从龙华起飞的,不仅是一架架无人机,更是一个关于城市未来的全新想象。 文 / 衡曲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