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金黄的银杏叶装点着城市,银杏果也开始成熟。不少市民认为银杏果营养丰富且可入药,纷纷捡拾带回家。那么,这些银杏果是否适合食用呢?
在本市文化中心、五大道、河东公园、津北森林公园等银杏树集中区域,每到银杏果成熟季,总能看到市民捡拾的身影。有的市民带着袋子在树下收集,甚至有人一天能捡三四斤。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发布视频,展示自己的 " 收获 ",分享将银杏果煮熟晾干后盐焗、烘烤的食用方法,戏称自己是 " 来进货的 ",还感慨:" 捡不完,根本捡不完。" 觉得这个季节捡银杏果是件 " 幸福 " 的事。
面对捡食银杏果的行为,市民看法各不相同。有市民表示,常看到大爷大娘提着小兜捡银杏果,听说能治高血压、心脏病,捡回家后会剥开煮水喝;也有市民坦言,只见过别人在银杏树下捡果,不清楚具体用途,自己从未参与过;还有市民提醒,银杏果直接吃容易中毒,必须经过处理,不能随便捡来就吃。
据了解,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我们日常见到的银杏多为人工栽培品种。银杏果又称白果,虽属于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但并非随意捡拾就能安全食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韩越指出,树上掉落的银杏果本身含有毒性成分,随意食用存在明显风险。
从接触层面来看,银杏果中含有的银杏酸具有明确致敏性,市民捡拾时若直接接触,部分人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此时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并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不适。从食用层面来看,银杏果的胚芽中含有氰化物,口服后在胃肠道酶的作用下,会分解成剧毒的氢氰酸。一旦过量食用,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昏迷,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治疗。
韩越强调,市民要想安全食用银杏果,必须经过中药炮制,通过高温加工才能有效降低其毒性。即便经过炮制处理,银杏果内仍可能残留微量毒性成分,食用时务必严格控制食量,成年人一次食用量不要超过 10 颗,儿童一次食用量不要超过 5 颗。
值得注意的是,银杏果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特定情况下能发挥积极作用。家里有老人长期受咳嗽、哮喘困扰,或有小朋友晚上容易尿床,银杏果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需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将银杏果当做普通食材或保健品随意食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